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影視文學藝術作品的內涵和特征,然后對其意識形態功能進行了分析,最后總結了目前影視文學藝術作品意識形態功能發揮面臨的挑戰和對策,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影視文學;意識形態;挑戰
作者簡介:關宇(1983.5-),女,吉林省遼源人,碩士,畢業于遼寧大學,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古代文學、影視文學評論。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1
一、影視文學藝術作品的內涵和特征
影視文學就是電影文學和電視文學的統稱,能夠高度綜合反映生活,并運用形象思想來塑造生動可感的藝術,以此來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感情,喚起人們的審美情趣。
影視文學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方面是高度綜合性,能夠高度綜合反映生活,將富有情趣的藝術世界展現在受眾面前,這也是區別于其他藝術的關鍵點。另一方面是將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相結合,以銀幕形象呈現。影視文學也是以人的靈魂為研究對象,具有敘事性,常常借助于文學手法來反映生活,兼具影視性和文學性。
二、影視文學藝術作品的意識形態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和文化資本的發展,影視文學的意識形態功能得到了較多關注,影視文學不僅具有經濟作用,同時還富有社會作用,對一個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著重要影響。比如美國好萊塢電影滲透著美國主流文化意識形態,也就是強烈的個人主義,與其他民族主流價值觀存在著明顯的確保,成為美國對外宣傳的重要渠道。影視文學與一般文學相比,在傳播速度和廣度方面效率更高,所以各個國家都注重自己國家的影視文學作品對本國意識形態的宣傳。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國家主流意識形態除了需要政府進行貫徹,同時還需要大眾傳播媒介以感性、娛樂的方式進行傳播,構建大眾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影視文學史政治文化、經濟文化和社會文化的反映,是電視節目、舞臺展現、媒介技術等方面的綜合體,涵蓋了大眾文化、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等,可以說是多元文化的體現。影視文學也是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發展和影響的載體,在迎合觀眾消費口味后能夠潛移默化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心理特征等。影視文學與一般文學還有很大的不同,影視文學往往以電子媒介為載體,以輕松的方式傳播,具有重建意識形態的作用。電影和電視劇中都蘊含著某種文化和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縮影,必然透露著本民族的文化信息。
影視文學的最大意識形態功能就在于其傳播渠道的獨特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影視作品必然會通過網絡播放,而影視文學從作品內涵、內在思想等方面都可以包含大量意識形態內容,借助于網絡的高效率傳播能夠提升影視文學作品的作用,不僅僅作為娛樂大眾的載體出現,同時也是教育人、影響人、熏陶人的特殊課程。
三、影視文學藝術作品意識形態功能發揮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能夠認識到影視文學藝術作品所包含的意識形態功能,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其意識形態功能在發揮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詳細來說主要包括:
第一,我國目前一直致力于對外傳播中華文化,但是在價值理念方面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明顯的區別,并沒有獲得國際的認同。比如美國制作的《花木蘭》、《功夫熊貓》等影視作品在中國市場獲得了較大成功,但是我國制作的影視作品并沒有在美國獲得相同地位的尊重。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看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影視文學藝術作品正面臨著巨大轉型,開始追求高利潤、高收視率,開始向娛樂化方向傾斜,而這些作品中甚至包含著很多庸俗的文化,對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觀會產生很多誤導。
第二,我國影視文學作品面臨著深刻變化,出現了精神危機。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影視文學最大的作用在于教育,但是娛樂已經成為影視文學的主流;其次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影視文學對青少年觀眾影響比較大,但是庸俗的影視作品會產生負面作用;最后我們還應該認識到網絡已經成為影視作品的重要傳播渠道,對人們影響日益擴大,這些變化會影響影視作品的基本生態,也會影響公眾的日常生活,影視作品在商業化運行中會出現很多不良價值取向,從而出現時代精神危機。因此我們在創作影視文學作品時應該加強社會組織、政府、受眾和媒體等方面的合作,以更好的方式融入主流意識形態,化解精神危機。
第三,目前影視文學作品出現內容單一、缺乏創新性的特征,導致各大電視臺之間惡性競爭、相互模仿。比如最近影視市場出現了翻拍熱,往往只是一個符號的堆積,并沒有較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魅力,影視文學的繁榮只是數量的繁榮而不是質量的繁榮。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影視文學作品創新研究,比如《偽裝者》打破了傳統懸疑諜戰劇的固有模式,在內容、人物等方面進行創新,將主流意識形態融入到故事情節中,收獲了較好的效果。
第四,發達國家對我國文化市場的入侵日益猛烈,我國文化安全面臨著很多隱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極為注重影視文學的發展,并將自己國家的主流價值觀注入到作品中,借助于自身掌握的技術優勢,很受我國觀眾歡迎,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好萊塢文化的本質,認識到西方個人主義文化的劣根性,所以在影視文學作品創作中應該加強我國主流文化的滲透,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推出更為優秀的作品。比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兩部主旋律電影,以真實歷史為主線、以先進電影制作技術為保障、以明星班底為支撐、為主流意識形態為內涵,在受眾中大獲好評,觀眾在欣賞作品過程中也感受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內在原因,主流意識形態得到了較好傳播,體現了影視文學意識作品的內在獨有魅力。
參考文獻:
[1]游敏惠,謝風華. 影視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研究述評[J].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3:6-9.
[2]徐穎濤. 新形勢下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的重要性[J]. 電影文學,2014,05:12-13.
[3]李奔. 新形勢下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的重要性[J]. 新聞傳播,2014,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