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蒙
摘要:新時期小學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給予革新,或是創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現過的。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尤其是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并且只有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它才有發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有效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56-01
皮亞杰曾經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簡單重復前輩已經做成了事情的人。可見,好的教育應該培養造就出大批創新人才。創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創新的作用顯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而培養未來公民的創新品質,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都離不開教育,離不開廣大教師創造性地工作,廣大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因此,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那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1.更新觀念,培養創新思維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轉變,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了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知識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
在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里,教師更應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從而起組織、引導、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對其它學科的學習起協調、促進作用,為未來的高層次創造活動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
2.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驗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習中逐步培養創新的意識。
2.1 明確目標,激勵學習。目標是一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的努力追求。例如: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長遠目標與學習目標相結合的方法,告訴學生社會的變革,計算機將逐步成為全社會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從認識上領悟學習計算機的迫切性。同時,信息技術課堂上,展示學習的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2.2 運用競賽,樂于學習。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之一是爭強好勝,所以使小學生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對于文字輸入練習這一節,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一次文字錄入競賽,利用計算機本身的練習軟件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文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冒險挑戰的精神。
2.3 利用課程特點,深化學習。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教師首先要把學生當成認識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將教師對學生的外部要求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使之形成強烈的內部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基本鍵位時,由于小學生對鍵盤的布局不熟悉,同時根據小學生年齡的特點我就采用"金山打字通2003"中的打字游戲,既滿足了學生好動的特點,又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基礎的打字方法。
3.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3.1 創設條件,調動積極性。只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時,他們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進行積極創造,他們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因此調動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必須對學生充滿信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都有創造才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學生之中,與他們一起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生的創造積極性,形成開放型的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鋪平道路。
3.2 設置情境,激發想象力。想象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能力,是創新思維的前提,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教師可根據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設計一些新穎巧妙、聯系性強的內容,讓學生充分想象,大膽討論,活躍思維,從而培養他們創新思維的能力。
3.3 學用結合,加強記憶力。電腦學習有其知識性和實踐性兩個方面,不能把電腦作為單純的知識來學習,而忽略電腦的操作。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用在學電腦上也一樣。特別是信息技術教師如果只滿足課堂上講講,或者說還只是重視知識的講解,而缺少實際應用,那么在抓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電腦學習的目的不是研究一門學問,而是一種本領。其實我們的學生電腦知識掌握的并不少,但由于不注重運用或運用在其它方面,所以忘得特別快,或者說學得特別累。但如果能把課堂上學的東西在上機時間通過電腦操作來加以鞏固,這時候的心情是愉快的,記憶是輕松的。
總之,利用計算機教學中的創造教育因素,大膽地讓學生自由發揮,挖掘其潛在的創造因子。依據教材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以先進理論來展現全新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創造思維與個性長足進步,從而在計算機教學中探索出"創新"教育的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