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冬梅
摘要: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尊重學生的多樣性,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50-01
小學時期正是開闊思維的起點。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多級學習目標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到合適的內容。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創造性思路的迸發,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水平差異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次教學。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補課的方法為其奠定必要的基礎,消除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神秘感,增強其學習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學的方法,改變學生的個體差異為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并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協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而應該鼓勵他們獨立思考,養成自我學習的能力。
1.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
有什么的環境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那么有什么樣的教師可能就會培養出什么的學生。教師的素質與觀念、能力同樣會決定學生的素質、觀念。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終生學習,不斷地與外界學習交流、合作,以達到更完美,更適合,更有效的意識。教學中注意改觀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為教而教,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作為教師就應走出"應試"的局限,從"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觀念更新,以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2.語文教學要形散而神不散
語文教學只有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才會健康地發展。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基本經驗就是多讀多寫。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離不開讀寫實踐。如何改進讀寫訓練,提高教學效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取得盡可能大的效益,是當前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例如,背誦是積累語言材料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背誦也要得法,我們不能不給學生任何指點,就讓學生搖頭晃腦地一味死記硬背。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清楚為什么用,應該怎么用;不要只注重形式,而要講成本與效率。傳統的小黑板、教學掛圖、卡片等成本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近年來,在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讀課文不用教材而用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圖非要做成多媒體課件不可,有的地方上教學觀摩課,如果教師沒有使用多媒體就評不上獎……這種現象也值得我們大家思考。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前提下,發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但個性化閱讀強調的是閱讀個性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愛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個性化閱讀,學生要在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有根據地闡釋,有條理地發散,不能養成浮光掠影地讀書和不假思索地闡釋的壞習慣。音樂用一種直感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在美術教學設計中自覺地運用音樂,會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和運用音樂的。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播放樂曲,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繪畫。
3.要讓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預習與復習的習慣、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5.培養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思維的流暢性是指思維敏捷、迅速,能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而討論法最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盡可能找出多種答案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評價是對客觀事物的狀態與價值的判斷。教學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與監控的重要作用,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當前學校教學評價存在著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而忽視了改進激勵與促進發展的功能。由于過分側重甄別作用,因此在評價時往往只看結果,不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造成了只有個別學習優秀的學生能得到積極評價,產生愉快的體驗,自信心得到激發,而大多數學生成了隱性的失敗者,難以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每一個人的發展都有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使評價更能促進主體的發展,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個孩子都體驗成功的快樂"的嘗試。
6.課后練習的設計
練習設計應該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來研究,教師不僅要從宏觀方面研究練習題如何通盤安排,還要從微觀方面研究每一個練習題如何設計。在當今課程改革、教材改革的基礎上,把握教材、突出主題、加強整合、多向拓展,讓作業革命帶領學生走出重壓的困境,一同走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練習及活動設計內容豐富,形式生動,注意幫助學生增加語言積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留有學生自己發現的空間,體現了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如口語交際《說說心里話》,二下《掌聲》的課后練習"你什么時候給過別人掌聲?什么時候你得到了別人的掌聲?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再如《語文活動》中"我的采集本"的設計,把語文學習的積累和運用緊密結合了起來。單元練習欄目的設計注意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練習,同音字、形近字、反義詞、形容詞ABB等各種內容都有,編排活潑,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漢字真有趣”的欄目設計。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去創新。努力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體現新教材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