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群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應一直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小學閱讀更應從逐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不斷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使學生逐漸體會語言的魅力,慢慢養成良好的文本閱讀習慣,從閱讀中尋找樂趣。針對我國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激發興趣方式,簡要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文本閱讀興趣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有效策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文本閱讀興趣;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29-01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人均文本閱讀量比較少,能夠堅持每天閱讀的學生在所有學生中所占的比率不大。小學生中普遍存在文本閱讀量不足、閱讀興趣不高的不良現象,直接影響了小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當今社會已經完全進入信息化模式,文本閱讀是我們尤其是小學生們獲取信息、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然而當前我國小學生文本閱讀量明顯不足,要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就要迅速改變這種不良現狀。
1.導致目前小學生文本閱讀不良現狀的原因
導致小學生嚴重不足的文本閱讀量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多數小學圖書館硬件條件不過關。大部分小學圖書館沒有豐富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甚至部分小學沒有建立圖書館或者閱覽室,無法給小學生提供便利的讀書環境或借書條件及資源。部分校圖書館的圖書種類單一、圖書數量嚴重不足,校方也不夠重視圖書館的管理,不能及時更新圖書館館藏書籍。這是小學生文本閱讀量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大部分城市并沒有充分利用城市圖書館的圖書資源。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大型圖書館提供借閱服務,但是小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來增大文本閱讀量,文本閱讀的興趣有待進一步提高。再次,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此同時不斷發展的互聯網產業,電視、網絡媒體的超強趣味性和新穎性等特點也使小學生更加覺得文本閱讀枯燥無味,這其中不乏家長的因素。電腦及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迅猛發展嚴重影響了廣大人民的文本閱讀量,家長的"低頭"現象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文本閱讀。
2.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幾個有效策略
2.1 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所以,想要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理應營造一個和諧的閱讀氛圍,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只有學生喜歡老師,上課時才能有較高的積極性,才會重視文本閱讀的學習。和諧的閱讀氛圍是提高小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基礎, 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具備現代的教育理念, 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積極的閱讀氛圍,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體差異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兼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的需求,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能夠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建立意境。 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應積極鼓勵,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使他們都能夠在良好和諧的閱讀氛圍中培養閱讀的興趣。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真誠善良地對待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備人文情懷,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改正,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
2.2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方法比較單一,而且師生之間也沒有交流,課堂教學氛圍嚴肅,學生長期在此種環境中學習,其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就逐漸下降,進而導致閱讀效率不高。鑒于此種情況,教師應該在文本閱讀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更好地進行閱讀提供有利的條件。比如說,教師在讓學生閱讀《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文本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一些雪地中的美景,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其能夠融入到文本閱讀中,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2.3 創設情境。教師在進行文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在創設情境之前,應該根據文本內容來查找一些相關的視頻、資料等,然后將其制作成課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課件的方式將文本內容更加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促使學生可以有興趣去進行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模擬文本中情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融入到文本內容中,進而促使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比如說,教師在讓學生閱讀《失物招領》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講臺作為失物招領的地點,然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模擬失物招領的情形,此種教學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被調動起來,而且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其交際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另外,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可以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入地了解,也可以從中增長見識,這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作用。
2.4 示范朗讀。小學生正處于需要表揚的階段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地利用這一心理特性,每天選擇一名閱讀較好的學生來帶領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既可以讓領讀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更加努力進行閱讀,還可以讓其它同學產生羨慕的情緒,在此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他同學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也可以成為領讀的人,這樣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不用教師督促就會認真的進行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領讀方式將閱讀的技巧教授給學生,比如說閱讀的節奏以及動作等。當教師在讓學生閱讀《棉鞋里的陽光》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自己領讀一遍,讓文中深刻的感情通過閱讀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進而促使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閱讀理解文本中想要表達的感情,在這之后,教師讓學生自行閱讀,然后進行觀察,從中選擇一名閱讀最好的學生來示范朗讀,當學生第二次聽的時候可以產生不同的理解,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閱讀,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進而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個性發展的主要時期,若是學生在此階段中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是樹立錯誤的思想觀念,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在這些習慣養成之后再進行改正也是比較困難。鑒于此種情況,教師應提高對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并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文本閱讀的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桂紅.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措施[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5).
[2] 臧雯.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幾點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6(7):59.
[3] 須蕾. 探討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措施[J].課外語文:上,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