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人

在好萊塢,丹尼斯·維倫紐瓦是一個嚴重被忽略的導演,從《焦土之城》大獲贊譽,到《宿敵》《囚徒》,再到《邊境殺手》,直到今天的《降臨》,每一部都能夠給人帶來視覺震撼,而且給人帶來嚴肅的思考,商業與藝術同在。
《降臨》不會是丹尼斯·維倫紐瓦最好的作品,但一定是值得被記住的一部,因為這是他的第一部科幻題材的影片。你可以說《降臨》不好看,甚至有些晦澀難懂,但你無法忽略掉這是2017年中國銀幕上讓人難忘的一部科幻片。
捋一下《降臨》的故事情節:長得如同八爪魚一樣的外星人,駕駛著12艘違反重力學說的飛船,同時降臨到了地球的12個地點。他們此行,意在與人類進行溝通,或者說是在向人類求救,因為3000年后他們需要人類的幫助。但外星人的降臨,起先由于溝通的不足,龐然大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威懾,給12個國家甚至全球帶來了巨大的恐慌,甚至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騷亂。12個國家,紛紛發起了與外星人進行溝通的行為。在美國,是由韋伯上校(福里斯特·惠特克 飾)率領的軍方小組,由語言學家露易絲·班克斯(艾米·亞當斯 飾)及物理學家伊恩·唐納利(杰瑞米·雷納 飾)具體執行;在中國,則由一名姓商的中將率領。然后中美之間各自有自己的盟國,相互串通。美國這邊,班克斯教授采取語言的邏輯,努力去學習并掌握外星人的表達方式;中國那邊,與外星人溝通則采取了游戲的方式象棋與麻將。
要是《降臨》只停留在保護地球這個層面,那它就不是丹尼斯·維倫紐瓦的作品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導演,自然有不同尋常的見識與表達方式。《降臨》的解讀,當然還有更進一層的內涵。上面說了,班克斯教授說掌握了一門語言,就掌握了一種思維方式。外星人之所以將他們的語言當做武器來送給地球人,就是因為這種語言有一種超乎尋常的邏輯。理解了這種語言,就可以掌握外星人的思維方式,外星語言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通過這種語言看世界,時間就成為了非線性,語言使用者可以完成時間穿越,看到未來的事情,徹底打破時間線性的邏輯鏈條。
話說回來,這才是電影的核心表達,就是一個人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縱然你能夠知道自己的一生將會怎么過,你還是要去面對。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必將死亡,毫無例外,而在死亡之前的數十年里,究竟該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這是個至關重要的話題。《降臨》想要搞明白這一點,卻又點到為止,用了太多的篇幅在與外星人如何溝通上,而且大量凝重的音樂的使用、過多不必要的情緒渲染,都使得電影核心想要表達的主題發生了一些游離。炫技加上過多的商業元素,使得《降臨》降低了文藝主題的深邃內涵,這也是它并不能成為一部經典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