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也逐步發生變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系著每個消費者的健康,已經成為當前政府重視、社會關注和民眾矚目的熱點問題。本文分析了茂名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并指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調查;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5.008
茂名農業以名優水果、蔬菜為龍頭的“三高農業”聞名遐邇,水果生產形成了東部荔枝帶、西部龍眼帶、中部香蕉集中生產區為特點的“兩帶一區”種植布局;蔬菜生產形成以東部、南部為主的100萬畝無公害蔬菜種植帶。全市擁有集中連片超萬畝的生產基地12個,超千畝的生產基地163個。全市荔枝141萬畝,龍眼78萬畝,香蕉61萬畝,三華李23萬畝,蔬菜140萬畝,花生65萬畝,優質稻370萬畝。農產品年總產量900多萬噸。擁有糧食、蔬菜、水果、竹木、畜牧、水產和農產品加工七大板塊優勢。荔枝、龍眼、水東芥菜、化橘紅、懷鄉雞、紅心鴨蛋是該市特色農產品。作為我國重要的北運菜生產基地和廣東省第一大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是首要重視的問題。
1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調查
近幾年,茂名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情況很好,值得肯定。一是茂名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較高,位居全省前列。連續幾年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也無投訴;二是市、縣、鎮三級已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機構正在健全建立;三是市(縣)兩級均已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市農檢中心已取得省級計量認證和機構資質認可,可開展定量檢測和承擔省級監測任務,各縣級檢測機構均可開展定性速測,高州和信宜共有4個鎮建有檢測室;四是茂名市的三品名牌工作成效顯著。目前,茂名市有效期內的無公害農產品400多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00多個、綠色食品188個(全省第一)、有機食品17個(位居全省前列)、廣東省農業類名牌產品64個。茂名市被列入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的區域公用品牌和經營專用品牌分別為40個和75個,分別占全省的13.3%(全省第一)和10.7%(全省第一)。其中受表彰的均為14個,均占全省的近10%(均全省第一);五是農業標準化工作成效明顯。到目前為止,已制定市級農業地方標準38項,創建了一批省級、市級示范區涵蓋種植業、水產業、畜牧業、林業。
2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2.1政府支持力度還不夠大
2006年~2010年,茂名市政府出臺了《名牌獎勵實施辦法》、《三品獎勵實施辦法》《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農業標準化戰略獎勵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措施摧生了茂名市一大批“三品一標一名牌”,建設一批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制定了一批市級農業地方標準,加強監測體系的機構建設。這些政策的出臺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作用是巨大的。但是,相關部門在執行這些政策時不嚴格、不徹底,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并且保持延續性。農業是個基礎產業,又是個弱質產業,農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2.2監管、監測、執法機構建設有待加強
市、縣兩級建立了監管、監測、執法機構,鎮級也有監管機構。但是,人員少、裝備不足、經費緊缺。有一個縣的監管機構只有兩個人,并且是兩個股室合二為一,實際有工作能力的就一個人,工作很難開展。同時,大多數縣級檢測機構經費嚴重不足。
2.3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檢查基地時發現很多基地根本沒人重視這方面的工作,歸根到底,一些企業就無質量安全意識,不把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眼里,小農意識嚴重,目光短淺,沒有長遠眼光。工業反哺農業,但是工業管理的思維需要及時更新。
有許多企業是家族式的,可以從家族內挖掘人才培養使用,也可以引進一點人才,將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公關架構搭建起來,安排人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對于散戶,數量多、分布廣、水平不一、生產管理不一,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掌握程度更是千差萬別。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家層面非常重視,每年都要進行考核,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考核的重點內容,并且會嚴格執行一票否決,農業部門責任重大,因此必須找到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方法、解決問題的對策。
3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對策
3.1政府要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監管、檢測、執法機構建設支持力度。在人力、裝備、經費上支持,確保工作經費的投入,并且要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二是加大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投入,大力支持農業標準制定、示范區建設、禁限用農藥的替代藥和綠色防控技術研究推廣,依托市、縣農業科研機構開展農業標準化研究,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示范基地,逐步引導農業向標準化轉變;三是要重新出臺有關扶持“三品一標一名牌”的政策,鼓勵農產品生產者由普通農產品向高端農產品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農業投資機制,為農業向名牌化發展打下基礎。
3.2植保及科研機構應開展研究推廣工作
一是開展禁限用農藥的替代藥研究推廣,建立多元化的研究機制,開展禁限用替代品種的實驗推廣示范工作,從源頭上杜絕禁限用農藥的使用;二是開展農業標準制定,為充分發揮各級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積極主動性,各級科技部門要給予農業標準制定工作一定的財政支持;三是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研究推廣,綜合利用生物、化學、物理等多種植保手段開展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植保有成效,農產品無污染。
3.3各級監管部門要做好監管工作
主要是建立健全監管檔案,摸清底子,抓好轄區內的監管工作。建立市、縣、鄉三級農產品監管體系,形成覆蓋全市的農產品質量信用體系,利用信用評價體系來管理和督促農產品生產者。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做不到位的生產基地,所有扶持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并列入黑名單,不予支持。
3.4多措并舉,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是對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開展禁限用農藥專項整治,采取定時不定時監督抽查、例行監測等手段,確保監管無死角;二是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和實名購藥制度,從源頭上減少高毒農藥的使用;三是聯合工商、公安、質監等部門開展農藥生產經營情況執法大檢查,嚴厲打擊擅自研發、生產、銷售高毒農藥行為;四是加強對用藥品種、用藥時期、用藥量、施藥次數、施藥方法科學指導。
今后,茂名市還將大力推進農產品可追溯制度,建立追溯平臺,讓農產品生產全程可追溯。深化專項整治,著力消除風險隱患,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控制源頭上水平,從生產入手,大力推進標準化示范創建,強化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健全體系強能力,強化機構隊伍建設,加強條件保障,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制度建機制,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和做法,形成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長效監管機制。
作者簡介:梁健,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示范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