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本。”時至今日,素質教育已成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逐漸被人們認可。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中學生德育教育的現狀和實施做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心理健康;思想品德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40-01
1.中學生與德育
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學生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時期,特別是處在青春發育的初高中學生,正由兒童向成人過渡。他們思想單純,愛好學習,追求上進,充滿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中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種思想的影響。他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時,能否全面認識、理性分析問題,不是部分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眾所周知,德育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地影響,把一定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2.中學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2.1 培養學生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奠定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基礎。 在社會主義教育理論中,許多教育學家對道德教育的基礎性質予以明確肯定,巴班斯基主編的《教育學》在談到勞動教育時就曾指出:"共產主義的起點是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承認他的勞動的偉大價值。人必須從青少年起就從自己的經驗中深刻的認識到,由于參加社會的生產勞動,他才獲得滿足自己需要的道德上的權利。培養學生遠大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共產主義道德觀念,使學生理解和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樹立遠大共產主義理想,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在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培養上,要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為年輕一代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培養學生具備道德評價能力。 培養學生道德評價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用正確的道德準則進行判斷。學校的德育教育必須使受教育者初步具有識別和抵制不正確道德觀念侵蝕的能力,使他( 她) 們在復雜的社會現象中能獨立分辨是非、美丑、善惡, 使他( 她) 們健康成長, 做一個有道德、有覺悟、有理想的人。
2.3 培養學生具備自我教育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在道德規范的指導下,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改正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一個人能自覺地提高自我思想品德修養的目標和方法。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通過德育教育和自我教育實現的,學校的德育教育應教育學生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準則對自己思想和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和調控, 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 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最依賴的人,是最重要的師表,是學生最活生生的人格榜樣,教師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因 此,教師不能只是道德的傳聲筒和會說話的教科書,教師應該成為鮮活的、人格豐滿的生活者,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做學生的榜樣,在教育 過程中學生才會心服口服,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比如,禁止學生抽煙而教師卻在教室、在公共場合、在學生面前毫不避諱地抽著;嚴禁學生上課遲到,而教師確常 有遲到早退現象。試問這樣的德育教育會收到什么效果呢?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特征的體現。沒 有教師的"身教",就沒有真正的德育,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實現它的道德目的。
3.2 德育重在實實在在、時時刻刻。學校對德育最為強調的就是要"實實在在"——實實在在地貼近學生。人們生活在"生活世界"中,任何離開生活世界 的道德教育,都是蒼白無力的。如愛祖國、愛人民,作為一種道德教育信念從小予以熏陶,也未尚不可,但要作為一種道德內容或行為去予以貫徹或訓練,這就未必 會有成效。因為一個人若沒有經歷過遠離祖國或親友的切身體驗,他就很難真正領悟"愛祖國"、"愛人民"的真正涵義。因此,把一些成人世界中都難以理解或做 到的道德理念,卻叫一些沒有任何生活體驗的未成年孩子去理解,其起到的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作用。為此,對中學生的道德要求而言,其內容應更多地限于行為舉止 的訓練、是非善惡的辨別等,這樣一種水平的道德內容才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容易觸摸并善于理解和做到的。
總之,我們的目的是讓每一位中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并最終成才。中學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個塑造中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只要教師在工作中勇于探索,積極挖掘,把握住良好時機,教書育人功能必將常興不衰,就一定會有良好的效果呈現在世人面前。正如巴班斯基所說:"學生是具有復雜的內心世界的完整的人,你對他付出一片愛心,他對你回報的也是一份濃濃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