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隨著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使客戶選擇多樣化,迫使銀行不斷進行轉型。在金融監管日趨嚴格的情況下,網點大規模擴張已不可能,必須優化結構和布局,通過轉型來提升網點綜合競爭力。
二、網點轉型的必要性
隨著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日趨復雜和多元,銀行的金融中介角色也正在快速改變,網絡金融依托互聯網基礎平臺,以方便、快捷、成本更低的優勢,對銀行業支付結算、貸款融資等業務和功能產生較強替代。銀行網點傳統業務交易大規模向線上遷移,網點經營服務呈現“三增三減”新現象,即客戶總量增加,客戶等待時間減少;總交易量增加,柜面交易量占比減少;復雜業務增加,簡單交易業務減少。網點客戶群體呈現“三多”新現象,即中高端客戶多,面簽客戶多,新客戶多。這些新的變化促使營業網點在規模、布局、功能、崗位結構等方面隨之進行轉型創新,銀行業的競爭呈現出從拼數量向拼便捷、拼體驗、拼智能等方面轉變。
三、網點轉型目標及策略
營業網點轉型目標是要適應客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以推進智能化自助服務為重點來緩解柜面交易壓力,充分釋放網點服務營銷功能,實現網點由交易核算型向服務營銷型的轉變。
(一)策略一:調整結構、分類建設
對現有網點重點進行結構調整和充實功能,新設網點緊跟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及經濟重點地區戰略部署。積極打造彰顯銀行的品牌形象的旗艦網點,抓好網點智慧轉型,運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融入智慧元素,運用互聯網思維,增強大數據采集管理應用能力,充分利用智能設備和先進技術,促進柜面業務向移動金融、電子銀行、自助設備遷移;探索輕型店建設,完善物理渠道服務流程,突出其便捷性和覆蓋能力。
(二)策略二:渠道融合、深度服務
網點轉型越來越多的體現在智能化上的轉型,圍繞智慧柜員機在網點的全面部署,實現自助服務功能由傳統的存取款為主向多功能、智能型轉變,推進柜面業務辦理模式由“柜員操作為主”向“客戶自主、自助辦理”的智慧服務模式轉型,拓展自助和智慧柜員機渠道服務網絡。結合網點轉型與客戶需求變化,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引導網點人員服務向側重客戶拓展維護、產品營銷服務、渠道融合協同等綜合化、高價值的營銷服務轉型。
(三)策略三:統一規范、綜合智能
網點要實現向服務營銷型轉型首先要減輕大量的非事務性工作,要建立統一的柜面憑證、印章、登記簿的準入機制,完善憑證印制及單位客戶對賬操作流程,推動柜面印章全生命周期管控平臺建設;制定柜面操作流程標準、柜面活頁式操作手冊,推進網點崗位標準化、手冊化管理;升級整合現有柜面設備,打通設備與交易系統接口,實現設備、系統間接口、處理流程順暢簡約。實現各渠道功能綜合智能,結合各類業務辦理特點與處理環節特點,靈活設計業務流程與智能管控,實現業務辦理全流程智能管控,靈活銜接預約預處理、自助處理、集中處理與柜面處理,方便客戶與柜員及時掌握處理進度,提升體驗。
四、網點轉型措施
(一)明確網點定位
網點轉型要找準市場定位,首先要定位好服務的客戶類型。由于網點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周邊客戶群體決定著網點轉型方向。客戶群體的不同迫使網點間存在差異化、特色化,這就要求網點在轉型過程中要深入分析研究客戶經營情況、不斷探索適合客戶的差異化經營理念和服務模式,避免在轉型中“一刀切”現象。結合網點具體地理位置、資產狀況、客戶群體、人員結構、業務特點等情況,實施“一點一策”的轉型方案,達到提升綜合競爭力的目的。
(二)分類打造營業網點
