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寶
摘 要:過去,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學生服從并樂于聽從老師的指導。必須建立理性的、負責的、友愛的師生關系。唯有如此,教育的環境才更文明、和諧,才能培養出有尊嚴感、有幸福感的真正的人。
關鍵詞:健康民主;理解寬容;理性負責
我剛送走了一屆畢業生。回想這三年,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那件在畢業前夕(學生估分到填報志愿的那幾天)發生的最令我痛苦的事:6名估分遠超過720分的學生,聽說竟然有4人不想填報市重點高中二中!可能是出于面子和威壓,他們都答應填二中,可是沒想到的是正式上機房填寫志愿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謀反”了。看到生米已煮成熟飯,我呆呆地站在機房外,看著他們從我身邊走過去。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學生服從老師的指導。但是,現代新的師生關系有了不同的取向,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
一、建設健康民主的師生關系
為人師者,作風必民主,行事不失衡。學生與你共處雖幾年,心中印記卻終生不泯滅。樂課堂三年大侃莎翁曹雪芹,也許三載過后學生早已忘懷,但他不會忘卻樂給的一次委屈誤會。尊人一尺,則人敬一丈。師者不以師自尊,實是一種大智慧。
為了創設優美的管理環境,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我讓學生做班級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民主組織,實施“班干部競選”,選拔一部分責任心強、有工作能力的學生輪流擔任班干部,學生無形中進行競爭,對自己工作更加嚴格要求。這樣,既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傳統觀念中,人們認為妥協是放棄原則的表現。實際上,妥協是現代民主社會中一種積極的心態,因為妥協要求人們尊重沖突各方的權利,妥協的達成有賴于各方的積極參與、平等協商、相互對話。
二、建構理解寬容的師生關系
先看實例:同學小吳又抄了一篇同題的優秀作文交了上來,我又一眼識破,上次作文我下了評語:似曾相識。他可能沒有覺醒。這次我朗讀起小吳的“習作”,未讀到一半,下面的議論聲很大,我讀完后,強調說:”這是小吳同學給他家推薦的,讓我們一起對他說聲謝謝,好嗎?”這樣做讓小吳體面地從困境中“下來”了,保護了他的自尊。后來他在習作中說:“老師,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文明是精神意義上的,是精神上的被理解與理解、被尊重與尊重以及被關愛和關愛。(季蘋《教育的文明》)從學生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不文明教育行為是不顧及學生的心理感受,不考慮學生的內心需要。
如同學小偉,他在課堂上可是讓我傷透了腦筋。你讓學生齊讀課文,他連書都不打開;請同學們思考問題,我話音未落,他舉起了手,高呼“我來我來”;老師總結,他插話;我真是被他弄得焦頭爛額。我罵他,他嬉皮笑臉;有時連續幾天不提問他,他舉手也不管,后來我反思,這樣做不好,不能打擊他的積極性。現在轉換了思維,我經常提問他、表揚他,他的學習熱情異常高漲。
師生之間產生矛盾,該如何解決。克制源于教師廣闊的心胸。積極的克制不是膽小怕事,而是在通盤考慮教育局勢的前提下,及時認清情況的優劣利弊,迅速調整心態,做出必要的讓步。教師敢于承認錯誤,不把自己視為權威,意識到教師也會有錯誤,教師也要向學生學習。勇于正視錯誤,接受學生批評的老師不但不會在學生心中失去地位,反而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因為師生是學習同盟,是成長的同行者。
三、建立理性負責的師生關系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老師若作情緒化的處理,勢必會讓師生關系走向另一個極端,故理智地處理問題顯得特別重要。譬如,學生作弊,如果和他這樣談話:“老師是了解你的,你很想把這門課考好,你也一定知道作弊是錯誤,而你應該是出于某種原因,才采取消極手段。你是否可以把原因告訴我呢?”老師既嚴肅又不失熱情關心的話語,學生是心領神會,這有利于他放松緊張心理,清除逆反情緒。班主任誠懇真摯的態度,語重心長的告誡,最終會感動學生,盡管這種現象可能會反復出現。我感覺到,我們的態度和情緒會左右著師生關系,我們微笑,孩子臉上也會燦爛,反之亦然。
成人和兒童已經像伙伴一樣生活在同一空間。現在,成人很難向兒童承諾如何生活才能在未來生活中尋找到幸福,兒童生活的幸福完全需要由兒童自己決定。
兒童不應該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手段長大成人,這些信息應該由成人收集并處理后傳給下一代。比如:在面對“什么是幸福”這個問題上,成人就不能根據自己的經驗替孩子做出判斷,而是應該與孩子共同探索,協助他找到自己的答案。如果他在尋找自己幸福時,需要算術能力,這時成人就有責任教他算術;如果需要其他能力,成人就去幫助他學習其他。(坂越正樹《“成人與兒童”教育關系的演變》)
師生之間民主地相處,才能讓學生的思想自由地飛翔;師生之間相互理解、寬容,才能親密無間;老師以理性的態度、擔當的精神對待學生,學生才能快樂幸福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龐珍.如何做學生喜歡的老師[J].讀書文摘,2014(18).
[2]高杰.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五個關鍵詞[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0).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