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當前,網絡技術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形影不離,網絡資源已讓學習內容“爆棚”。在群文閱讀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群文閱讀插上網絡的翅膀,就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關鍵詞】群文閱讀 網絡資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88
閱讀是我們進行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閱讀能力是未來社會一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的途徑。”“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還指出:“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當前,全社會都提倡閱讀,中小學“群文閱讀”已開展得如火如荼。在群文閱讀的實踐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群文閱讀插上網絡的翅膀,就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一、網絡為群文閱讀提供資料,增加閱讀主題的“厚度”
在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指導學生根據閱讀主題進行分類查詢,如故事簡介、作者介紹、寫作背景、人物分析、書籍評價等方面,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境中,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借助網絡的信息功能,搜尋到豐富的原始資料擴充課文所不及之處,自然加深了閱讀內容的厚度。
二、網絡為群文閱讀提供鏈接,改變閱讀主題的“高度”
利用網絡功能,與學生們一起上網搜索課本中介紹的作家的簡介,了解他們的寫作風格,認識他們的其他作品,進行相關的閱讀。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后,讓學生找來《安徒生童話集》讀讀安徒生的其他作品,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話。另外,書上的資料貧乏,特別是很多詩歌的解釋非常簡單,無法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詩歌,由于沒有理解,也就很容易遺忘了。于是,我們要求學生從網上查找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相關閱讀,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習詩歌輕而易舉,還可以以詩歌為跳板,擴充了各種知識。通過網絡的幫助可以進行閱讀的拓展,很多相關的知識是老師都不知道的,通過上網搜索,就可以為學生補充很多知識,增加閱讀的高度。
三、網絡為群文閱讀拓展資料,增加閱讀主題的“寬度”
語文是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閱讀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外,還應常常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增加閱讀量。特別是圍繞閱讀主題,進行主題閱讀,如:感恩專題、環保專題等。讓閱讀不能只局限于課本介紹的幾個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主題系列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知識的容量和密度,開闊學生的視野。
四、網絡促成文本閱讀轉向電子閱讀,拓寬群文閱讀路徑
1.從文本閱讀轉向電子閱讀,是學生樂見的形式。從單純的閱讀文字轉向閱讀多媒體電子讀物,增加了文本的形象性,使閱讀效果達到事半功倍。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的不可替代性,它能使“靜態”變成“動態”,使“抽象”變為“直觀”,使看不見的、摸不著的變為有“聲”、有“色”、有“形”。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和信息技術手段,能優化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2.補充聽覺感受,感悟語言文字魅力。課外閱讀中有很多篇目都是名家名作,枯燥無味的文字常常令小學生望而卻步,我們便利用小學生喜歡卡通片和動畫的特點,下載根據文章內容制作的生動有趣的課件,讓文字動起來,活起來,然后再進行閱讀指導,看課件,聽錄音,讓學生體味語言文字的美,從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中,感悟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再如欣賞經典童話故事、經典神話故事、古詩賞讀時,收集一些著名播音員、影視演員和藝術家的范讀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在規范的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帶來的魅力,因為好的朗讀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3.輔助視覺感知,吸引閱讀注意力。多種形式多媒體教學的合理使用,是教師完成傳遞知識、培養情感及反饋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運用多媒體形式的展示,能夠使孩子更直觀地獲取對他們有益的知識,比起教師空口說白話的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閱讀《老人與海》,給學生播放了一小段視頻,這段視頻全部是由油畫組成,用畫的形式詮釋了《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的故事情節。
五、網絡豐富閱讀成果的展現和交流,增加閱讀分享平臺
1.豐富成果展現形式。傳統的語文閱讀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完成相關的讀書筆記來起到監督學生閱讀的作用。然而,這種傳統的抄抄寫寫的方式對現代的學生來說,已經變成一種應付教師的作業,并無起到其應該有的效果。可是,對于科技發達的現代,這樣傳統的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的。因此,我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學生的閱讀反饋中,我讓學生們利用多媒體資源制作自己的閱讀成果,學生對這樣的方式都比較感興趣。在做了相應的指導后,學生都能從書籍介紹、人物分析、片段賞析、閱讀感受、自我評價等方面制作閱讀小報,電子小板、PPT展示等。通過學生們的閱讀成果展示,不難發現學生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能夠更加全面地獲取跟書籍有關的知識,對閱讀的興趣也大大地提高,在閱讀后也能夠積極主動地制作閱讀成果,反饋自己的閱讀體驗。
2.共享閱讀資源。建立QQ群或閱讀主題網站,通過設置師生共享的文件夾,將每位學生搜尋的資料,分門別類地陳列于其中,大家可以方便地共享資源,交流信息,互動互學。在利用網絡閱讀時,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知道得最多,無形中調動了孩子對整個故事的好奇心。利用電腦網絡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連平時不愛看書的孩子也提起了十分的精神,認真地搜索,認真地閱讀,并將自己搜索到的內容與其他同學共享。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能夠促使學生產生自由表達和交流的愿望,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外閱讀活動中來。
3.交流閱讀心得。網絡“在線交流”為每位學生提供了發言的均等機會,同時為同學間提供了一個交流觀點看法的信息平臺。特別是平時在課堂上羞于發言的同學,在網絡的空間里也“大膽表白”,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觀點。只言片語的“留言”真正體現真情實感,比起長篇大論的讀后感更真實、更貼切。網絡的交流還不受時空的限制開展交流、辯論,讓思想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將多媒體信息和網絡手段融入群文閱讀之中,可以讓網絡成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橋梁,讓學生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知識,找尋到最寬闊的外延。但在利用網絡進行群文閱讀時要防止泛化,不能重網絡、輕文本,一定不要丟了“語文味”,文本的閱讀才是根本。同時要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防止學生沉溺網絡,這樣才能讓網絡技術為群文閱讀“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張友斌.信息技術在課外閱讀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0.12.
[2]何明達.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1.
[3]付裕.淺析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途徑[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2.
[4]郭顯煒.擴大學生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