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錦玲 余景建 莫美女 鄧煥章 朱淑玲
全身撫觸聯合早期滴服喂養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及生長發育的影響
鄧錦玲 余景建 莫美女 鄧煥章 朱淑玲
目的:探討全身撫觸聯合早期滴服喂養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治療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100例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全身撫觸;觀察組聯合早期滴服喂養。觀察兩組早產兒生長發育及喂養不耐受情況。結果:觀察組體重恢復時間、達奶頭喂養時間、胎糞完全排出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喂養不耐受情況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身撫觸聯合早期滴服喂養應用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可以促進早產兒體重增加,縮短胎糞排盡時間和住院時間,有助于早產兒胃腸功能發育。
全身撫觸;滴服喂養;早產兒
隨著國內醫學技術進步使越來越多的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生存率明顯提升,而為早產兒提供合適的營養支持方案保證早產兒在出生后維持理想的生長發育速度已成為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重要問題之一,新生兒營養支持依賴于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的成熟與完善,由于早產兒上述功能發育不全,需要采取合適的喂養方案來維持[1]。傳統方法早期開奶采用留置胃管進行喂養,具有較多的缺陷,而小劑量滴服喂養可以彌補留置胃管喂養方法的不足,促進早產兒吮吸和吞咽功能完善,增強了消化功能,提升新生兒免疫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2]。我院采用全身撫觸聯合早期滴服喂養應用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產兒100例,納入標準:(1)早產兒胎齡≤36周,體重≤2.5 kg,所有患兒無需呼吸支持,生命體征相對穩定,患兒可以吞咽,但是吮吸能力和吞咽不協調,喂養困難。(2)治療前取得患兒家長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患兒。(2)除外精神系統疾病患兒。(3)除外有遺傳代謝性疾病患兒。將100例早產兒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胎齡31~36周,平均(34.19±1.03)周;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胎齡32~36周,平均(34.03±1.12)周。兩組早產兒的性別、胎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方法,包括保暖、留置胃管、營養支持等方法,同時開展全身撫觸,每天1~3次,每次15 min,將早產兒全身裸露在28~30 ℃環境,對其頭部、面部、腹部、四肢、背部開展全身撫觸,頭部自前額中間朝向兩邊推,雙手拇指自前額中間朝向外上方滑動,手掌自前額發際向后撫觸,中指置于耳后乳突部位;腹部按摩自臍部收攏四指從左下腹按摩至左上腹、右下腹,四肢按摩從上臂朝向手腕方向進行輕捏,搓揉大肌肉群;背部按摩則雙手置于脊柱兩側,自下而上、自內到外進行按摩,動作輕柔。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早期滴服喂養進行干預,在早產兒出生后1~5 d,采用滴管沿著其口角一側,一滴一滴按照其吞咽速度給予,稍抬高患兒頭肩部,在喂奶前用5%葡萄糖液1 ml試喂,無嘔吐采用1:1早產兒配方奶,從1~2 ml/kg體重開始,3 h喂養1次,根據耐受情況每天增加0.5~1 ml/次,每次喂養時間在15~30 min,喂養不足采用靜脈營養補充。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早產兒體重恢復時間、達奶頭喂養時間、胎糞完全排出時間、住院時間情況。記錄兩組患兒出現喂養不耐受情況,包括胃潴留、腹脹、嘔吐、腹瀉發生情況。

2.1 兩組早產兒喂養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兒喂養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
注:1)為t’值,2)為u值
2.2 兩組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發生情況比較( 表2)

表2 兩組患兒喂養不耐受發生情況比較 例(%)
早產兒由于機體各系統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胃腸激素分泌水平較低,胃動力不足,胃排空較慢,容易出現腹脹、嘔吐、胃潴留等并發癥,對于喂養不耐受新生兒一般采取延遲開奶或者限制奶量,但是如果早產兒長期不能恢復正常吮吸,將會長時間處在饑餓或者半饑餓狀態,容易導致新生兒營養不良引發腦細胞出現損傷[3]。早產兒在出生后需要進行腸外營養保證基本攝入量和營養物質攝入,早期經胃腸道營養的目的就是促進患兒胃腸功能成熟,爭取早日達到需要營養與能量,滿足生長發育需求[4]。我院采取撫觸療法,撫觸屬于新型治療方法,通過對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進行調節,恢復了早產兒消化系統功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早期喂養不耐受情況。撫觸時信息經過皮膚由脊髓傳送到大腦,反射性引發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增加胃腸道內源性迷走神經緊張,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助于腸道內容物排出體外,同時撫觸可以對胃泌素、胰島素等胃腸激素產生刺激,增強胃腸道功能,有助于排空胃腸、胰島素,促進胃腸營養物質儲備,皮膚作為感覺器官對刺激產生感覺能夠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撫觸還有助于建立和新生兒的情感,促進新生兒大腦發育[5-6]。
早期滴服喂養的方法可以滿足早產兒營養需求,縮短了體重恢復時間,更加強調患兒主動參與,吮吸時可以刺激口腔黏膜感覺神經末梢,加快吮吸反射成熟,增加了迷走神經興奮性,調節胃腸肽的水平,能夠刺激胃腸道生長發育和成熟,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多加強營養物質儲備,縮短了體重恢復時間[3-8];同時滴服喂養可以刺激早產兒主動參與,縮短達奶頭喂養時間,根據早產兒吞咽速度進行,不存在吮吸吞咽動作不協調引發的誤吸,喂養時要注意體位為頭高腳低,通過反復刺激增強覓食、吞咽反射,鍛煉了患兒吞咽功能[9-10]。此外滴服喂養可以促進胃腸排空,縮短了胎糞完全排出時間,食物在口腔中和唾液進行混合容易消化,有助于早產兒產生味覺。食物對于口腔黏膜機械、化學和溫度刺激能夠反射性引發口腔以下消化道活動和消化腺分泌,為食物消化過程準備了有利條件,刺激胃腸道激素分泌,改善胃腸動力,促進了胃腸排空,提升了喂養耐受性[11-12]。
綜上所述,全身撫觸聯合早期滴服喂養應用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可以促進早產兒體重增加,縮短胎糞排盡時間和住院時間,有助于早產兒胃腸功能發育。
[1]劉 靜.早期微量喂養對低出生體重兒喂養耐受性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1):47-48.
[2]代云翠.早期微量喂養預防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護理效果[J].中國中醫藥,2012,10(23):129-130.
[3]王妍琦.早期喂養干預預防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臨床探討[J].吉林醫學,2013,34(30):6248.
[4]周文娟,王曉燕.早期滴服喂養對早產兒生長發育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4,5(1):44-45.
[5]唐光霞,王秀玲.穴位按摩對早產兒腹脹及喂養情況的影響[J].山西中醫,2014,30(8):30-31.
[6]程莉萍,董建英,王瑞娟,等.非藥物干預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206-2209.
[7]高小燕,吳小花.撫觸聯合俯臥位促進早產兒胃腸動力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6,15(3):213-215.
[8]周麗君.早期訓練與撫觸護理在促進早產兒智能及體格發育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6):130.
[9]孫繼紅,劉 冉.早期給予撫觸、被動體操和運動訓練對早產兒發育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4):568-570.
[10]王為紅.撫觸結合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4(1):466-467.
[11]曹雪宏,汪 盈,余海英,等.俯臥位聯合撫觸對鼻塞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15(1):1776-1780.
[12]楊學武,賀兆平,宋彩虹,等.撫觸和非營養吸吮對早產兒胃腸功能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1):21-22.
(本文編輯 陳景景)
523520 東莞市 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醫院兒科
鄧錦玲: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6-10-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