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剛
摘 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并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體育產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大數據營銷推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大數據處理還缺乏足夠的技術和智力支持。基于此,針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進行研究,以期推動我國體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體育產業;機遇;挑戰;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0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3-0040-02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國進入了信息資源迅速膨脹的新時期,對人們的生活和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如何收集并提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信息,提高服務質量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決定體育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大數據”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和使用。2011年,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在各行各業,企業的決策方式將由傳統的依據經驗和直覺進行判斷,轉變為根據數據分析做出決策。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變革,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和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正如社會學家加里·金所說,大數據的到來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大數據營銷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數據管理和營銷策略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但與此同時,數據處理的安全性和監管問題也比較嚴峻,數據質量還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應對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數據?從廣義上講,大數據應該包括大數據技術及其應用、大數據工程以及大數據科學三個部分。從狹義的角度定義,大數據主要是指大數據技術及其應用。通過大數據與云處理技術的緊密結合,使大數據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數據體量巨大,根據百度統計,其每天首頁導航提供的資料超過了1.5PB,每天需要處理的搜索請求超過60億次。其次,數據的類別多樣,數據來自多種數據源,不同的種類和格式打破了傳統限定的數據范疇,不僅包括文本形式,還有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種類型,其中絕大部分為個性化數據。此外,處理速度快也是大數據的一個重要特征,數據處理遵循“一秒定律”,以滿足在線或實時數據分析等需求。最后,大數據還有一個特征即價值密度低,例如在一段視頻中,其中有用的數據可能僅有1~2s。
根據大數據的特點,及時獲取足夠的信息,從中挖掘有用的資源并做出科學分析,是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針對體育產業這一領域,無論是體育用品、健身娛樂還是競賽表演等產業,都需要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對產品營銷提供精準定位;把握市場需求,做好產品分析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消費水平、消費需求等分析;關注服務消費流向,同時重視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做好個性化服務;根據大數據分析,不斷改進產品和消費服務,促進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一)大數據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體育競技、體育傳播、體育研究和體育產品的營銷等方面。在體育競技方面,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了訓練方法和競賽實踐的發展。通過對大量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傳統的訓練手段和規律開始逐漸被數據的“預測”理論所證明,使體育競技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化和信息化,極大地推動了訓練理論、訓練手段、情報采集等理論和實踐的變革。
在體育傳播方面,大數據時代使體育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豐富了現代社會的文化生活。例如通過賽事直播與網絡互動結合,及時把握觀眾的興趣和愛好,有針對性地制作相應的產品滿足觀眾的需求,能夠有效地提高收視率。
在體育研究方面,大數據產生的“自然數據”更具有說服力,可信度較高;在數據的收集上也更加便捷和迅速,為體育研究的質量和效率提供了保障。此外,大數據時代使很多社會領域的實驗和模擬研究成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體育研究的發展和進步。
在體育產品營銷和娛樂體育服務等方面,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精準定位產品和服務群體,了解客戶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程度,促進體育產業發展。以體育健身為例,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和健身的效果。根據客戶的身體狀況、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根據客戶需求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明確運動時間和運動量。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體育健身、體育咨詢、體育服務、體育用品等各個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二)大數據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數據的存儲技術、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數據的安全隱患等方面。由于數據的爆炸性增長,對傳統數據庫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對現有的數據存儲技術進行發展和創新。2012年,全球信息化資料數據庫容量達到了2.8ZB,預計未來十年增長速度還將不斷增加。例如在賽事直播時,觀眾相互交流和表達看法時產生的大量網上留言,這些數據的存儲問題是主辦方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有效利用大數據優勢最關鍵的是對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挖掘。通過借助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從海量的低價值密度的信息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并及時做出反饋和應對,是體育運動產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發展的關鍵。例如體育健身領域中,在運動計劃的制訂以及健康指導和恢復等后續服務跟蹤時,深度挖掘客戶信息,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
大數據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另一項重要挑戰是數據的安全性。隨著數據量的不斷擴大,網絡環境的安全也越來越重要。諸如美國的斯諾登事件等,為大眾信息安全敲響了警鐘。在數據的采集、分析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消費者個人隱私的泄露,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個人利益。仍然以體育健身產業為例,消費者提供了詳細的個人基本情況以及健康狀況、銀行賬戶等信息,在缺乏網絡法規及技術監管的環境下,這些信息將面臨較大的被泄露的風險。
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數據處理工作
加強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確保體育運動產業及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源,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由于體育運動產業發展涉及到的領域較為寬泛,在收集信息時應涵蓋整個市場的發展情況,盡可能地擴大信息收集的范圍,擴展信息采集的渠道,保證獲取信息的完整性和客觀性,為信息的分析和挖掘提供基礎。在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后,應加強數據存儲工作。大力發展數據存儲技術,由政府牽頭,開發存儲設備,提高數據存儲能力;鼓勵IT行業進入體育產業,共同研究體育產業大數據存儲問題;鼓勵體育產業內部提高科研能力,積極應對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從技術上解決信息存儲問題。加強數據的管理,進行信息的分類存儲和系統化管理,確保在需要數據支持時能夠迅速取得數據。在對數據的分析和信息挖掘時,開發應用性較強的中深入數據分析軟件,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做好信息安全工作
針對大數據管理和立法還不完善的現狀,應加強網絡立法和網絡監管,在利用大數據信息的同時保護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一方面,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法律規范,維護網絡秩序,以立法的形式約束企業和信息處理機構,確保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企業和相關信息處理機構應遵守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嚴格禁止出現出售、販賣消費者信息等行為,堅持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尊重個人隱私。建立體育產業內部信息平臺監管制度,任用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日常信息維護工作,確保信息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下進行傳播。此外,還應該提高廣大消費者的安全意識,拒絕對缺乏誠信的小企業提供個人信息,保障個人信息的安全性。
(三)引進專業的數據分析人才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迫切需要引進專業的數據分析人才,打造專業的技術團隊,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方面,可以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一方面,以優越的條件吸引大數據分析的高端人才,構建高質量的技術團隊;另一方面,選擇優秀的、有潛力的員工送到國外學習深造,吸收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并應用于我國體育運動產業,有效解決短時期人才缺乏的問題。加強人才的培養工作,還應該積極發揮高校的人才培養優勢,加快相關學科的建設,開設大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本科以及研究生課程,聘用相關領域的專家,提高師資配備的質量,培養符合現代體育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從根本上改善體育產業大數據分析人才缺乏的現狀,推動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深刻的變革,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改善了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體育競技、體育傳播、體育研究和體育產品的營銷等諸多方面,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同時,在數據的存儲技術、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數據的安全隱患等方面,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必須落實好數據處理和信息安全工作,同時引進專業的數據分析人才,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充分的技術和智力支持,從而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久劍.大數據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策略分析[J].電子測試,2015,(24):47-48.
[2] 成慧君.產業大發展背景下的體育文化建設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15,(10):252-256.
[3] 李丁,肖煥禹.媒介融合背景下體育傳播模式之嬗變[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5):31-36.
[4]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大數據(Big Data)專題報告[R].2011.
[5] 黃釗,張鯤.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J].安徽體育科技,2015,(2):5-9.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