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萌
【摘要】范例教學理論作為三大新教學論流派之一,能夠給予社區思政教育新的啟示,基于范例教學理論與模式下,我國社區思政教育將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推進我國社區教育建設。
【關鍵詞】范例教學 社區思政教育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44-02
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基于此,我國社區教育改革的重心就是通過社區思政教育提高居民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大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面對傳統社區思政教育教學的弊病,要采取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結合社區居民的身心特點與時代、經濟發展需求,革新社區思政教育發展。在范例教學理論下開展社區思政教育,將有助于確定社區居民的主體地位,培養居民的主動學習意識并養成學習興趣,引導居民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一、范例教學的內涵
“范例教學”,又稱之為“范疇教育”、“范例性教學”與“示范方式教學”等,指通過精選教學材料中最具有示范性的教學材料,讓學生能夠規律性的掌握重點知識,培養全方面的能力[1]。從范例教學理論的目標與要求出發,其主要涵蓋“三個統一”原則:第一,“統一的問題解決學習與系統學習”原則,即要求學生能夠從系統性的單獨課題出發,學習系統性的知識結構,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組織教學;第二,“統一的實質教育與形式教育”原則,即要求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中,能夠同時傳輸知識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發展能力;第三,“統一的主體與客體”原則,即要求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學材料為客體,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兼顧學生與材料,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國家大力發展社區教育為背景,將范例教學理論觀點融入社區思政教育發展中,秉承以人為本理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引導我國社區居民獲得更好的思政教育體驗。
二、我國社區思政教育發展現狀
社區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構建小康社會、和諧社區,為社區居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養成良好的三觀。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發展目標,以實現“中國夢”為努力方向[2]。為此,需要人們保持正確思想觀念,兼有和諧發展理念,才能夠更好的推動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1.組織領導方面
社區思政教育組織領導主要表現在政府統籌、政策措施與體制機制三個方面。我國社區思政教育在政府統籌方面,已經開始呈現較高水平的運轉狀態,國家的最新政策精神,都會第一時間傳達到社區思政教育相關部門,統籌整體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并通過規劃考核,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在政策措施方面,社區思政教育已經被納入到了地區教育的發展整體規劃當中,并且有著中長期的發展規劃,為社區思政教育進行提出正確指導,并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體制機制方面,明確教育部門和管理部門的職責,透過政府主導,建立相應的人力物力投入保障機制,保證資金的來源充足;建立會議制度和學習制度,發揮在職黨員和干部職工的模范帶頭作用,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社區思政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圍,促進社區思政教育的全面展開。
2.條件保障方面
我國社區思政教育條件保障,可以從教師隊伍建設、社區費用投入兩個方面入手。目前,我國社區思政教育開展過程中,專職教師隊伍已經初步成形,并且表現出了一定的教學能力,但還需要不斷提高,才能迎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從教師的編制、福利待遇情況來看,還需進一步提升,確保教育經費使用的合理性,要注重教育教學的網絡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遠程教育的體系構建。部分農村地區由于網絡基礎設施的匱乏,對于思政遠程教育并不滿意,這也就意味著在基本條件保障方面,雖然我國在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農村地區的發展與推進,還需要繼續強化投資力量。我國社區思政教育發展,始終以政府投入為主,利用專項經費投入,支持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確保每年都能夠推動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并取得更好的成果。在政府重視資金投入的背景下,我國社區思政教育已經開始迎合時代發展,步入了網絡化的發展進程。
三、基于范例教學理論在社區思政教育中的發展對策
社區思政教育教學的改革方向,需要從社區居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教學方法與學習能力等方面,改變思政課程的價值取向和教育教學理念。通過倡導范例教學理論,將范例教學模式引入到社區思政教育當中,迎合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教學要求,培養人們的現代化思維能力,向素質教育、終身教育進一步推動。
1.范例教學模式在我國思政教育中的理論基礎
基于“認知—發現”教學理論下,著名的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認知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把之前學習的知識與新的學習知識和信息相結合,構成系統的學習體系。在教學任務上,布魯納提出要重點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想象等能力。在教學原則上,布魯納則認為要重點關注動機、結構、程序以及強化,簡而言之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意向性與濃厚的興趣。在教學方法上,布魯諾將學生培養成主動的學習者,教師可以為學生積極的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范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有效學習。并且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挖掘學生的發現學習能力,借助范例教學讓學生學到有規律性的知識。對比發現,范例教學模式與“認知——發現”教學理論非常吻合,可以透過發現學習的方式,圍繞范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不斷完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基于“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之下,范例教學模式也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而教師則擔任引導者的角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客觀而言,現代教育的本質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范例教學模式下,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可以通過范例教學實踐的方法,讓社區居民掌握全面的知識,進而獲得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2.范例教學理論在我國思政教育中的實踐原則
根據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而言,社區思政教育的范例式教學其實就是情景教學的升華,是整合理論與實際教學的資源,基于典型范例的背景下,對居民進行知識規律學習的培養,通過更加真實具有針對性的情景教學方式,來激發居民的學習興趣,提高居民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社區思政課的范例教學模式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做到“少而精”,用重點引導的方式,讓居民更全面的理解知識,更扎實的掌握知識。通過實踐發現,社區思政教育的范例教學模式,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思想性原則,即范例教學的內容必須符合積極向上的要求,要符合社區居民心理認知的結構特點,發揮深刻的教育意義,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的成長與成熟;第二,時效性原則。社區居民的思政教育與學習,其實和居民實際生活要有密切的關聯,所以范例教學必須要保持時效性,打破傳統道德理念的灌輸,強調現代思政教育的特點,引導居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靈活的使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堅定信仰,客觀的觀察生活與工作,看待身邊的種種問題和周圍的所有事物。第三,典型性原則,即無論在未來的生活中還是在學習過程中,社區居民所需要學習的文化知識、政治知識與哲學知識內容,都是高度概括性的理論內容,所以不用典型的案例進行深刻說明,沒有針對居民的身心特點進行范例教學,就無法更生動、更有趣味性的開展教學,不能夠培養居民的學習興趣。第四,多樣性原則,范例教學的典型案例選取,還要秉承多樣性的原則,從正面和反面培養居民的問題意識與創新經驗,要避免單一化的教學方法,通過規律性與系統性,幫助社區居民全面發展。
3.范例教學理論下社區思政教育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作為德國二戰后重要教學論流派之一,范例教學理論有著巨大的影響,并且深深的烙印在德國的教育歷史當中。在范例教學理論下,社區思政教育將社區居民的獨立能力培養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改變了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取締了灌輸知識的教學做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范例教學理論傳入我國,但是由于教育理念與體制的限制,范例教學理論并未在我國社區思政教育中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因此,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下,將范例教學引入到社區思政教育教學的課堂中,將有助于豐富教學模式、完善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評價。
參考文獻:
[1] 李克慶,謝玉玲.范例教學模式在地質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冶金教育,2006,04:54-55+78.
[2] 鐘博俊.論“中國夢”與學術道德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4,09: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