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倩
北京的秋天是一個接一個愜意舒爽的日子,天空高遠明澈,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仍然晃眼睛,卻不灼烈;風變得涼冽冽,不再黏人。多年前老舍先生曾寫: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兒呢!
在這里,隨意走進一家吃飯的小店或咖啡館,你都能聽到身旁的人們聊著創業、融資、互聯網。北京,承載著很多人的創業夢想,而早在十多年前,這股熱潮就已翻騰起來。
他是創一代,也是富二代
王興,不是最早一批互聯網的創業者。2003年底,24歲的王興中斷在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博士學業,決定回國創業。今天的巨頭BAT們那個時候已經風生水起,互聯網在中國爆發了強勁的影響力,越來越多有想法的年輕人開始擁抱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代。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王興既是創一代,同時也是一個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富二代。在王興創業那年,他的父親王苗和別人合伙投資6億元,創辦了年產200萬噸的水泥廠。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經商的優良基因,也許是在清華園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浸潤,也許是在美國留學時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也許是骨子里自帶著不甘平庸的傲氣,也許是所有際遇的碰撞沖擊和巧妙融合,王興選擇了互聯網創業的道路。
他是模仿者,也是引領者
2004年起,王興的小團隊以平均兩個月淘汰一個創業項目的節奏不斷試錯、摸索、總結經驗。2005年12月模仿火起來的Facebook,甚至直接復制了Facebook的UI,王興開創了校內網,也就是現在有些沒落的人人網。然而創辦初期校內網在大學生群體中還是很受歡迎的,著實熱鬧了一把,后來因融不到錢賣給了千橡集團的陳一舟。
校內拱手讓人后,2007年5月,王興模仿Twitter創辦了飯否網,不過這也是一次短暫的創業,兩年后由于政策原因被關停。在等待飯否重開的漫長日子里,王興和他的團隊開始了第三次創業——美團網。
在中國,無論是校內、飯否還是美團,王興都是該領域的引領者,然而縱觀這三次創業,也不難發現它們還有一個共同標簽:模仿。很多人毫不掩飾地詬病王興照搬國外模式毫無創新,而王興則簡單明了地給予回應:一個創新的東西死掉了,國人不會肯定他的創新,只會抨擊他的失敗。在中國,大家鼓勵的是成功,從來沒有真正鼓勵過創新。
從這一點看,王興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務實的人。如果創新的養分貧乏容易夭折,他選擇去做相對成熟的事情;明知不可為,那就不去硬扛硬拼,順應大時代和大環境的需求。這也就不難理解王興創業前期經常講的那句話:順勢而為,是最舒服的創業。
他是敏銳的,也是沉悶的
何止創業,坐穩團購老大的位置后,美團接下來的戰略一直遵從著“順勢而為”的理念,并延展出“擁抱變化”的開放心態。走T型戰略,化出貓眼電影、美團外賣、酒店旅游等垂直業務;與大眾點評合并抱團取暖;去團購化,打出互聯網“下半場”精耕細作的新玩法;最近又流出百度糯米和百度外賣將并入美團點評的傳聞。
王興所有的決策無不跟著互聯網的變更節奏往前走,而到目前為止,他敏銳的判斷力在許多事情上得到了印證——前三次選擇的創業項目都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在“千團大戰”中不跟風砸錢投放廣告;2013年初的一次內部講話中,他制定了2015年交易額破千億人民幣的目標并最終實現,要知道2012年這個數字還只是55億元。
王興的敏銳來源于他的理性。熟悉的同事總是會用“謹慎”“重視細節”“學習能力強”“極其重視分析和邏輯”“思考全面”等來形容他。王興要做一件事,一定要用非常清晰的邏輯把這個事弄明白,才會去做。干嘉偉擔任美團COO時會跟王興拍桌子吵架,但王興依然能客觀地看待問題,不會感情用事。這當然是一種很好的品質,能讓人少犯錯誤。
但這也是一種沉悶的性格,也許跟他的極客范兒有關。億歐創始人黃淵普這樣評價他:“王興絕頂聰明,他是極客氣質很強的創始人,極客的影響有好有壞。他的要求很高,非常重視產品,但是極客也容易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過于在乎自己的感受。”然而做企業不是做產品,不只是專心致志和精益求精就可以的。
王興像一本合上的書,書里有一套完整縝密的價值體系和邏輯體系,但其他人只能看到書的封面。
在斷事用人的CEO職位上歷練許久后,王興必然懂得了溝通的重要性,重視持續學習、學習能力也極強的他必然會有意識地自我加強,然而,軟肋往往是嵌入血肉的。美團點評經歷了合并后的架構與人事調整,王興更像是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而且攤子鋪得很大。說到底,創業不是單打獨斗、事必躬親,誰也不敢說一個人的判斷會永遠準確。
他有高遠的情懷
更有贏的情結
王興有沒有情懷?當然有。放眼望去,各行各業的大佬們哪個沒有情懷?李嘉誠的人格魅力自不必說,他曾勸勉年輕人“一個有真能力的人,總會自覺地把推動社會進步視為己任”,馬云也不止一次說過“不能為社會解決問題的企業稱不上偉大”。前段時間因“一個億小目標”刷屏朋友圈的王健林,不也在節目中表現了一顆熾熱的民族心?
也許正是一些看起來虛頭八腦摸不著的東西,反而是一個人能走得遠、站得高的源動力。
王興的內心驅動力是“相信科技改變世界,想讓未來變得更美好一點兒”,夠虛的吧?但是,對于一個家境富裕、接受了良好教育、有足夠見識、創業并非為了謀生、思考型的人來說,又有什么不可以、不可能呢?
只是,情懷終將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雖然王興曾說:“創業不創業,不取決于這件事會不會失敗,而是在于你對這個過程是否感興趣,是否足夠相信你的目標。”但這并不代表他已經超脫于成敗,不在乎最后的結果。
相反,王興對贏有著很強的執著心,“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現在越有耐心”。他對過程的投入,是以最后的贏為目標。
時至今日,在所謂的互聯網“下半場”,王興預言新一輪的外賣商戰“將在6-12個月內結束”。他贏得了千團大戰,經歷了合并、完成了G輪融資,一路攻城略地、步步為營。然而,互聯網的世界本就是風云突變,面對曾經的投資人、現在的強勁對手阿里,王興一年內已經進行了五次架構調整。對于王興來說,美團點評的轉型無異于一次新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