對現有服務能力強、業務種類全、優質核心地段、客戶資源豐富、輻射范圍廣的大型綜合型支行,按旗艦網點標準進行打造、經營和管理,增配智能化交易設備,加強理財中心、專業功能區建設,提供客戶全品類、高價值服務。加快柜面非現金業務向智慧柜員機遷移,業務辦理模式由“柜員操作為主”向“客戶自主、自助辦理”轉型,推動柜面人員向網點營銷服務人員轉型,優化網點勞動組合;強化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服務,持續提高經營管理和客戶服務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以輕型網點作為維護和拓展商圈、社區、專業市場等區域客戶的小型綜合性網點,重在突出便捷性和覆蓋能力。輕型網點重在“輕”,包括輕資產、輕投入、輕模式、輕團隊等,主要依托智能自助設備,靈活配備網點人員,從客戶需求和體驗出發,打造模式多、時間活、交易快、體驗佳的新型物理渠道形態。
(三)推進“以客戶為中心”跨渠道服務協同
積極引入網絡金融思維理念,結合網點分類轉型與網點業務辦理特點與客戶需要,全面梳理各類業務的服務渠道,總體按照手機-網銀-自助-柜臺優先推薦原則,細化各類業務在不同渠道辦理的優先推薦順序,加強網點人工服務全渠道引導,推進復雜業務線上線下聯動處理模式,提高全流程處理效率。以“方便客戶辦理業務,利于崗位服務銜接,便于開展交叉營銷”為原則優化區域布局,改善交流環境,提高網點員工與客戶交流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提升客戶體驗和網點的人性化服務水平。
(四)加快自助和智慧柜員機渠道轉型
拓展自助渠道服務范圍,提升自助渠道綜合服務能力和產品銷售能力,由傳統的存取款為主單一功能向多功能、綜合性和智能型轉變,全面覆蓋對公和對私業務;從客戶體驗出發,推動柜面業務向自助渠道深度遷移,促進網點人員結構調整,有效分流網點柜面業務,使釋放出的柜員能夠充實到網點的客戶經理隊伍,進一步提升網點產品營銷和客戶服務能力。
(五)深化網點人員服務轉型,優化網點勞動組合
依托智慧柜員機應用、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大力分流柜面常規業務,精簡高柜、低柜業務處理,逐步實現常規業務客戶自助辦理、復雜業務柜臺專業服務,促進網點人員向客戶拓展維護、產品營銷服務、渠道融合協同、交易專業處理、綜合高效運營五個方面深化轉型。結合網點類型,推進勞動組合整體優化,促進網點綜合營銷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旗艦網點加強客戶投資理財、綜合金融服務等專家配備,綜合網點加強客戶服務、產品銷售等人員配備,輕型網點以智能自助設備為主、靈活配備營銷人員。
(六)強化風險管控能力,構建物理渠道內控支持體系
結合外部經濟環境、監管要求及物理渠道轉型發展、系統上線等情況,梳理識別作業環境及流程模式變化帶來的新的風險環節、風險事項,及時發布風險防控信息提示;圍繞不同網點類型,制訂具體檢查內容、檢查標準,提高檢查效果。改進檢查方式方法,提高集約化及專業化水平,整合柜面檢查資源,建立與相關業務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利用大數據,加大“非現場”檢查力度,提高“機控”能力。加強委派營運主管隊伍建設,提高網點風險控制能力。完善委派機制,擴大委派范圍,實現綜合網點營運主管委派全覆蓋;梳理規范委派營運主管一日流程,提高委派營運主管履崗能力;實行委派營運主管與檢查人員動態管理,有效防范柜面操作風險。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金融和同業競爭雙重壓力下,網點轉型是改善客戶體驗的重要選擇,是銀行戰略發展的重要措施,是用好現有資源、提升網點綜合競爭力的必然之路,已經逐漸成為銀行整體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集團化、國際化的道路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郭曉敏(1972-),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畢業于哈爾濱理工大學,現任職于建設銀行寧夏區分行,從事渠道與運營管理工作,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