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明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83-02
"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信息素養是由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基礎、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人文修養、辯證的信息技術價值觀、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和社會責任感構成的綜合素養。這一培養目標意味著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需要從內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轉型。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更好的開發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下面我就談一下關于這方面自己的幾點看法。
1.優質規范的教學環境是開發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基本保障
新課改新理念的提出對信息技術教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硬件的跟上,軟件的升級,網絡環境的建設,多媒體設備的投入和使用,甚至是一些遠程衛星教育平臺的搭建等等,這些無疑都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2.師生關系的重建是開發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前提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所承擔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將以指導者、組織者、研究者、學習者的新角色參與到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上由主導地位轉為淡化主導傾向協作,在學習化的社會,教師僅教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教會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思索參悟人生智慧,使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動力和能力。為此教師就必須調整過去教學中的主導角色,變為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咨詢,協助學生順利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要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的網絡學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教師個人知識儲備和個人能力魅力也是開發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必要條件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計算機專業知識扎實,計算機操作嫻熟,其他的各種相關的知識儲備也應該盡量的豐富。教師的語言魅力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例如我們在課堂與學生的溝通中,可以由命令式的語言轉變為商討式的語言,如"誰可以幫我解決這個問題""誰是計算機高手", 這樣就體現了教師與學生地位的平等;由評判式的語言轉變成建議鼓勵式的語言,如學生回答不出來問題時你可以說"別急,想到多少說多少,沒想好,請坐下,再想想看",這樣就能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由灌輸式語言轉變為引導式語言,如"你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這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統一的語言轉變為開放的語言,我們不要求學生使用同一種方法,用同一個軟件,我們要培養他們的個性,可以說"你喜歡用什么方法都行,喜歡怎么做就怎么做",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開發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關鍵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信息技術課以它新奇、快捷的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但現在學生普遍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興趣不大,這其中原因很多,有教材編寫落后的原因,也有學生厭煩理論說教的原因。不管怎么樣,我們要把課上好,就要在現實情況的基礎上盡量提高課堂效率,想法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經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摸索總結,我覺得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比較適合我現在的教學環境,能夠較好的解決上面的問題。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建構知識的過程。它要求學習活動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的學習必須以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合作,以提出問題-探索-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為主線,將教學目標進行分解,把學習任務落實到具體幾個項目上,通過對項目的實踐探索,來完成教學內容。在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主體性,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重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以培養學生會學習,掌握方法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例如在學習電子表格Excel函數這一章操作時,可以讓學生把最近一次月考的各科成績,平均分,總分,最高分等求出來,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函數的使用方法;在學習Word時組織學生為學校設計電子報刊等并組織評閱,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PowerPoint時,讓學生結合學習過的軟件,創作個人電子簡歷,可以小組合作,集體創作,也可以獨自完成,從資料收集、加工處理收集到的資料到合成,設計版式等全由學生自個動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碰到許多問題,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實現了鞏固知識的作用,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這一學習過程,把靜態的教學變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動態教學,尤其重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教育,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嘗試成功、學會創新的機會,讓學生能從課堂走向社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
另外,在課堂上還可以添加一些如"我講你練","小組奪冠","每日一招","榜上有名"這樣的小版塊,來豐富我的課堂教學。比如"我講你練" 這個版塊主要用來講授新知識,邊講邊練,精講多練;"小組奪冠" 版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評或上交作品,根據各組表現評出等級,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競爭意識;"每日一招" 版塊在每節課的前幾分鐘,由學生輪流介紹一條計算機應用技巧或心得。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探索與實踐。
5.合理正確的進行教學評價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學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對于實施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它強調的是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期評價,我們都更應該從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評價他們。以前評價是教師單獨做出的,甚至有時不評價,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更應該讓學生自己也參與到這種評價中來,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出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有發言和表達想法的機會,也可以組織學生評價學生自己的作品,找出優缺點,對自己作品進行反思,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
綜上所述,軟硬件環境的保障,新理念下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師個人能力素質的提高,合理的使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這都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學習素養,同時也更有效地保障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開發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