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
【摘要】幼兒園教育是當今教育體制機制中最為基礎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點。成功的幼兒教育離不開科學合理的幼兒課程的安排。在改進革新幼兒教育、推動幼兒課程朝著多元化和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文化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成功的教育脫離不了文化的幫助。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間藝術,在起到大幅度地提升課程的生動性的同時,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效地利用文化以及民間藝術是當下幼兒園課程安排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當下幼兒園課程中存在的弊端、文化與民間藝術對幼兒園課程的意義,結合幼兒課程與文化、民間藝術時應當遵循的原則以及如何有效地將文化、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安排結合在一起這四大板塊,粗略地談談自己地看法。
【關鍵詞】幼兒課程 民間藝術 幼兒教育 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223-02
一、幼兒園課程中存在的弊端
(1)幼兒園課程過于功利化
幼兒教育的教學目的要求幼兒課程在培養幼兒的基礎素質之外,還要突出本身的獨特性和生動性,著重于對幼兒的啟蒙和科學引導,而不是過早地開發幼兒的智能,提前將幼兒從幼兒園教育推向小學教育,過度地要求幼兒投身于各項興趣班之中。
現如今,大量的幼兒園課程安排中一味地注重功利性課程,幼兒所接受的幼兒教育直接與幼兒園開發的諸多興趣課程掛鉤,幼兒教師在進行這種功利化的幼兒教育之中,有意無意投射到幼兒身上的批評和冷落,以及父母之間的攀比和“恨鐵不成鋼”等負面情緒,使得不少幼兒完全無法適應這種教育環境和氛圍,出現極端的厭學情緒,甚至身心的發展出現失衡感和生理進入畸形發育,以致于造成難以挽回的嚴重后果。
(2)幼兒園的活動課程單調劃一
幼兒作為幼兒課程的主體,是幼兒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如何使幼兒課程貼近幼兒自身,繼而有爭對性地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兒課程是成功開展幼兒教育的有效辦法,然而,在當下的各地區的幼兒課程中,課程內容千篇一律,要么是有畫龍點睛之嫌,要么是依葫蘆畫瓢,缺乏地方特色,教學方式止步于以往的傳統教學,沒有以幼兒為本,以幼兒園為根。
過度地拔高某一項興趣班的地位或者開辦一個新的學習項目,成為當下幼兒園急功近利地附和社會和家長要求、突出自身獨特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實際上,這種做法之下,課程安排依然缺乏生動性,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并未脫離課程千篇一律的圈子。
這類教育內容單調劃一的幼兒課程中,幼兒教師傾向于走集體化教育的路子,“灌輸式”的教學組織方式。這樣的幼兒教育,完全不利于幼兒自身個性的發展和自主學習的開展。
二、文化與民間藝術對幼兒教育的意義
(1)文化與民間藝術中凝聚的正能量有利于培養幼兒的開朗性格。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的反映,民間工藝不僅將文化付之于物質形體之中,對幼兒教學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的作用,而且能引導著幼兒不斷朝著真善美不斷前進。
民間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人文情懷,以及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能較好地幫助幼兒產生民族的自豪感和家鄉的認同感,有助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正確塑造。
民間藝術中大多包含著對生活希望的追求和對未來生活的殷切憧憬,這種美好的愿景只要通過合適的方式為幼兒所感知領會,必然會被其中凝聚的正能量所感染,從而有利于培養幼兒的開朗、活潑、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穩定的性格。
(2)民間工藝的創作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任何一件民間藝術,無不體現了民間老百姓的心靈手巧,無不匯聚著廣大人民群眾集體的智慧和汗水。民間藝術大多形象生動,極具有感染力和浪漫色彩,要求創作者不拘泥于繁復的條例之中,為學習以及創作民間藝術的學子提供了寬廣的學習空間和思維空間,這無疑與幼兒教育中引導啟發幼兒開展想象、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兩相契合。
民間藝術的創作過程,離不開“心靈”和“手巧”兩大方面,利用民間藝術,幼兒園教育能有效地鍛煉幼兒身、心兩大部分,在活躍、開拓幼兒思維的同時,又能采取富有文化特色地手段鍛煉幼兒的實踐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結合幼兒課程與文化、民間藝術時應當遵循的原則
(1)多元化原則
幼兒課程與文化、民間藝術地結合,應當和國情相符合,跟上時代的潮流。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各有各地特有文化和民間藝術,此中延伸出來地民間工藝更是數不勝數。
幼兒園教育要想要成功開展,首要的是不拘泥于地方文化,并且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自身的心理發展,參考幼兒自身的民族習慣、家庭背景等諸多元素,做到有選擇性,有爭對性的挑選適合幼兒開展活動的文化和民間藝術。
這樣的話,不僅有利于幼兒了解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地域風情等,開拓眼界,提高對其他民族的接納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2)時代性原則
時代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而教育應當走在時代的前面,這樣才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創新型人才,一旦教育與時代脫軌,甚至落后于時代,民族的未來很容易走向沒落,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
四、有效結合幼兒課程與文化、民間藝術的教學策略
通過游戲方式有機結合幼兒課程和文化、民間藝術
游戲是幼兒觀察世界、接觸世界的有效方式之一。游戲不僅能通過自由輕松的環境和氛圍愉悅幼兒的心情,同時能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之中,較為容易地接受新事物。
幼兒園教師不妨將游戲方式和文化、民間藝術有機結合,讓幼兒通過儀式感強烈的游戲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民間藝術的韻味。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用故事的方式講述剪紙背后的小故事,在教室的一角開設手工藝展覽角,讓幼兒在享受動手實踐的滿足感的同時,體會民間藝術的趣味性。
五、總結
文化和民間藝術,對于幼兒課程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在與幼兒課程結合的過程中,我們仍需要注意到所選的文化與民間是否真的適合幼兒學習,畢竟大多數的文化和民間藝術摻雜了太多的成人文化。
幼兒園教師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不僅僅要將其中的糟粕去除,還要將其中不宜的成人文化隱去,在關注學生的心智是否得到啟發和引導的同時,還要適當地弘揚民族情感,塑造幼兒的完美人格。
參考文獻:
[1] 陳玉現.教育評估的理論與技術[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蔡迎旗.學前教育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