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山
【摘要】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學習,面臨著學習環境、身心狀態、教材內容、學習方法的變化。尤其是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會感到更困難,物理這門學科要求他們必須從物理學的思維方法上,從建立研究對象和物理模型的角度,從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問題的特點出發,進入學習高中物理的角色,充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熟練運用的能力。這些對高一新生來說,是不適應的,是有困難的,要有一個過渡期。做好初高中物理的銜接,給學生搭一個坡度較緩慢的“引橋”,讓學生以比較整齊的陣容、較規范步伐上好“引橋”,平緩地引他們上一個新的高度,是一個值得研究探索的過程,需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共同作出努力。本文就學生面對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個人見解,談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期能夠對老師和同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高中 物理 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95-02
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學習,面臨著學習環境、身心狀態、教材內容、學習方法的變化。而學習物理這門學科,則要求他們必須從物理學的思維方法上,從建立研究對象和物理模型的角度,從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問題的特點出發,進入學習高中物理的角色,這些對高一新生來說,是不適應的,是有困難的,要有一個過渡期。初高中物理怎樣銜接,如何給學生搭一個坡度較緩慢的“引橋”讓學生以比較整齊的陣容、較規范步伐上好“引橋”,平緩地引他們上一個新的高度,是一個值得研究探索的過程,需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共同作出努力。下面先談談學生面對的問題,而后再談一些個人的見解和做法。
問題一、初、高中的學習目標不同,教學思想不同
初中物理課教學的實施是“重態度”、“重參與”、“重探究”,是奠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基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展;體現科學本質;突出科學探究;反映當代科學成果”為基本理念;它是全新的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學生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程目標上,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與能力;重視科學知識與技能;重視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強調學生學會從整體認識自然界,學會以科學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去探究知識,感悟科學,學會發現或提出問題、收集信息、提出猜測與推理、并設計實驗、交流與總結科學思維方法。這些都是全新的理念。
科學探究是科學教育的核心內容。探究性學習是突出過程與方法,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精神。這種學習方式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一種徹底的改革,學生將從“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教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動的學習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者。
高中物理課教學的實施是“重基礎理論”“重系統研究”“重思路歸納”,是奠定學生能力基礎,培養學生的學力,讓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大綱》與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有很大出入。高中《物理教學大綱》上寫道: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整個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發展的基礎,在知識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知識在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中有廣泛的應用。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對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義。學生在高中物理課程中學到物理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的訓練,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的熏陶,這對于他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適應現代生活,繼續學習科學技術,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課是普通高中的一門重要課程。物理教學應該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實現普通高中的任務和培養目標更好地作出貢獻。它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學習比較全面的物理學基礎知識及其實際應用,了解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以及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關系。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志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創新意識,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加強課外輔導。正確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消化復習,培養自學能力,養成學生分類、歸納、總結的習慣,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高一之初的練習應難度小,要求嚴,不搞超出課本要求的內容和習題;對于格式、步驟、單位應用、必要的分析語言等方面嚴加要求,以規范的步伐上好“引橋”;關心差生,防止過早兩極分化,爭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關心差生,不歧視,不傷害其自尊心。2.對成績雖差,但學習態度認真的學生,應從學習方法上多指導。3.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學習中困難,針對學生情況采取不同措施進行教學,“削峰為谷”,為差生鋪平前進道路,力爭做到教學內容的當堂鞏固,分章、分節步步為營,章章節節過關。高一的各種類型的考試,試題一般不要太難,優秀率、及格率適當大些,避免挫傷大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學習中銜接和過渡的特點,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學生就一定能實現初高中物理學習的自然過渡,為整個高中物理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物理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4.
[2]國家教育部.《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國家教育部.《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4]唐安國,錢景華.《中學物理課程研究》.國家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