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莎莎
【摘要】本文對留學生專業學習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提出增設專業漢語課程、加強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建立專業漢語教輔資料庫、提前做好留學生與專業學院的交流等一系列解決思路,以深化留學生培養模式改革,提高留學生專業教學質量。
【關鍵詞】留學生 漢語課程 學習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51-01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及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國際社會對漢語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漢語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留學生的學習目的與需求也呈多元化趨勢,從單純的漢語語言進修,逐步向經濟、管理、法學、教育、醫學等專業領域拓展。這也對來華留學生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嚴格、更規范的要求。來華留學生的培養質量問題是留學生教育的核心問題,教學工作是留學生培養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本文擬對留學生專業學習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思路,以深化留學生培養模式改革,提高留學生專業教學質量。
一、留學生專業學習現狀
目前,在對學歷留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各大高校普遍采用“趨同管理”的理念,即留學生進入各自院系,按照與中國學生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幾乎相同的模式進行培養。來華前無漢語基礎或沒有接受過正規漢語教育的留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之前,需要接受漢語預科學習,時間一般為一學年,學習的目的是使留學生具備能聽懂用漢語講授的專業課、看懂相關專業書籍、能與老師、同學交流學習問題的漢語水平。經過一年的漢語預科學習,學生通過了相關漢語水平等級測試后方能進入專業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的漢語水平不能適應專業學習需要的問題,這需要引起重視。
許多留學生反映在預科學習階段漢語聽、說、讀、寫能力進步明顯,順利通過漢語水平測試,對用漢語開展專業學習很有信心。可是進入專業學習后,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專業課教師的語速、發音、書寫習慣和漢語老師不一樣,導致課上聽不懂、看不懂,不能用漢語準確地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的時候出現大量專業詞匯,導致閱讀專業書籍和撰寫論文時困難重重;課下缺乏和中國學生的交流,沒有機會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導致對所在班級歸屬感不強。漸漸地對新的學習環境有了抵觸情緒,學習興趣下降,自信心降低,用漢語學習專業的畏難情緒越來越強[1]。
二、留學生專業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漢語預科階段準備不足
研究表明,聽懂專業課必須掌握8000以上的普通詞匯、科技詞語和專業詞,而留學生在為期一年的預科學習階段所掌握的漢語詞匯量僅為2000到2500左右,并且多以日常生活用語為主。在課程設置上,只有針對漢語語法知識和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教學。由于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方面漢語語言知識的輸入和訓練,因此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往往就會遇到很大的麻煩,比如看不懂專業詞匯或者明白詞義卻不知道句義。而在聽、說、讀、寫等技能課的教學上,沒有為留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會遇到的教師書寫字體、語速、語音等問題開設有針對性的訓練課程。
2.專業漢語教材的缺乏
隨著留學生專業學習過程中問題的不斷出現,為幫助留學生盡快適應專業學習而進行專業漢語教材的編寫工作就成為當務之急。目前高校專業漢語教材存在欠規范、欠科學、教材研究滯后、教材編寫質量不高等問題[2]。留學生普遍使用通用型漢語教材,通用型教材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適用性強的特點,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要,但是這類教材的課文內容基本都是日常對話和敘述性的故事,針對性不強,不能解決留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學習漢語的最初階段,這樣日常題材的內容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一直學習這樣的內容,學生便無法達到學習專業課程的水平。
3.授課教師的局限性
留學生的專業學習一般是合并在普通中國專業班級中進行的,專業教師上課時面對的多數是中國學生,授課時的語言表達和板書形式等不能完全顧及留學生的漢語水平,留學生遇到問題時,由于中文表達能力的不足,往往缺乏提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專業教師不熟悉留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課堂缺乏趣味性,氣氛比較沉悶,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4.留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
學歷留學生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學習基礎比較差。因為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對待學習的態度與中國學生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比方說:時間觀念不強,不遵守上課時間;學習依賴性很強,需要老師的督促;注重享樂,不愿意占用周末或者其他休息時間進行補習。此外,很多留學生對以漢語為授課語言的專業課學習的困難程度估計不足,在預科學習階段只滿足于掌握基本的日常生活交流,并沒有提前進行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漢語知識的儲備,導致在專業課的學習中遇到諸多困難。
三、針對問題的解決思路
首先可以在預科學習的中期階段開始適量增設專業漢語課程。這個階段的留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漢語知識和漢語能力,在此階段開設專業漢語具有可操作性,也有助于學生提前認識和了解所學專業,幫助其更快適應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進入專業學習的留學生則繼續開設專業漢語選修課、寫作課,為學生能夠聽懂專業課、獨立撰寫小論文和課程報告提供有力支持。
加大教師的相關培訓,增強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目前大多數教師的學科背景比較單一。專業知識背景強的教師相對來說比較缺乏語言理論素養,而語言類教師在解釋專業知識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對留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師配備上,要著手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把專業術語的準確性和教師語言表達的可接受性結合起來,保證留學生專業漢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邵貴文. 留學生專業學習初期適應問題探析[J]. 科教導刊,2014(02):211-241.
[2]倪軍紅. 來華留學生專業漢語教材編寫初探[J]. 國際漢語學報,第五卷第2輯:179-183.
基金項目:級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級青年教師創新項目 名稱:論我校對外漢語專業教學體系的建立 編號:315415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