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豐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摘要】目前計算機專業授課已成為我國每個高校必修的課程之一,然而學生計算機知識基礎也有著一定差異。到現今為止,班級教學仍然是我國高校計算機課程主要采取的教學模式。但隨著時代更迭,班級教學已然與“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在教學中這種授課模式忽略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與知識基礎差異,導致教學質量無法提升,這也成為人們提出分層教學的原因。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教育 分層次教學 效果
計算機操作技能是當今社會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當前我國各大高校的計算機課程越來越得到重視。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提升,高校為提高教學質量提出并采取各種可行的方案。從學生角度來看,其自身的計算機知識基礎良莠不齊,認知能力也存在著差異,在高校教育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今天,分層教育逐漸在各大高校普及開來。不可否認,其實施程度依舊處于淺層次的發展過程當中,還有很大不足與進步空間。
一、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學生之所以在學習過程當中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也由于沒有獲得合理的幫助而逐漸喪失學習的樂趣與自信。分層教學的一大優點就是可以幫助不同計算機基礎層次學生,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信心。孔子在《論語》中最早提出因材施教這一分層教學的方法。由此可見,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次,計算機基礎這一課程是高校的基礎課程,教學對象是面向所有的高校大學生,其覆蓋的專業非常多,學習這一課程的學生也多種多樣。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發展,我國高校教育的教學質量有很大提高,高校容納的學生數量也逐漸增多,學生人數的增加無疑增加分層教學的難度。此外還面臨學生間的性格差異及認知狀況差異的問題。所以,如果無法準確把分層教學的層次分清,教學質量將難以得到提升。最后,目前我國中小學的計算機課程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日益普及,然而對高校而言,接受的學生來自全國不同地區,因各自區域的差異以及當地教學質量的不同,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水平存在著較大差異。所以如果不進行分層教學的話,高校面對知識層次不同的學生將會很難進行管理與教學。
二、開展分層教學的具體舉措
(一)學生的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首先需要設立計算機課程基礎班,入學時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將之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教學的學生分到基礎班,教學內容相對較為簡單,從計算機開機到一些簡易的計算機操作以及計算機的組成都納入課堂教學的范疇之內。對于這一部分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使學生拾起足夠的信心去學習計算機知識,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切身感受,讓學生增多課堂上一些計算機的實際基礎操作,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安排課外作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計算機的信心,找到學習計算機的樂趣。
對于問卷調查中表示自身存在一定計算機知識基礎的學生,針對其設立提升班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提升班的學生面對的教學內容并不再是計算機組成或是開機等簡單的計算機操作,而是要使學生學習并掌握相關辦公軟件的操作,例如office中的word、ppt、文本文檔、excel等辦公軟件的操作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提升班的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這一類學生常常會認為自己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基礎便會對計算機知識的教學產生厭倦乏味的情緒,認為自己對課堂知識大都已經掌握而怠惰于進一步的學習。教師在給學生安排課余作業時也需要注意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與技巧性,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計算機知識水平。同時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危機意識,提升班考試考核未通過者將從新被安排到基礎班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而成績優異者,便可自行申請教師的批準進入到高級班進行更加深奧的計算機操作知識的學習。
高級班對學生的能力有著一定要求,對教師而言也有著一定的能力要求。高級班所進行的教學中,授課內容不再是簡單的辦公軟件,而是相關的專業性軟件,如:Photoshop,coredraw,CAD等制圖軟件,其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專業軟件的作用與操作,為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做好鋪墊。
(二)教師的分層授課教學
大學所進行的計算機基礎課一般在機房中進行,而且采用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授課與聯系同步結合方式。但是這樣的授課模式一般聽課人數較多,所以教師有必要進行分層教學。舉個例子,教師在一次一百分鐘的教學時間內,要利用半個小時向學生講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并且針對不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素質安排難易程度不同的課堂練習。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不斷指導,而指導的內容與方式也要與學生的知識層次相匹配,其目的旨在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堂練習的同時,尋找有更高層次求知需要以及具備一定學習潛能的學生,對其進行更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更豐富的學習樂趣以及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excel教學時,給學生安排的課堂練習如下:1.打開excel,創建工作文件“計算機單科考試成績表”;2.合并單元格,輸入標題,設置標題格式;3.工作表格刪除,添加,重命名;4設置表格格式和數據格式;5.使用函數供述計算學生的平均成績;6.使用IF函數界定學生的合格數;7.使用公式審核工具欄,把成績不合格的學生標記出來;8.插入學生成績的情況分布圖;9.使用公式給每個學生評語;10.使用分類匯總,統計出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而以上這些題目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全部完成,基礎較弱的只需做完前6道題目即完成任務,而基礎相對不錯的同學則有全部完成的必要。
(三)對學生進行分層的評估
在大學的計算機教學中,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以不同層次的要求為依據對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并將評價的結果告知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班級中所處的情況有所了解,對家長有所交代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去進行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所以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之前,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所處的計算機基礎層次,對低層次的學生多加以鼓勵,對中層次的學生要引導學生走向更高的水平層次,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則要使學生謙虛好學,努力學好更多的計算機知識,進而提高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水平。
結語:分層教學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升,能使學生的日常學習氛圍變得融洽、快樂,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因此也可有所進步。雖然從我國現在的情況來看,分層教學的方法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分層教學制度會更加完善、健全。
參考文獻:[1]曲本慶,馬寅強,王忠寬,等.淺論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分層次教學[J].考試周刊, 2014(23):111-112.
[2]張宏巍.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分層次教學研究[J].現代交際,2016,0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