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士海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19-02
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玩"為主線,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達到人人參與,全體發展,主動探索為目的的游戲化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學會學習。那么怎樣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游戲化的教學呢?
1.精心創設游戲情境
在教學中將教材內容、教學要求、思想教育與學生的身心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體育游戲穿插在其中,創設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情景,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避免枯燥無味。
如在低段的一節以發展彈跳為目的的立定跳遠課上,老師就可以為學生們創設了一個圍繞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一個富有想象力的空間,讓孩子們創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教師可設計4個環節: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路、模仿鴨子走路、青蛙跳荷葉,使學生初步了解了立定跳遠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又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課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2.游戲形式寬泛多樣
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采用變換游戲方法,游戲的形式在一節課中應體現多樣性,動靜結合、手腦結合,在活動中突出"玩中學、學中玩",即在玩中包含著學,學中包容著玩;或在玩中提示著學,學中采用玩。游戲中要努力做到"活而不亂在",不斷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
一般來講,一項游戲只有一種游戲方法,而我傳授給學生的至少有兩種以上的游戲方法。例如,在"長江、黃河"游戲中,原始的方法是兩排學生面對面站立,一排為"長江",二排為"黃河",當老師發令為"黃河"時,則"長江"追"黃河",反之亦然。現在,我把此游戲的方法改變一下,內容和規則不變。例如,以跑道的兩邊為界,學生以兩路縱隊向前慢跑,一路為"長江",一路為"黃河",當教師發令為"黃河"時,則兩路同學馬上改變跑步方向,"長江"向"黃河"那邊追去,不準出界;有時,我會讓兩排學生背對背蹲下進行游戲,或面對貢站立輕輕的握手進行游戲 。筆者認為,采用了這種多樣的游戲方法,激活了學生的情緒,既提高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靈敏性,熟悉了此游戲的方法、規則,遵守了課堂紀律,又使學生在這富有教育的內涵、富有美感的充滿智慧和兒童情趣的生活空間中心情地遨游。
3.游戲材料靈活設計
使學生在短短的幾十分種的教學時間內,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探究,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精心設計并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十分重要。只有提供有利于學生探求的典型材料,才能縮短學生的探索歷程,他們比較容易的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成為學習的主體。低年級游戲教學一般以單向傳遞和簡單的情節為主,他們最喜歡模仿動物的樣子做游戲。在體育教學時,可以精心設計把教學內容同動物游戲結合起來,讓他們通過模仿動物形象進行教學。例如:在教立定跳遠時可以采用"青蛙過河"的游戲;前滾翻可創設為"猴子鉆山洞"的游戲。此外"小鳥飛飛"、"老鷹捉小雞"等都是低年級小學生易接受且非常喜愛的游戲。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很興奮、情緒很高、從而培養了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奔跑、跳躍、耐力等身體素質。
4.游戲符合年齡特點
組織小朋友開展他們特別喜歡的游戲活動,才能提高他們的興趣。如:一年級的孩子應以簡單的跑跳游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年級的孩子還不適合游戲規則太多的游戲;三年級的孩子則已經能獨立地進行游戲,并遵守游戲的規則。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什么樣的游戲,比如我所教的二年一班小朋友就特別喜歡猜謎語,于是我在很多課中設計"猜謎語"的環節,讓小朋友特別感興趣。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出了他們喜愛的猜謎語游戲,這樣既鍛煉了身體,達到了教學目的,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由這個教學實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愛的游戲活動運用到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充分體驗游戲過程
要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活動分成若干層次,要體現遞進性,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獲得或悟出一定的道理或方法,不應急于追求結論。讓兒童在良好的探索情景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老師適當的善于誘導學生研討,讓學生一步一步自己去解決問題。
5.1 注意情感體驗。新課程關注的核心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和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要以學生身體、生理和心理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結合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利用游戲進行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形式新穎。因此,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失敗等各種情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2 強調技能發展。在各學科教學中應從自身特點出發,把傳授知識、培養技能與發展學生智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作為應當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使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獲得最好的智力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如在三年級的一節以培養學生模仿能力,提高奔跑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的課上,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設計了"三國演義"的游戲;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3個隊,分別名為:"魏、蜀、吳"三國。每隊指派"劉備"、"曹操"、"孫權"坐鎮指揮。游戲開始,每隊派出一員大將上陣(必須說出自己扮演的是誰),在圓圈內奔跑,規定"魏將"捉"吳將";"吳將"捉"蜀將";"蜀將"捉"魏將"。如果有一個被捉,則被捉之人作為俘虜被捉著帶回,第一輪結束,看最后哪一隊捉得人多。整個游戲自始自終學生都熱情高漲,斗志昂揚。在以"國"為界的"戰爭"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奮力拼殺"(奔跑、躲閃)的快樂,掌握了動作技能,在同伴的助威和吶喊當中,更體會到了為"國"奮戰的光榮和強烈的責任感。
總而言之,游戲化教學能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活躍,能使枯燥的教學內容在游戲中進行,促進學生不斷地學好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發揮游戲的作用,把游戲教學教好、教活,充分發揮其在小學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