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威

時下正值黑龍江省“嘎嘎冷”的時節,零下十幾攝氏度以下的最高氣溫讓這里的戶外工作者備受“冷遇”。而對于“低溫補貼”,許多戶外工作者卻知之不多,甚至一些監管部門也表示陌生。盡管如此,接受采訪的基層干部和戶外工作者還是期待能盡早感受到低溫補貼的政策熱度。
哈爾濱市近日最高氣溫也在零下十幾攝氏度。“一天六七個小時都得在外邊干活,如果趕上下雪就沒有點兒了。”56歲的環衛工人張大姐說:“低溫補貼沒聽說過,有的話當然好。”
對于低溫補貼,不僅是不少戶外勞動者“沒聽說過”,許多監管部門也表示從未接到過相關投訴。一些基層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表示,上邊沒有相關政策,基層也就沒有執法依據。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勞動保障監察局一位監察干部說:“低溫補貼的相關監察工作目前處于無章可循的狀態,我們基層無法操作。”
哈爾濱市勞動保障監察局一工作人員說:“低溫補貼這個事兒我們沒聽說有相關文件下發,不在我們的勞動監察范圍內。上邊沒政策,我們咋去執法啊?”
據了解,由于黑龍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國家人事部批準黑龍江省設立了每人每月45元標準的御寒津貼,政策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2006年國家開展清理規范津貼補貼工作,黑龍江御寒津貼就此停止發放。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津補貼的調整是國家事權,黑龍江省近年不斷向國家爭取恢復建立御寒津貼。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黑龍江省的全國政協委員多次提出相關提案。他們認為,高寒的天氣條件給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成本高,支出大,直接降低了生活質量,國家應該給予高寒地區的群眾更多民生支持。
黑龍江省一些基層干部表示,國家關于低溫補貼一直沒有政策設計,目前處于基層用人單位補貼發放無據,監管部門執法無規的尷尬狀態,對于低溫補貼的頂層設計應盡快納入日程,期待低溫補貼早日實現政策破冰。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趙瑞政說,不應僅把低溫補貼看作是一項臨時政策,對于黑龍江省等寒區省份而言,低溫補貼如果施行,在保障戶外勞動者低溫條件下的勞動權益同時,也會起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刺激人力資源流動的作用,激發寒區省份的經濟社會活力。
趙瑞政等專家認為,國家應該進行低溫補貼的基本制度設計,再授權相關省份細化政策。把低溫補貼的溫度、工作時間長度等因素的設定分層級具體化,以便于基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