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芹,王小明
(喀什大學 a.思政部;b.法政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0)
(1)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需要。當前,新疆高校部分教師還是將自己的教育觀念定位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是聚焦于文化知識的傳授,認為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并沒有太多在意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他們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言談舉止和人格魅力等方面的隱性教育的作用,這勢必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降低。因此,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考慮新疆地區特點,認識到教育對象的民族性特征,除了使用傳統的顯性教育方法,應該將隱性教育方法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新疆高校教育者可以結合少數民族優秀傳統和優秀人物代表,將其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之中,貼近少數民族的生活,才能夠調動他們的熱情,達到內化于心的效果。此外,教育者在日常應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要加強師生互動與交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培養教育對象自主教育的需要。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以往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仍舊處在很強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受學的地位。因此,這會導致學生自主意識不強,沒有很好的自我約束意識,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會不足。新疆大學生身處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新疆,學生群體具有復雜性和差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味地注重普遍一般的教育而忽視特殊個體的教育,無法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我教育,結果必然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差。新疆學生具有熱情開朗、能歌善舞等特點,新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特點采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隱性教育滲透其中。比如學校舉辦歌舞大賽、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鑒賞活動、校外實踐活動等形式,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五個認同”意識。
(3)豐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需要。新疆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會使用到一些教育資源,比如學校環境、校園文化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可這些僅僅只是普通的教育資源。新疆高校同樣也存在一些內隱性的資源,這些資源往往具有隱性教育的功能。這些資源隱藏于教師之中、學校的規章制度之中以及校園精神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各種事物之中。高校教師是教育的主體,積極開發和挖掘身邊的資源,把這些資源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每一門專業課都有它的育人價值,因為它有自己的立場、觀點、研究方法等,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學生可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以使其全面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會對學生起到隱性作用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的科學性、民主性的思想,學生與老師之間應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的原則,這些都會通過課堂不知不覺地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教育者也可以積極開拓課外資源,比如通過學校的雕塑和石刻等建筑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良好的自律意識。隱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隱蔽性、教育內容的豐富性等特點,因此,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助于提高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4)拓展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需要。總的來說,新疆高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顯性教育,即便帶有新疆特色的課程穿插其中,對于學生教育仍然還是采用灌輸和說教為主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宣揚主旋律,傳播正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它的目的是使教育對象符合思想政治的要求,通過內化吸收達到外化于行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并不是一味地采用顯性教育方式,同時也要結合隱性教育方式。新疆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時期正是他們獨立思考,性格基本形成時期,他們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同時桀驁不馴地喜歡彰顯自我。他們排斥所謂的形式化、臉譜化的教育,抵觸和反感帶有目的性的顯性教育。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大學生有其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差異,尤其是一些敏感問題,如果采用顯性教育方式去強制地灌輸給學生,勢必會導致學生的厭惡和反感。因此,教育者結合新疆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采用符合新疆特色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育者可以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線上與線下交流的方式借助各樣教育載體,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達到思想與行動統一的目的,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所預期的效果。
這個原則是指“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4]。新疆高校采用隱性教育方法堅持的原則,是指新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采用的隱性教育方法時應符合一定的基本準則,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隱性教育方法有著指導和規范作用。由于新疆高校環境的特殊性、民族性等特點,新疆高校運用隱性教育方法時面對的情況十分復雜,涵蓋的具體內容也很多,所以需要一定的指導原則確保隱性教育方法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要求。
(1)方向性原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方法堅持的方向性原則,是指新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采用隱性教育方法時要有明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共產主義方向,而且要與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宗旨保持一致,始終要堅持、毫不動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就意味著不僅這一實踐活動的實施者代表著一定階級意志,而且它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與社會主導的意識形態相一致。”[5]鄧小平也曾經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6]104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方法是將教育內容和目標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但同時也要借助原則和方向來滲透。教育者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意識形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集體主義為價值導向,宣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主旋律,努力把新疆高校大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堅定政治立場、擁護黨的領導以及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合格大學生。此外,我們可以運用“五個認同”、“馬克思主義五觀”、“新疆三史”等符合新疆區情的教育來教育學生,促使新疆大學生沿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方向前進,激發和培養新疆大學生良好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素質,以使隱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真正地達到它的功效。
(2)滲透性原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方法堅持的滲透性原則,是指高校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教育目的和內容滲透到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中,并且把教育內容和要求滲透到教育對象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堅持滲透性原則,可以使新疆高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運用高校中各種教育力量。同時,高校采用隱性教育方法可以將教育目的隱藏起來,使大學生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達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其逆反和抵觸的心理。堅持滲透性原則,教育者在采用隱性教育方法時除了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滲透到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之中,還要發現和探究本學科和本崗位的教育資源。此外,新疆高校教育者應挖掘課外的隱性教育資源,教育者可以根據各個院校的特色發掘更多的教育資源,營造符合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3)平等性原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方法堅持的平等性原則,是指新疆高校教育者在教育管理大學生的過程中要學會尊重學生,一切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師生之間應平等對話,達到雙向交流的效果。教育者不因自己是教師的職務,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并且平常以一種教訓的口吻教育學生,而是要與學生平等相處。不管學生來自疆內還是內地,來自城市還是農村,是漢族學生還是少數民族學生,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等等,無論是哪種學生,教育者都應該一視同仁,耐心施教,不應存在親疏遠近、厚此薄彼的態度和做法。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點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過程。新疆高校在此教育過程中應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學生的情感和人格,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和興趣愛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育者和學生應加強交流與融合,建立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關系。教育者應摒棄強制灌輸的說教和訓導的角色,轉而以探討者和商量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教育者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保障學生權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和自我教育的積極作用。
