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杰+陳思
【摘要】高職高專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培養具有必備理論基礎知識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高認知、高技能、高素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現場改善能力是汽車生產現場管理能力的一項重要技能之一。為此,以《汽車生產現場管理》課程為載體,模擬企業生產現場以“班組”形式開展教學。通過一項項的實訓訓練,培養學生的現場改善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 現場改善 現場改善能力 持續改善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95-02
一、引言
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汽車生產企業也在不斷增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適應市場對汽車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是每個汽車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強化質量和成本的競爭力以及加快改革的步伐則尤為重要。生產現場是企業直接創造效益的場所,也是各種問題萌芽產生的場所[1]。現場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現場改善是對現場管理的深化,是對現場問題進行優化的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具有現場改善能力的汽車職業人才,是汽車生產企業迫切需求的人才。所以,培養學生的現場改善能力,已經成為高職高專教育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二、高職高專學生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的現狀
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現場改善能力的培養,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由于高職高專院校辦學條件和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對學生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的認時程度也參差不齊。培養優秀的準汽車職業人,不僅要使其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還要使其具備一定的現場管理能力。目前多數汽車企業反映高職高專畢業生在職業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現場管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在現場改善能力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恰恰是企業急需的。然而,經調查發現,開設汽車相關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現場改善能力的少之又少。對于已經進行學生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的高職高專院校,如何進行培養,也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法,更難找出細化的、可操作的、可執行的培養方案。
三、構建高職高專學生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
面對高職高專學生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現狀中的問題,課題以《汽車生產現場管理》課程為載體,進行高職高專學生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汽車生產現場管理》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汽車生產現場管理思想和技能,現場改善能力是汽車汽車生產現場管理技能之一。課程授課在汽車實訓車間內進行,整個教學過程模擬汽車企業生產現場,以“班組”形式采用理實一體化方式進行教學。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汽車生產現場管理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現場改善能力。
1.現場改善相關知識
(1)現場改善的含義
現場通常是指“用于工廠車間和其它任何創造價值的生產現場”。改善是以提高現有標準和狀況為目標的活動。現場改善是指“對企業不同領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是立足于現場的持續改善[2]。
(2)現場改善的手段
現場改善以增進顧客滿意為目標,使用持續改善理論對生產現場的人、機、料、法、環等各生產要素進行持續的改善[2]。課程通過“5S”管理、少人化、目視化管理、標準化操作和創意改善提案活動五種現場改善手段,達到培養學生現場改善能力的目的。
2.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
(1)運用“5S”管理,使學生初步具備現場改善的思想
“5S”管理是企業生產現場改善的基礎。實訓課程中,教師安排不同“班組”學生對汽車實訓車間不同區域實施“5S”管理。通過對汽車實訓車間現場物品的整理及根據“使用頻率”對必需品進行整頓,重新規劃物料、設備、工具的“定置”區域,解決了汽車實訓車間內物品存放混亂、環境條件差等問題,使學生對現場改善有了最基礎的認識,也使學生初步具備了現場改善的思想。
(2)通過設備布置優化訓練,培養學生進行現場改善的思路
“少人化”是企業提高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法寶,實施少人化的三要素之一是設備布置優化。實訓課程中,教師安排不同“班組”學生對汽車實訓車間的“空氣壓縮機裝配線”進行設備布置優化,要求優化后的裝配線入口和出口的作業能夠由一個人來完成,且各工位相互協作方便,裝配時步行距離最短,從而優化工藝流程、增強作業柔性、改善物料狀況,進而提高生產率。在實訓過程中,為了達到任務要求,學生不斷變更優化方案,最終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通過設備布置優化訓練,培養了學生進行現場改善的思路。
(3)應用目視化管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現場改善思維
“目視化管理”是輔助現場改善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目視化管理的基本原則就是將問題顯現化,使問題一目了然。目視化管理是一切現場管理、改善活動的基礎[2]。看板是目視化管理的工具之一,課程采用“班組園地”模擬看板進行目視化管理教學。教師要求學生在“班組園地”上張貼“班組”組織機構圖、考勤表、小組考核成績表等自我管理內容。經過不斷的學習,學生會意識到已布置好的“班組園地”存在著問題,然后隨著課程進行,進行持續改善。通過目視化管理,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現場改善思維。
(4)通過標準化操作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具備現場改善能力的重要性
“標準化操作”是現場改善的工具。標準化操作能夠避免缺陷,保證產品質量;發現并消除浪費,提高生產率。課程通過“舉升機標準舉升作業”和“自動筆組裝作業”兩項標準化操作實訓訓練,使學生學會建立標準作業指導書,認識到標準化操作能夠減少操作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縮短作業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進而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利潤價值。通過標準化操作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具備現場改善能力的重要性。
(5)通過開展創意改善提案活動,培養學生時刻具備現場改善的意識
問題意識是改善意識形成的最根本保證,所以要培養學生的現場改善意識,首要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所以,在授課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現場改善意識,課程穿插設置了很多創意改善提案活動,如“班組園地”改善,實訓車間作業流程改善,實訓現場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制定改進方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現場改善意識。通過一項項的創意改善提案活動訓練,培養了學生時刻具備現場改善的意識。
四、結論
高職高專學生現場改善能力的培養,關系著汽車企業的生存發展,也關系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因此,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過程中,要全力關注對學生現場改善能力的培養,要不斷豐富和完善培養方式方法,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現場改善能力培養的探索和研究,為培養汽車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齊亮.基于精益生產的現場改善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12-01.
[2]陳婷,畢方英.汽車生產現場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根據企業需要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研究與探索”(課題編號:2015ZCY11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