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借此將知識行進一步地深入理解。因此,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形式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
【關鍵詞】高中地理 微課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82
微課教學展現方式比較多樣,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為載體向學生進行展現,而課外微課教學多以手機、平板等為載體向學生進行展現。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極大地激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的進行地理學習,從而將地理學科中多樣化的知識進行較為牢固的掌握。同時,微課教學,能夠讓學生便捷的接觸到多樣化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更為全面的理解,進而對地理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本文就對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單談論。
一、高中地理微課的特點
高中地理微課的時長均在5至8分鐘這個時間段內,部分內容較多的課程內容,通常會制作成為幾段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微課。相較于傳統的地理課堂來說,微課可以被稱為是“課堂片段”或者“特定知識點課例”,這是因為微課是由課堂教學的某一個環節或者某個知識點的集中講解來進行設計的。因此微課同傳統教學相比較,微課的內容較為集中,著重突出知識點,在內容的構成上較為精簡,給人一種“增之一分太多,減之一分太少”的感覺。
第一,高中地理微課的綜合性。高中地理微課看起來就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但是其內容豐富,作為一堂“微型課堂”構成要件一點也不少,大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之勢。高中地理的微課在制作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需求來對微課的內容進行合理安排,使微課更具針對性,對學生的地理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地理微課的內容要將地理中的知識進行融匯貫通,在微課中將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緊密的結合起來,并將其他學科和地理有關的知識也調動起來,共同構成微課的內容主體,并以明確的主題為指導,把這些知識有序的串聯起來,讓教材中的知識順利的切入到微課中來,讓學生通過微課就能很好的掌握和了解教材的知識。
第二,高中地理微課的趣味性。高中地理微課的趣味性主要體現在微課的內容呈現上。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在高中地理微課中的合理運用,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多樣的地理材料穿插在微課之中,使得高中地理知識以較為高效的形式傳輸給學生,讓學生既體會到了微課學習的趣味性,又在這一過程中學到地理的相關知識,可謂是一箭雙雕。
第三,微課的生活性。地理知識的范圍是很廣泛的,不僅僅是限于我們所學的課本之中,還廣泛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學生在學習地理時要學會將生活和地理學習結合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地理想象,并結合所學地理知識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能夠同實際聯系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掌握的程度。
二、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第一,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來進行課堂導入?!耙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俗語說得一點也不假,一次優質的地理課堂導入往往是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堂教學的開始,只要課堂導入進行的順利,那么整堂課都會進行得井井有條。教師在進入新課前,先可以借用微課的優勢來進行課堂導入,課堂導入一般時間就是在5分鐘左右,剛好符合課堂導入的時間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將微課引入到課堂導入中,通過微課來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讓學生能夠完全沉浸到創設的情境之中,對其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充分的調動,使其能夠主動的進行地理學習,這樣更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學習到和臺風有關的知識時,雖然“臺風”是大家經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的詞匯,但是臺風是一種較為抽象的自然現象,學生是很難對其有一個較為直觀的印象的,當然,臺風的破壞力和過境后的一片狼藉是有目共睹的。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播放一段微課視頻,內容就是臺風相關的知識即可,將臺風以動畫的形式進行模擬還原,讓學生對臺風有一個相對直觀的認識,能對臺風的基本構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等。然后,地理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討論,討論和臺風相關的話題,如臺風形成的原因、臺風造成的危害、應對臺風的措施、臺風對整個自然環境的積極影響等。最后,教師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梳理,讓學生對臺風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系統認識,從而將臺風相關的知識掌握并吃透。
第二,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來進行模擬教學。高中地理所涉及的范圍極廣,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這個時候就可以借助微課來進行教學,在微課的安排上多使用教學道具,以此來對相關內容進行演示、模擬,從而使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這一部分地理知識,從而輕松的將其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師在對《地球的運動》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教學時,由于我們本身就生活在地球上,根本無法直接去對地球進行觀察,準確的說,我們憑直接觀察根本無法發現地球的運動到底有什么特點。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一個地球儀,然后用一個燈泡做光源,向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接下來還可以演示公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教師還可以將這些制作成相關的微課視頻,并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視頻進行相應的處理,使得視頻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就能了解到晨昏圈等知識。另外,在對冷暖氣流知識進行講解時,為了讓教學更為直觀,教師同樣可以引入相應的微課視頻,讓冷暖氣流的對流以動畫的形式得以呈現,讓學生能夠直觀看到冷空氣前鋒等的形成原因、運行軌跡等。這樣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目標的達成,也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
微課就如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盞燈,照亮了教師和學生前行的道路,通過教師潛心制作的微課將地理知識清晰的呈現,使得學生能夠通過一種全新的方式直觀地接受到教材中的地理知識,讓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課堂瞬間變得生動起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周霞.高中地理微課體系設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05):36-37
[2]陶亮.高中地理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8):88-89
[3]盧施恩.基于微課資源開發的高中地理教學實例研究[J].基礎教育課程,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