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濤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99-01
語言能力是各種能力的基礎。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決于語言。"可見語言與智力密切相關。學前期幼兒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盡早使孩子學會語言、學好語言是發展智力、發展口頭及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理解知識能力的前提。盡管我們知道,幼兒的一日生活皆是課程,語言主要不是通過集中教學活動而獲得的,但集中的語言教學活動還是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無法摒棄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盡管我們關注著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但總會發現一些"悄然靜坐"的孩子被"忽略";雖然他們不是大多數,但語言教學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那么,什么樣的語言教學活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更多的孩子參與?需教師精心的營造、深情的喚醒與熱情的激勵。
1.為什么會有孩子悄然靜坐
在園內一段時間的聽課研討活動中,我開始注意到了班級自始至終靜坐的那幾個孩子,幼兒6號、13號、17號:文靜、內向、沉默,始終一言未發;20號:神情漠然、懶散,索然無味地呆坐;3號、7號:膽小、怯懦、怕羞,不敢主動舉手;這六個孩子沒有影響到整個教學活動,也沒有給老師增添任何麻煩,但是可以斷定: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他們自身語言、思維能力以及性格的健康發展。
除了個別孩子天生"低調",不愛表現;多數幼兒退縮行為是因為個性以及心理層面的原因造成的。父母的過分溺愛、遷就和照顧,給孩子過多的生活限制,使孩子性格內向、意志脆弱。他們一見到生人就手足無措,顯得膽小、被動,更不敢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我。一旦犯了錯誤或遇到挫折,就會情緒低落。這些孩子在班級集體活動中,常常表現得怯懦而猶豫、自信心不強。
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傾向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所形成的心理素質將在人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語言教學中,讓那些游離于集體之外的孩子回到語言教學的"活動"中來,不僅能讓每個孩子的語言都得到發展,而且涉及到兒童個性健康發展的問題。
2.為幼兒創設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精心營造寬松的集體氛圍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或是一個不良心理品質的糾正,在集體活動中完成的效果會大大優于喋喋不休的個別說教。幼兒在集體中,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而當他們完成某一項任務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時,往往會大大增強其自信心,當再度面臨問題時,就能充滿自信地克服困難了。因此,要解決幼兒"敢于說話"的問題,首先必須創設有利于教學活動的班級集體,使幼兒在這個集體的學習活動中,感到舒心、歡愉、無拘束。
在我的語言集中教學活動中,從不試圖讓那些"愛說話"的幼兒少說幾句,騰出時間讓其他孩子發言。正相反,我繼續鼓勵他們去"暢所欲言",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我認為這時候教師要做的是注意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的"動靜",悄然而有意地關注他們。當他們的情緒被集體氣氛鼓動起來的時候,教師立即以極大的熱情鼓勵他們,深情喚醒悄然靜坐的孩子。
3.熱情激勵膽小怯懦的孩子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偏愛"那些"不善言談" 、膽小怯懦的孩子,用自己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的語言,熱情激勵他們,最大限度地調動起絕大部分幼兒的積極性,激起他們的表現欲。
4.老師提問的技巧
多層次、多角度的提問技巧,①把內容易答的問題讓給這部分悄然靜坐的孩子,并及時肯定、鼓勵,讓膽小怯懦的孩子多次嘗試成功的體驗。如"故事中有誰呀 ?"只要答對一種,就給予肯定;只要大聲、響亮、不膽怯就表揚。②需要動腦思考的問題讓幼兒互相講講、議論,再回答。③開放式的問題,則讓幼兒積極動腦,暢所欲言,沒有統一答案,不管孩子們的方法多么幼稚可笑,也要用贊賞、信任、驚訝的目光,讓他們消除顧慮,充分展開思維。有時因教學需要,問了一個不好答的問題,要馬上換角度,多側面地啟發思維,諄諄善導。如:看圖講述活動《兔子搬家》時,被集體氣氛所感染的13號小朋友也舉起了小手。我很欣喜地叫了她,結果她馬上面紅耳赤,不知如何回答"兔子是怎樣搬家的?"這樣一個空洞而不明確的問題。這時,如果很快換一位幼兒替她作答,她一定會產生一種挫敗感,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因此我馬上換一個角度,用輕松的語氣,提示她看看圖上小兔的模樣,滿頭大汗,"這幾只在抬什么?""那只呢?"這樣一問,她馬上答出"這四只兔子在抬桌子,那只兔子在搬椅子。"老師在集體中對她肯定的評價,小同伴們熱烈的掌聲,讓她低下頭,紅著臉笑了。或許就是因為這一次回答問題的成功,讓她增強了自信心,變得活潑、大膽起來了。
在學前階段,幼兒的自我意識是朦朧、膚淺的。他們往往通過成人的言語、行動來認識自己,從老師、同伴的態度中評價自己。教師的評價對幼兒來說至關重要。教師有意識地在集體活動中表現出對這些孩子的關注和肯定,喚醒了這些悄然靜坐的孩子,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帶動其他幼兒來注意和接納這些暫時不善言談的小伙伴,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可愛溫暖,嘗試到表現自己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自信和進步。
在語言教學中,調動那些悄然靜坐、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的孩子的積極性,"誘導"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讓他們在語言交流的實踐中親身體驗,感受到樂趣,這是讓每個孩子的語言都得到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自身成長的需要,讓我們大家一起為孩子們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表達、交流、爭論,滿足幼兒"說"的愿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