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摘要】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及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的學校普遍開設有英語課,學校及家長也常對學生強調外語學習的重要性。然而,較大的生活壓力、學習壓力等,導致學生極易產生焦慮心理。在當前的外語學習課堂上,不少學生會出現說話時聲音發顫、手腳發抖、不必要的停頓等焦慮行為,這對學生的外語學習起著消極阻礙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當前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焦慮心理的現狀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調節學生焦慮心理的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68-02
一、引言
在社會環境壓力較大的今天,大多數人們的精神常處于緊張的狀態,特別是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尤其是在外語的學習上,極易產生焦慮心理。學生在學習外語期間,許多的因素會對學習的過程及效果產生影響,包括語言天賦、認知能力、學習態度、學習動機、情感因素等。許多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語言學習過程的關鍵的因素之一,并且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最常見的情感影響因素就是焦慮心理,焦慮對學習者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
焦慮(anxiety)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個常用術語,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情緒狀態,成為語言學習中最大的情感障礙。焦慮心理常發生在個人在任務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或克服障礙時,導致學習者自尊和自信的損害。
焦慮心理常常表現為學生食欲減退、睡眠不良、過度疲勞、緊張無力感較強、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等,嚴重者對自己的能力及價值產生懷疑,極易產生極端念頭,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較大的損害。
二、當前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焦慮心理的現狀
當前學生在學習外語時,除了有面對不熟悉語言的無措心理之外,還要面對課堂學習的壓力、考試的壓力、家長期望的壓力等,易導致焦慮心理的產生。
1.學習壓力產生焦慮心理。許多的學生在面對外語學習時,第一感覺就是難,拿英語來說,雖然英語被認為是當前各國語言中最好學的語言,但還是有還多學生認為英語很難。一方面是由于學習方式的不同,外語學習的特點及方法和其他中文科目有多不同,使部分學生較難適應。另一方面對外語有較強的陌生感,隨著對外語學習的深入,雖然這種陌生感會漸漸減弱,但是學生對外語的課堂學習仍覺得生澀、困難。
2.考試壓力產生焦慮心理。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為了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效果,免不了會有一些測試考試。由于考試成績往往會顯示學生的排名及學習效果的好壞,許多學生對于考試有很大的擔憂。尤其是高中生要面臨高考的難關,害怕自身的能力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更容易產生焦慮心理。
3.家長期望產生焦慮心理。在當前社會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尤其是在當前高考仍是社會、學校、家庭關注的重點時,大多數的家長將高考看作決定學生未來道路的重要渠道。許多的家長會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和期望,當學生感覺自身不能達到家長要求和期望時,常會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
三、調節學生外語學習焦慮心理的方法
在外語的學習中,焦慮心理是分為妨礙性和促進性的。顧名思義,妨礙性的焦慮會阻礙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與效果,讓學習者逃避學習任務和逃避現實,形成緊張情緒和恐懼的情緒,進而使外語學習者放棄學習外語。而促進性的焦慮則對一些學習任務的完成有積極促進的作用,適度的焦慮可以讓人保持思維敏捷,精力集中和思想活躍,而這些特征正可以幫助學習和工作。對于外語學習過程中的好勝心和焦慮的研究中,促進性的焦慮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并與好勝心密切相關。研究發現,太多和太少的焦慮都可能阻礙外語學習的成功。
根據分析當前學生焦慮心理的現狀及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節學生的焦慮心理。
1.有教師引導減輕學生學習中的焦慮心理
隨著教學理論的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被廣泛的接受。在教育方面,人們認識到,智力和情感上存在差異,人才的培養更注重個性化。由于缺乏信心的學生更容易有焦慮的情緒。那么當教師在進行外語教學時,可以嘗試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減輕學生的焦慮。如在外語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閱讀材料有困難,那么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閱讀。至于如何評估學生對材料的理解,通常是老師將列出一些有關閱讀材料的問題。如果所有這些都能盡力做到,學生們會感到困擾較少,閱讀理解這篇文章也會更容易一些,從而避免造成閱讀焦慮。此外,在回答問題答案時,教師也應盡力鼓勵他們回答。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感到沮喪,他們將會有沮喪的情緒和比較低的自我評估,下一次讓他們閱讀文章時,他們會感到閱讀焦慮。
2.學生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考試
學生要正確的認識考試,適當的設置考試期待目標。對考試的目標定的過高,與自己的實際能力不相符,極易引發考試焦慮心理。高中生制定的目標應以“跳一跳、夠得著”為宜。在考試的時候認真的了解考試說明和注意事項,在做題的時候最好是由易到難解題,碰到暫時不會的題,不要緊抓不放,可以先跳過做自己會的題,等其他題目答完后在回頭解決卡殼的題,以免把時間浪費到某一題上,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又錯過了自己會的題。
3.家長期望要適當
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轉變以往只有上大學才是唯一出路的想法,對學生樹立合理的期望目標,幫助學生消除焦慮心理。首先家長要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緒,平時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與孩子多溝通,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高考的作用與意義,做孩子心理的疏導者。不要給學生制定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的目標,正確對待孩子考試的成功與失敗,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經驗,避免考試失誤,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四、結語
除了以上幫助學生疏導焦慮心理的建議外,社會輿論與媒體也要注意遵循教育規律,不要過度的宣傳高考的唯一性,要以正確的態度宣傳新課程改革下的高考制度與相關政策,幫助學生及家長對高考樹立正確的認識,為高中生營造輕松、和諧、愉快的社會心理環境。
參考文獻:
[1]崔月.對某高職高專醫學生考試焦慮狀況調查[J].考試周刊,2015(81).
[2]衛鴻松.如何應對考試焦慮[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
[3]楊秀蓮,王元明,李白.高中生考試焦慮的成因及其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