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凜冽寒冬,甫一進入藥廠大門,就看到一個笑容如明媚春光的大姐出來迎我——溫婉,是我對張云艷的第一印象。
在機器轟鳴的車間,我們找到一處安靜的所在。車間的同事熱心地為我們搬來座椅,貼心地放上坐墊。我感激這溫暖的舉動,張云艷笑著說:“同事對我都特別好,就像家人一樣……”
是的,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張云艷已在樂泰藥業工作了十多個年頭,同事相處多年,就如親人一般。而她從打掃衛生開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完成了身份從操作工、班組長、質監員、工藝員、車間副主任到車間主任的華麗轉變,職業成長軌跡清晰又讓人敬佩,小小的身體,竟蘊藏著如此能量,高中未畢業的她,硬是用堅持和不服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前行中撥云見日聽花開
出生于望奎縣衛星鎮的張云艷,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種了一輩子的地,卻也只能維持溫飽,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放棄學業,毅然離開家鄉來到省城打拼。在同學的介紹下,來到了樂泰藥業,做一名普通的操作工,那時她的工作是將提取精制區的瓷磚地面清潔干凈。當時一起來的有5人,開始時大家都能按時在崗,但1個月后,同事們就開始有抵觸和懈怠的情緒,“打掃衛生這種活干多干少都行,領導也看不見,但我認為做好本職工作是一名員工應有的義務和責任。我是從農村來的,沒有優越的資本,我不能偷懶?!本瓦@樣,張云艷默默地堅守在崗位上。領導看在眼里,憑著她這種執著認真的勁頭,3個月后,張云艷便直接被提拔成精制班的班組長。
然而,成為班組長,一起來的同事卻不服氣,質疑聲不斷,“這么短的時間就升職,覺得我又不是學制藥的,還沒有學歷,憑什么當班組長啊?”原來融洽的同事關系一下子變得緊張了。大家把這種情緒也帶入了工作中,散漫,甚至是對抗。明明一上午就能完成的活,還沒到中午卻都不見了人影。張云艷為此也哭過鼻子,但收拾好心情,她便默默地在下班后留下來,把剩下的工作做完。以身作則,用真心換彼心,在領導一次次對本班組工作提出表揚后,同事們終于解開心結,開始積極配合她。
“隨著產品的不斷更新,各種新技術、新設備的投入,我感覺越發吃力。我意識到光有力氣和熱情是不夠的,沒有知識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更談不上創新了。我橫下一條心:一定要成為醫藥行業的行家里手!”于是,張云艷自費先后拿下專科和本科的文憑。
2005年,因工作表現突出,質量部的領導很是欣賞她,提拔她去質量部做QA,由工人層級跨越成為管理人員。當天,車間主任找到她,讓她推薦一個接替自己的班組長人選。參考能力和學歷,她傾向于班組里的一個男孩子,而在感情上,她該推選自己的一個好朋友,但最后,在情感和責任的天平上,她傾向了責任。得知結果的朋友為此和她大吵一架,她靜靜地聽著,沒做任何解釋。
那時她干的活是中藥提取物黃芩苷、燈盞花的精制工作,兩者的有效成分遇鐵變成綠色,氧化物變成黑色,所以操作過程中一雙手總是黑黢黢的,中午吃飯時都不敢吃饅頭,怕同事笑話。但她熱愛這份工作,不挑不揀,一直專注地做一件事,不隨著職位變化思想浮躁。
2006年,張云艷開始負責大輸液車間的工藝管理工作,跟蹤生產。工人早上5時配劑,她就與對方一起操作,而非其他工藝員那樣只在旁盯著?!氨热缙咸烟撬徜\都是白色粉末,但是細度都不一樣,不能只看表面,我會用手摸摸。工人稱完,我還要再稱一次,進行確認?!彼J為,只有精益求精,凡事往里伸入一下,比別人多想一步,多做一些,才能獲得經驗、得到提升。而只有對工作特別熟悉,才能發現問題、追本溯源,從而替公司解決問題?!皠e人可能是差不多就行,但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從小性格就是如此?!?/p>
2012年,張云艷接手管理藥品車間12個劑型、43個品種、7條生產線的生產。剛接手時,領導問她:“你愿意收拾一個爛攤子,還是愿意帶一個成型的團隊?” 她的回答是:之所以爛,才有我的存在,我愿意承擔。她的內心非常堅定,認準了,就去拼,印證了那句歌詞:愛拼才會贏——那時車間有60名操作工人,一半是新人,在她沒有管理藥品車間之前的那一年,有30多人離職,而人員的不穩定,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質量問題上升了30%。她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人員,不強加工人生產任務,在有重要任務需要加班時,提前通知員工,讓其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事情后,在身心愉悅沒有負擔的情況下來工作。而且加強科學管理和對員工的關心、關懷和尊重。2013年,藥品車間只有3名員工離職。人員穩定了,生產效率提高了65%,大大為企業節約了生產成本。
而當下,這個車間已經形成了7條生產線、5大班組。這是5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團隊,在有生產任務時,班組長就能組織生產。
披荊斬棘 共赴未來
路雖遠,行則將至。而性格特質,往往決定了路有多遠、亦或能走多遠。說到人生信條,張云艷淡淡地笑了,說:“那就是始終堅持如一。我沒有太高太大的目標和追求,也沒有豪言壯語,就是本著一個信念,長期堅持……”馬云曾說:在一個聰明人滿街亂竄的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是聰明,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擲,一條心,一根筋。正是如此,張云艷十幾年如一日,干一行愛一行,敢于吃苦,敢于挑戰,終究會有回報。
而她長期堅持的,還有讀書的好習慣。尤其在車間主任的位置上,在引導、團結員工時,更要講究方式方法。張云艷擅于學以致用,“有些員工本身學歷低,又不愛改變自己。我就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上大學、有素養嗎?如果希望孩子成才、成為優秀的人,就要先從改變自己的修養和職業素養開始。大家都期望孩子好,所以我就從這點入手勸誡他們,效果很好。”用她的話說,不希望員工“哭喊”著把活干出來,而是輕松愉悅的。通過諸多努力,她帶領的團隊充滿活力,大家相處得非常愉快。
而說到職業生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張云艷高興地說,那自然是下屬晉升時,“一些低學歷的員工,比如燈檢崗的,通過自己的努力,轉為內勤、去化驗室或者做統計管理了,看到類似的轉變真的很開心。”雖然新人的到來,可能會導致生產效率降低、存在質量風險,但她希望手下的員工都能靠自己越走越好、實現人生價值。
對員工,對藥廠,張云艷傾盡全力、無悔付出,但對于年邁的老父母,張云艷卻愧疚不已:在干生產工作的十幾年里,她只回去過3次,她想為父母爭光,成為他們的驕傲,卻失去了陪伴父母的光陰。說到這兒,她眼泛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