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芝香 唐迎紅 肖可喜
·專科護理·
綜合護理對機械碎栓聯合動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的影響
趙芝香 唐迎紅 肖可喜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措施對機械碎栓聯合動脈栓溶治療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機械碎栓聯合動脈溶栓的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牛津殘障量表評分、舒適度評分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OH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舒適度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綜合干預應用于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明顯,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機械碎栓;動脈溶栓;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護理對策
腦血液供應系統出現障礙,致使腦部出現障礙,出現腦梗死[1]。由于老年人群的機體功能較弱,身體的恢復能力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而疾病具有病情危重、治愈難度大等特征,因此臨床在給予患者溶栓治療的同時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以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臨床效果非常重要。我院為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實施綜合護理且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70例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69.83±7.62)歲;11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0患者伴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研究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63~82歲,平均(70.02±7.98)歲;14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8患者伴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合并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為患者進行溶栓前的檢查,為患者做好溶栓前的準備,如為其測敏、建立靜脈通道、備皮及留置導尿管等;溶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對其飲食及生活習慣進行調節[2]。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 溶栓前 由護理人員接待患者入院,為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將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及醫院相關規章等告知患者或家屬;向家屬詳細詢問患者的情況,針對家屬的闡述及時密切觀察,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護理人員加強與家屬及患者的溝通,緩解其負性心理;為患者開展溶栓前的適應性訓練,將機械碎栓聯合動脈栓溶治療的目的、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與家屬,提升其認知及依從性;護理人員需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藥物測敏,同時提前準備溶栓治療所需器械、儀器及工具等,以保證治療順利進行。
1.2.2 溶栓中 協助患者取正確且舒適體位,充分暴露患者需要進行穿刺的部位,將溶栓過程中的相關臨床數據進行詳細記錄,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對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進行及時的清理,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主治醫師;為患者調整體位時可以使用彈力繃帶固定其四肢,避免因躁動對治療產生影響;隨著溶栓時間的延長,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恢復情況,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及時給予患者安撫。
1.2.3 溶栓后 對患者溶栓穿刺口及動脈插管部位的出血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密切地監測與記錄,加強對患者足背部動脈搏動的情況的觀察,避免患者出現肢體壞死的情況,若溶栓穿刺口未出現出血的癥狀,則可引導患者開展早期的功能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將患者的鍛煉情況及機體的恢復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根據記錄結果為其制訂針對性康復訓練方案;加強對患者的纖維蛋白原定量、血小板、出血與凝血時間的觀察;保持病房內環境的整潔與安靜;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以此對患者實際的需求有所掌握;將醫學常識向患者傳播,為其開展為期半年的隨訪,避免疾病復發。此外,護理人員應在隨訪過程中叮囑患者定期進行復查,以鞏固溶栓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牛津殘障量表評分、舒適度評分。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估,由醫者進行評估,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的恢復情況越好。
牛津殘障量表評分(OHS)對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評估,分值為1~5分,其中1分表示患者死亡,2分表示患者處于植物狀態,有心跳與呼吸,偶爾出現睜眼、吮吸或哈欠等反應,但是沒有意識;3分表示患者伴有嚴重的殘疾,患者有意識,但是其認知與語言及軀體活動能力出現殘疾,需要在他人的照顧下生活;4分表示患者有中度殘疾,患者有輕度的偏癱、發聲困難及共濟失調等情況,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5分表示患者恢復較好,患者經治療后可回復至正常的生活,但是伴有輕微后遺癥。舒適度評分是在患者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對住院環境、軀體的舒適度等進行評分,分值為5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舒適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各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1)為t值,2)t’值
機械碎栓聯合動脈栓溶是臨床治療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較為常用的治療手段,該項治療防方案可以對瀕臨死亡的腦部組織進行有效救治,具有安全、療效顯著等特征[3]。選擇溶栓治療適應癥是提升溶栓成功概率的關鍵,此外臨床中科學有效護理措施亦是影響溶栓效果及患者身體恢復的關鍵。常規護理中,護理人員對患者所實施的護理措施較少且缺乏針對性,護患缺乏溝通[4]。同時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未加強與患者溝通,無法及時完善護理措施,從而極易延緩患者身體的恢復,甚至會使得患者出現并發癥或不良反應,因此常規護理措施的臨床應用效果欠佳。
綜合護理是堅持以人為中心,為患者實施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的相關護理措施,通過合理護理,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5]。其中溶栓前的護理即溶栓準備護理,是溶栓治療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準備,包括為患者備好溶栓工具,為患者進行測敏,加強對患者與家屬的宣教等,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屬對疾病及治療方式的認知程度,不僅可提升治療的依從性,同時可以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為后期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6];溶栓護理中主要包括患者在溶栓過程中的體位護理即呼吸道護理,保持患者正確且舒適的體位,不僅利于溶栓治療得以順利完成,同時可保證溶栓效果,維持呼吸道的暢通,對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進行清理,有利于避免患者出現憋氣的現象,保證其生命安全[7];溶栓后護理是通過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通過結合患者身體的恢復狀況及速度,為其制定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以此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同時通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患者并發癥或不良反應,及時制訂解決方案,從而促進其身體的恢復。該項護理措施亦可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8]。
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同時患者的OHS評分、舒適度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進一步表明,為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預后情況,可有效提升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度,對提升護理滿意度亦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為機械碎栓聯合動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閉塞性腦梗死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1]姜長春, 李月春, 王寶軍,等.動脈溶栓和動靜脈聯合溶栓及機械取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比較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1):60-63.
[2]齊 立, 李慎茂, 俸軍林,等.動脈溶栓與機械碎栓聯合動脈溶栓的對比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2, 21(3):180-184.
[3]宋 軍, 史萬超, 蘇志國,等.超選擇性動脈接觸性溶栓聯合機械碎栓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33(3):314-317.
[4]王 濤.機械碎栓結合rt-PA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 2014.
[5]李水仙, 鄭維紅, 林 威,等.動脈溶栓聯合機械輔助治療前后循環大動脈急性閉塞性腦梗死的對比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4,40(6):336-340.
[6]唐永剛, 齊 立, 俸軍林,等.超早期動脈溶栓聯合機械碎栓治療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的臨床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2, 29(6):872-873.
[7]宋存峰, 楊 磊, 隋玲玲,等.機械碎栓聯合動脈內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23):34-36.
[8]張 兆, 張 千, 李先鋒.超選擇性動脈溶栓和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內科,2014,9(4):383-385.
(本文編輯 劉學英)
510317 廣州市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導管室
趙芝香:女,本科,主管護師
※內科護理
2016-10-14)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