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利
【摘要】本文以中職學校內部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斷、考核評價為基礎,結合考核效果,探索新形勢下中職學校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和教學質量控制的應對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專業 診斷與改進 教學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77-02
專業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最基本的單元,也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證和改進的第一線。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專業通常代表了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行業特點,沒有專業建設內涵質量的保證,是無法實現專業與行業企業、學校與社會的多層次銜接。在中職學校的教學工作中,對專業建設水平的診斷和診斷基礎上的改進,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有力的抓手,對專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的背景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推動和指導各地、各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甘肅省教育廳按照教育部《指導方案》的精神,制定了《甘肅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指導全省各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從2016年秋季開始,我校在校內開展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探索學校教學工作自主診斷、持續改進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完善學校內部教學質量保證制度體系。
二、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的指導思想
1.指導思想: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促進學校自主發展、內涵發展為宗旨,堅持“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
2.診改理念:充分體現“以服務學生發展為宗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理念。依據中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特點和規律,對學校各個專業進行常態化和過程性考察與監控,以探討、發現和把握專業建設與專業教學活動中,影響、制約并決定專業整體質量水平的核心要素與基本規律,及時發現學校專業建設和教學實際運行環節中存在的各種顯性和隱形的問題與困難。
3.診改目標:通過校內專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促進專業團隊的深度自我反思,促進專業建設與專業教學質量水平的持續改進和提升。
三、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的原則及指標體系
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斷、考核的原則以注重過程考察和績效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主要從專業建設、教學管理、教學過程、教學質量與效益四個一級指標,設立19個二級指標及39個測評點,對專業建設與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及內涵水平進行系統化、全方位的定性與定量測評。考核指標的各診斷點按 A、B、C、D四級制定了等級標準,分別表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考核成績在60分以下為不合格,61-79分為合格,80-89分為良好,90分以上為優秀。
四、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的基本程序
1.成立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機構。
(1)成立校內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專家委員會。校長任主任委員,學校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任委員。
(2)成立專業教學工作診改專家小組。根據診改專業選定專家,組成診改專家小組,診改專家小組成員由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專業帶頭人、行業企業專家組成;診改專家小組人數一般為5-7人,行業企業專家1-2人;診改專家小組在教務處的統一組織協調下開展考核、診改工作。
2.制定診改實施方案。
學校教學診改與質量監控的責任部門,具體負責校內專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組織實施及日常工作,制定《校內專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
3.教學診改工作流程。
(1)確定診改對象。學校在每學年開學初確定擬進行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業,原則上每學年選擇3-4個專業進行診改,由診改專委會辦公室發出公開通知。
(2)提交材料。被確定接受校內教學診改的專業在一周時間內,提交有關材料;專業(系)提交最新定稿并正在使用的專業調研報告、專業建設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標準、實施性教學計劃、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等教學文件電子稿。
(3)審閱材料及數據。診改專家組成員在考核準備工作完成到位后,審閱專業文字材料,并結合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改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分,并錄入學校教務管理平臺;診改辦公室對專業(系)教學工作狀態數據信息進行核定,并提請專業(系)進行確認。
(4)現場考察。現場考察是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斷、考核最主要的內容和方式。現場考察的內容依據診改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項目內容進行。現場考察的主要內容和方式有:(1)考察聽課。(2)考察實訓條件。(3)考察合作企業。(4)畢業生回訪。(5)專題調研和訪談。
(5)診斷結果和反饋。在完成全部診改工作程序的基礎上,由診改專家小組匯總各項情況,進行評分并擬寫診斷、考核報告。診改專家小組開展集體研討,形成評判意見和專業考核結論,向被評專業匯報、反饋專業考核意見。
4.診斷、考核結果與使用。對診斷、考核等次不合格的專業(系)提出預警,并要求限期進行整改,整改效果不明顯應停止該專業招生;考核等次合格的專業,專家小組提出專業改進方向,爭取辦優辦強該專業;診斷、考核等次良好、優秀的專業給予考核績效獎勵。
五、注意的幾個關鍵環節
1.專業教學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建設是基礎。學校教學工作狀態數據采集是校內專業教學工作診斷的基礎和前提。由學校管理人員指定數據采集負責人,負責分配權限(確定采集用戶)和需采集的數據項。源頭數據采集的真實、準確是進行專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依據和保證。
2.成立學校教學工作診改機構是保障。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設立組織和領導機構是校內專業教學工作診改順利開展的保障。校內專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調動各方面資源共同配合,需要人力、財力等多方面的保障。對于專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需要學校層面的充分重視,教學診改與質量監控的責任部門才有可能和有能力調動校內多方面資源,協同進行專業(系)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
3.構建診改理念和指標體系設計是關鍵核心。
隨著教育理論、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職學校對接行業的發展,每一所中職學校進行專業教學工作診改的理念和診改指標體系都應該是有所同的基礎上有所差異的。對于不同專業,也要在固有考核指標體系的基礎之上,制定個性化指標,突出行業和專業的自身特色。診改指標體系的設計要能充分體現重點性與導向性原則,診斷項目和診斷點的考核評價指標要能正確反映學校教育、教學的真實狀態和改革發展方向,才能更好的發揮學校教育質量保證的主體作用,促進學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應崧.教學質量要“醫院體檢”,更要“自我保彰”[J].中國教育報,2015年10月29日.
[2]何錫濤等.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管理監測平臺的思考[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6,[1].
[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
[4]《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