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勇
【摘要】期貨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能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高職期貨課程教學迫切需要推進信息化改革,本文探討整合仿真金融實驗室資源,推進四角色學習法教學,并對學習結果評價進行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期貨課程 信息化教學改革 四角色學習法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24-01
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上市期貨品種日益完善。期貨領域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能夠直接為投資客戶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這對高職的期貨教學提出新的要求。這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認知,更要學會搜集、整理期貨標的大宗商品的相關生產、消費數據,以及相關宏微觀經濟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其特征和規律,應用于投資決策。高職教師在期貨課程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推進信息化改革,要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推進期貨教學。
一、目前期貨課堂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期貨課堂教學與職場相去甚遠。傳統的期貨課堂偏重知識結構、理論基礎的教學,盡管有些課堂引入期貨模擬交易等學習板塊,但并沒有真正和期貨公司的業務拓展、分析研究崗位接軌,沒有著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市場拓展能力,服務能力、操盤執行能力、市場分析行情研判能力。
高職學生的定位應該是一名服務者,服務客戶獲得投資成功,這是職業目標。期貨課堂應該緊扣這一目標開展,最好能在具體的期貨公司崗位上學習,但是目前受制于高校課程設置、交通、高校與公司合作關系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很難形成有效的學習+崗位實踐一體化,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這一問題。
二、實施信息化教學的有利條件
1.硬件設施配置齊全
金融模擬實驗室,提供非常完善金融實訓條件。多數高校基本都建成金融模擬實驗室,有高速的網絡、有高配置的電腦、有豐富的交易軟件可供實訓、有數據庫和第三方研究機構提供投研資料,這些豐富的外部設施和條件是實施信息化教學的有利保障。基礎設施發揮作用,需要靈魂貫穿,而教師的教學實施方案就是課堂的靈魂,只有合乎教學研規律的教學形式才能讓實驗室發揮作用。
2.理論探索推動信息化教學提升
信息化教學模式、學法與教法研究、資源開發、教學過程設計、課程實施等理論探討日益完善,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四角色學習法,力求通過信息化教學將課堂學習與崗位實踐結合起來。
四角色學習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具體來講,四角色包括學生角色、投資人角色、分析師角色和培訓師角色,其中學生角色是學生的基礎角色,也是貫穿其職業生涯的角色,學習理論知識和投資技能,學會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海量信息篩選、梳理,并能應用于工作,對于風云變幻的金融市場尤為重要;其次投資人角色是實踐角色,要弄清楚為什么投資,怎樣投資,怎樣對投資進行實時調整、修正;第三析師角色是未來的崗位,提前進入工作角色,為未來順利就業,培養職業自生能力打基礎;最后培訓師角色,是進階修煉,提升學生的大局意識,讓學生換位思考,提高自我要求。
三、期貨課堂信息化教學方式
1.對抗學習形式——AB分組
AB分組對抗學習形式,在傳統分組教學基礎上,將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選擇角色(投資者、分析師),其次選擇期貨投資品種,將選擇角色相對,期貨品種相同的兩組,組成對抗組,然后再進行對抗學習。作為投資者組,要進行廣泛搜集、了解市場信息,并制定出投資方案,咨詢分析師組,繼而在其指導下進行模擬交易;同時分析師組為給客戶(投資組)提供獲勝概率較大的投資方案,要從分析師角度提供建議。在評價中,我們即注意基本知識、技能的考核,又要關注學生互相配合,團隊精神的,這對學生將來在工作崗位融入集體、快速適應、發揮特長和獲得提升具有深遠意義。
AB分組對抗學習的實施需要前文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更需要教師的按照四角色學習法進行課程設計,因此,教師應從傳統的講課為主,轉變為引導為主,在課前做好準備,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評價標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賽學習。
2.對抗學習成果
學習成果展示階段要堅持過程考核的融入。AB對抗學習的配對兩組,應分別提交投資分析報告和交易相關記錄。期貨投資分析報告要重點突出、專業規范、客觀公正,尊重市場、客觀務實,要求學生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廣泛搜集素材。交易相關記錄包括交易日記、總結、計劃和筆記,這些交易前、中、后形成的素材,是學生成長的重要記錄,既能反映出交易過程,又能重點記錄投資者對交易、市場波動的體驗與領悟,讓教師看到學生的成長。
在撰寫投資分析報告和交易相關記錄時,學生實踐中積極主動學習,只有如此才能寫出合適的報告。這需要教師在前期做好示范,在過程中做好指導、推動,在結束后做好考核、評價。
3.突出考核導向作用
傳統的考核方法以開/閉卷為主,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而具體的技術操作難以體現,并且沒有動態的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信息化教學評價環節,可以擴展考察的內容,既體現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又能體現投資操作分析實踐能力,將考核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邊學邊練邊考,突破時空限制。期貨信息化教學中,筆者執行考核分值分配如下:基礎理論占45%,考證占15%,投資能力占20%,分析能力占20%。根據不同的考核內容設計不同的考查方式,基礎理論部分采用閉卷考試,考證以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成績判定,投資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以日常撰寫報告、投資風險-收益比、每兩周一次投資分析展示為主,教師評分和小組互評相結合。
四、結語
期貨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給教師帶來新的教學能力要求。學生要積極主動學習,熟練四個角色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能夠按照教師的評價打造自己的職業勝任能力。對于教師,要求其不僅能夠設計教學、學習流程,更要掌握各種金融軟件、數據庫等現代技術的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一線企業,根據崗位的需要量身定制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資源整合、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等能力將得到新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焦明. 高職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6.
[2]金陵. 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