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冬云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99-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是,提起作文評改,很多老師都為批閱學生的作文感到頭痛。作文評改像大山一樣壓在身上,很費神。而其實質作用又如何呢?許多學生只瞧了眼評分或再耳語一番彼此的作文等級就將作文本擱一邊去了。老師的汗水居然成了無用功,紅紅的眉批總評在學生的眼中竟成了過場。面對這種現實,不得不靜下心來想一想。隨著新課程的深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得到許多老師的認可。作文評改也不該一味強調老師改,也應該倡導一種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實踐證明,培養學生自主評改作文的能力,不失為通向習作殿堂的金色鑰匙。
1.反復朗讀,自改奠基
我們知道,學生對于語言的敏銳度,主要是從朗讀中體會出來,"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正說明了這點。故此,學生習作完成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借助聲音刺激,憑借語感,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習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邊讀邊改,是培養學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作文寫好后,可先讓他們大聲朗讀,看看文章的結構布局是否合理,有沒有拗口的詞句。然后,讓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推敲、揣摩,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再進行全面修改,使之達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最后,再次讓學生放聲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借助語感,看看自己的習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個內容,同樣一個意思,能不能換上一種具有時代氣息的說法或用上掌握的詞匯、句式及修辭手法進行提高性修飾、潤色,這是提高過程。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經歷發現——修改——提高的過程,有效地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師生共批,典型引路
學生寫好作文之后,我通過瀏覽,選取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打印出來,人手一份,組織學生結合本單元的作文訓練要求展開評論,提出修改意見,并讓學生講述為什么要這樣改,分析產生毛病的原因。須注意的是評改要突出重點,所選作文要典型。這樣,許多帶有共同性的毛病,會很快得到解決,還會讓他們學到修改文章的方法。
如要求學生仿照《故宮博物院》寫一篇按空間順序介紹某一物品或建筑物的作文。大部分同學選了《我們的校園》作為練筆題材。我就讓他們事先實地考察一下自己的學校,并畫出學校平面草圖,作文草稿經自改謄寫后,交到我這里。我很快瀏覽了一遍學生作文,發現這次說明文的問題倒不是觀察路線不清楚(學生在觀察時我就指導他們走一條便捷的路線),而主要是出在語言不夠簡潔上,教學樓每一層的各年級教室、辦公室較復雜,學生語言羅嗦,介紹不清楚。針對這一現象,我挑選了一篇在這一方面問題比較突出的作文,拿到班上讓大家評論。學生積極性很高,起初比較關注對該同學作文中出現的字、詞、句的語病,紛紛提出修改意見,我及時給予肯定,引導學生從關鍵問題著手,讓學生討論如何把各樓層的布局用簡明、準確的語言介紹出來。這一問,學生的修改意見紛紛集中在說明文的語言表達上,依靠集體的智慧,這篇習作中最大的語言繁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3.授之以漁,培養助手
教師根據班上學生的作文水平,按好、中、差水平把班上學生搭配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人數適宜在4-5人,組長擔任主要角色——是本組的小老師,負責修改本組的作文(組長的作文則是組長之間互相交換來批改),老師要樹立好組長的威信,讓組員心服口服于組長,同時也讓組長充滿信心、耐心、放心地去批改,盡量讓學生做到公開、公正、公平。組長批改完后選出本組最好的作文和不好的作文各一篇來進行點評。這樣組長評改多了,組員們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悟出修改點評的方法來,從而達到了學生輕松、老師減負的作用。等到訓練成熟之后,再把組長改評轉化為個人獨立改評,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進來,從改評中促進了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并從中找到了樂趣、滿足感,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主體地位便凸顯出來。
總之,讓學生參與"評",僅僅是從讓學生知道習作的成敗得失,而讓學生參與"改"則是作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一個完善美,加工美,創造美的過程。"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是習作教學的永遠追求。在作文教學中,應改變作文評改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過程,自覺地發現和改正自己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