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

【摘要】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蓬勃發展,與此同時,留學生中華文化教學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因此對高校留學生中華文化課程設置調查與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以重慶郵電大學為例,通過與重慶其他高校中華文化課程設置對比分析以及對本校留學生和任課教師進行采訪和問卷調查,分析文化課的教學效果,包括留學生對課程的教學評價、課程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和改進教學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重慶郵電大學 留學生 中華文化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97-02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與其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緊密相連。對一門語言所在國家的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和認知,能夠更高效地學習和掌握這門語言。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中華文化課的教學,直接關系到留學生能否真正提高漢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一、重慶郵電大學留學生中華文化課程設置情況
目前我校有來自58個國家的437名留學生,包括學歷生和非學歷生。
1.教學與課程設置情況
我校開設的中華文化課程主要分為兩類:文化理論課和中華文化體驗課(課內和課外)。每周2個學時,開設一個學期,共32個學時。
2.教材及師資情況
我校不管是文化理論課還是體驗課都沒有固定教材,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自行準備課件。
承擔文化課的教師大多數都是國際學院對外漢語專任教師,也包括法學院、體育學院和傳媒藝術學院的兼職教師。
二、調查設計
本調查通過電話采訪、當面采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三所高校的中華文化課程進行對比分析,包括課程設置、學生和老師對課程的滿意度,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中華文化課程現狀分析
除重慶郵電大學外,筆者還選取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留學生中華文化課程設置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這兩所高校都是重慶最早發展留學生漢語教學的代表性學校。
從整體上來看,我們發現這三所高校在中華文化課程的設置方面都各有特色。
(1)理論結合實際,文化體驗活動多樣。三所高校不僅重視留學生們中國傳統文化理論知識的教學,更注重其中華文化體驗的培養,教學內容覆蓋面豐富多樣。三所高校還一致強調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例如一年一度的國際文化節,這不僅能讓留學生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同時也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與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學模式生動有趣,文化氛圍營造良好。三所高校都比較注重教學模式的有趣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更能提高學習效率。還根據教學需求,適當調整教學地點,如歷史名勝古跡一日游等。各大高校也比較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我校雖有兩個專門的文化實踐教室,但沒有中華文化元素的呈現,缺乏特色。
(3)文化體驗課起步較晚,各方面均有待提高。相比其他兩所高校,我校的中華文化體驗課程從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開始授課,課程雖覆蓋面廣,但尚不成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學生對文化課程的滿意度
筆者對我校非學歷生和學歷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較高。
(1)對文化課程的喜愛程度
調查顯示,留學生對理論課的喜愛程度比較高,學生對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地理和經濟有了一個簡單而全面的了解,但由于學生的漢語水平有限,很多知識學生并不能完全的理解。體驗課中留學生對武術和書法的喜愛程度最高,這與學生自身的喜好和課程性質有關。但也有的學生對文化課的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
(2)希望學習文化課的次數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漢語學習中,對文化課的投入則較少,認為每周一次的文化課次數太多,上課的人數也偏少,建議將課程時間調整為兩周一次。
(3)希望開設的文化課課程
根據對留學生的調查與訪談,發現學生還希望開設以下文化體驗課課程:1) 中國烹飪。中國的美食品種繁多,特別是“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更是讓留學生對中國烹飪感興趣。2)京劇。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因此學生想學習京劇,感受京劇的魅力。3) 中醫。中醫有著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留學生。
3.教師對文化課程的滿意度
對任課教師的調查以當面訪談為主,對課程總體評價不高。
(1)缺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承擔文化課的老師大多數都是承擔漢語語言課的對外漢語專任教師,教授文化課屬于業余教學,專業性薄弱,急需更多不同特長的專業教師。同時,教師也缺乏系統的中國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 2)沒有固定的教材
不管是理論課還是體驗課,都沒有固定的教材。任課教師往往是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興趣來確定上課的話題,教學內容有些隨意,缺乏系統和連貫性。
(3)教學內容有待完善
根據對學生的調查,他們對文化課程有的感興趣,有的卻毫不感興趣,這讓教師在上課時難度較大,如能提前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問卷調查,教學內容會更具有針對性,教學形式也能更加多樣化。
四、對策及建議
1.建設專業的師資隊伍
任課教師應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知識。我校除中國武術的授課教師是體育學院的專業教師外,其他文化體驗課的教學工作也應聘請專業教師承擔。此外,教師在對待不同的學生時應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應具備跨文化意識,避免和學生因文化差異而產生沖突。
2.優化教材和教學文件
可將承擔文化課的所有教師組成一個教材編寫小組,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用性的原則編寫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文化課教材,供任課教師參考。教師在授課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地調整和改進,也應隨著學生漢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及時更新。
3.改進和調整教學內容
隨著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文化課的上課形式可以做適當的調整。教師可選擇實用性強且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要兼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文化體驗課,可以采取預聽課的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愛好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提高教學效率。
4.教室硬件設施的加強
專門為留學生設置文化實踐專用教室,無論是從裝修風格還是從屋內設施都應具有中華文化氣息,還可用學生創作的書法、國畫、剪紙等作品來裝扮教室或走廊。同時教室里應配置較齊全的多媒體設備,將中國文化的各方面完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雖然中華文化課程的建設在各大高校仍處于初級探索和不斷完善的階段,但已有一定的成績,一些優點和成功的經驗值得推廣和借鑒。隨著漢語國際教學的不斷成熟,中華文化教學一定會不斷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詹俊達. 留學生體驗式文化教學研究[D].安徽大學,2015.
[2]萬方方. 新疆高校留學生文化課教學現狀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5.
[3]陳忱.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中華文化實踐課程設置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項目:本文系2015年重慶郵電大學國際化教育研究項目(一般項目)《多元化視閾下留學生漢語課堂學習行為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GJJY15-2-1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