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燕
【摘要】兒童充滿著好奇和探究來到這個世界,展現在他們眼前的不僅有色彩斑斕、五彩繽紛的圖案和景物,還有不絕于耳的豐富多變而美妙的音響。音樂充斥在兒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促進學前兒童音樂素質的發展,是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便是節奏,節奏感在兒童生活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如何讓幼兒在節奏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提高對音樂欣賞的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節奏感便成為幼兒教育音樂活動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關鍵詞】音樂 節奏感 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67-02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節奏感是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是一種積極體驗音樂、從而正確感知音樂運動進程的情緒表現力的能力。而幼兒園的幼兒特別喜歡敲打物品,發出聲音,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音樂節奏感,能表演歌曲,擺弄樂器,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但他們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還很弱,因而,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培養幼兒節奏感是十分必要的。
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存在,但旋律卻離不開節奏的“支撐”。奧爾夫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通過節奏與語言和動作的結合對兒童進行節奏感的培養,能使兒童在最基本的、元素性的跺腳、拍手等動作組合過程中,培養起對節奏的敏感。
那如何更好的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引導幼兒傾聽并表現源于生活的節奏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能力與他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節奏無處不在。叮鈴鈴的電話鈴聲,汽車喇叭聲,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各種各樣的聲音里有著不相同的節奏,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前提。幼兒們在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節奏的過程中,他們對節奏的興趣更濃厚了。幼兒們通過毫無拘束的身體動作表現節奏的同時也發展了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性能。因此,教師應做個有心人,引導幼兒認真感受、收集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節奏。引導幼兒傾聽這些聲音,模仿這些聲音,拍打這些節奏。如:各種物體運動時發出的聲音:炒菜的嚓嚓嚓聲、小狗的汪汪汪聲、沙沙的樹葉聲等。在引導幼兒交流 “你在生活中聽到了什么聲音,這些聲音是什么節奏的”之后,讓幼兒用自己的肢體動作、聲音、語言進行再現。用生活中幼兒觸手可及的聲音,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二、結合幼兒生活經驗開展節奏活動
通過引導幼兒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模仿、再現,為生活化的節奏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可重點選擇那些以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為主要內容的音樂作品作為幼兒節奏活動的內容。如音樂活動《工地節奏》,在幼兒觀察、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情景后通過模仿工人師傅打樁、搬磚等富有情趣的動作表現作品中音樂節奏的變化。借助這些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節奏活動內容,可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節奏活動的樂趣,通過傾聽、尋找等形式,幼兒感受了大量的節奏,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節奏感,并用自己的聲音、語言和動作表現他們所見所聞的不同節奏。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節奏。
三、借助打擊樂器增強幼兒節奏感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先讓孩子認識各種打擊樂器,感受樂器的音色。如:三角鐵、雙響筒、沙錘、鈴鼓、木魚等等,它們的聲音有的清脆、有的渾厚,有的音長、有的音短,在孩子們敲打這一音樂的過程中,探索打擊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如敲鈴鼓的鼓邊或鼓面搖動或抖動等,小鈴的敲擊或擦奏等。孩子們可以自己利用這些樂器創新出節奏不同的打法,如鈴鼓打出快節奏,三角鐵打出慢節奏,孩子們在操作樂器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生活離不開這些奇妙的節奏。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到 “樂器”,如果這類樂器使用得好則充滿趣味,更能激發幼兒節奏活動的興趣。合理利用“廢”材料(比如各種罐子、瓶子、碟子、盒子、筷子、鑰匙、鐵片、木塊、石塊、椅子等)自制樂器是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如:在節奏活動《敲小鼓》中,教師采用幼兒生活中常接觸到的筷子和方便面桶,這樣的樂器貼近生活,操作方便,與《敲小鼓》的音樂主題十分吻合,這將會大大激發幼兒學習節奏樂《敲小鼓》的興趣。
四、將節奏活動貫穿幼兒一日活動之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雖然節奏是人生來便具有的本能,但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便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而我們不能把節奏活動僅僅局限于教師組織的正規活動,而應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為幼兒進步學習音樂夯實基礎。我們把不同節奏的音樂貫穿于日?;顒拥母鱾€環節中,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幫助幼兒節奏感的形成。如來園時播放輕松悅耳的音樂,使孩子一進幼兒園,就有種輕松愉快的舒適感。早操的音樂節奏富有韻律感,幼兒在做動作時合拍,整齊協調,精神振奮,有益于身心健康。午睡時播放輕柔、節奏舒緩的催眠曲,幼兒在抒情的音樂聲中睡意朦朧,自然而然合上眼睛,安靜入睡。
總之,幼兒賴以成長的社會環境還在不斷變化、發展,因此幼兒節奏感的培養必須從內容及方法上作相應的調整,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靈活運用,有目的、有計劃、有科學依據的進行音樂節奏感的培養與訓練,堅持不懈的進行練習,才能使幼兒形成一種完整的文化知識結構,樹立幼兒的整體意識,充分發揮節奏感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冰潔.走進幼兒音樂世界[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
[2]許卓婭.歌唱活動[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第3至25頁等.
[3]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第30、74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