(4)靈活性原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方法堅持的靈活性原則,是指新疆高校教育者采用隱性教育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靈活多變的方法。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因此,方法不能一成不變,伴隨著事物變化發展情況,靈活地采用與之相對應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方法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一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樣性,要求高校在運用隱性教育方法時應遵循靈活性原則。任何一種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都可以拿來嘗試。尤其新疆高校大學生的民族、風俗、語言、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采用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采用隱性教育方法時更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堅持靈活性原則時,教育者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果斷作出不同的決策,靈活應變地制定具體的目標和措施,使之適應于隱性教育方法的合理最大化的發揮。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門應形成很好的教育合力,加強各個部門的協調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更好地發揮其功效和作用。因此,隱性教育方法適用于新疆高校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如果靈活運用必將大大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1)課程理論滲透式教育。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指出:“時間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6]119新疆高校大學生具有民族性的特點,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地側重于顯性教育,也需采用隱性教育方法,著重發揮其滲透性的作用。新疆高校大學生最主要的學習途徑就是學校課程理論的學習,因此,高校應注重完善學校的課程設置,把隱性教育“因子”滲透于課程理論之中,使學生處在寬松舒適的學習氛圍中,通過教育者正確的引導,不知不覺地促使學生接受隱性教育。新疆高校教育者應挖掘課程理論中的隱性教育資源。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將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歷史人物和先進個人模范滲透其中,涉及非專業課時可以結合少數民族人文特點,風俗習慣等對其進行隱性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可以達到潛移默化自愿接受的效果。
(2)校園文化熏陶式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熏陶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熏陶尤為重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重視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的熏陶、感染。這種熏陶式的教育方法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滲透到校園文化之中,學生身處校園文化環境中,通過因勢利導使學生耳濡目染,自覺地受到影響。優秀的校園文化承擔著教育的角色,它是一種潛在的隱性教育資源。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三者共同構成了校園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教育作用。物質文化是直接體現校園文化的硬件設施,它反映整個校園文化的歷史底蘊,學校的建筑雕塑、綠化布局等,給予學生直接的視覺沖擊,使物質文化擁有潛在的教育意義:精神文化是一個學校包括校風、班風、學風在內的一切精神面貌的集合體,它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計劃和育人模式。良好的精神文化環境可以使學生處在寬松愉悅之中春風化雨般地接受著教育,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不知不覺地將教育要求轉化為自身發展的要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規章制度、管理條例、學生日常行為準則等規范和要求。制度文化起著規范作用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行為有著引導和約束的作用。它是一種體現教育和社會生活價值取向的隱性教育資源,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品質。
新疆高校校園環境要從新疆地域文化中萃取新疆元素來建設校園物質文化景觀,突出新疆應有的特色,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愉悅的環境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新疆高校除了完善普通的學生規章制度外,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教育,如根據自治區出臺的《去極端化條例》,在校園聚焦合力,開展整治“三非”的“去極端化”教育。新疆高校可以結合地方特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形成自身獨特的地域精神文化。比如喀什大學結合地域環境和人文特征概括出了“胡楊般堅韌 紅燭般奉獻”的學校精神。
(3)社會實踐開放式教育。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因此,新疆高校必須重視教育和實踐結合的重要性。單純的說教和理論灌輸不利于學生健康地成長。實踐活動可以使隱性教育寓于活動之中,學生處在有趣、娛樂的活動氛圍中才能有所啟迪和感悟,從而可以增長認識,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以達到自由選擇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可見,新疆高校應該采用開放式的社會實踐教育,將大學生抽離于課堂和學校,施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充分利用良好的社會資源開拓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通過開放式的教育使得新疆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現實的社會生活,培養自身的自主教育和自我教育,增加更多的道德實踐,從而有益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地成長。
新疆高校可以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采用學生實地考察的方式,參與摘棉花活動,三下鄉活動,從而可以促使新疆大學生了解本區區情,鍛煉自己吃苦耐勞的品質,樹立奉獻社會的責任感。高校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滲透到學生實習和支教之中,在工作和實習之中更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兵團精神是新疆地域本源的產物,召集學生去參觀兵團博物館,去團場實踐,使學生樹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兵團文化具有親近性,學生更容易接受教育。
(4)校園平臺網絡式教育。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捷、信息資源豐富、內容新穎有趣等特征,更加受到青年學生的青睞。網絡將個人、家庭和社會聯結在一起,對于新疆大學生而言,網絡拉近了學生與學校的距離。網絡使得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更加開闊,成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載體。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我們應該將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網絡之中,管理好、利用好校園網絡,通過網絡對高校學生施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網絡的隱性教育的作用,使得學生在網絡化教育下達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新疆高校可以利用網絡,以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上交流形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由于新疆高校大學生有其民族性的特點,所以內容需簡單明了,結合一些新疆元素寓于其中,學生可以在閱覽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自己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新疆高校可以在校園網絡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比如大學生“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真正貼近新疆多民族大學生的生活,這樣才有其教育的現實意義。新疆大學生也存在著就業難問題,高校在校園網站上面設計一些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好就業的專欄或活動,引導各民族學生互幫互助,這才有利于新疆民族團結教育在大學生群體里順利開展。
[1] 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EB/OL].[2016-12-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
[2] 陳全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創高等教育事業新局面[EB/OL].[2017-4-11].http://mp.weixin.qq.com/2017-4-11.
[3] 張翠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2009:2.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676.
[5] 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
[6]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