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識字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分析
江蘇省靖江市城北小學 陳 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文字就是一個璀璨的明珠,奠定了我們的文化基礎,深刻了我們的文化內涵,是我們民族發展走向文明的標志。長時間以來,在語文教學研究當中,識字教學都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關注的重點,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不斷深入,識字教學依然是我們語文教育過程中永不過時的研究主題。新課改的教學改革下,我們傳統的識字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們對于漢字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們喪失了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育工作者對于漢字的教學熱情日益高漲,因此,在我們不斷地努力下,研究并創造了更具有新時代意義的識字教學的教學策略,相信可以在教學當中重新點燃學生們對于漢字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段和他們的智力水平。識字教學的主體對象一般是七八歲的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心智發育不完善,對于外界的各種認知都處于初級階段,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對于比較復雜的知識不能完全的理解,并且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課程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因此,我們很難帶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我們所傳授的內容也只是保證了學生們單純的機械被動的學習,不僅沒有什么學習的效率和結果,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擴散與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研究出一些學會少年宮們比較喜歡的文字游戲,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帶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從古至今,文字游戲的種類數不勝數,猜字謎,對聯,繞口令,歇后語,還有成語接龍等,最簡單的都是猜字謎的游戲,不僅可以帶動小學生的興趣,也同時可以滿足教學任務。
例如,在進行字謎游戲時,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記住單字,而且要幫助他們區分一些難識難記的字,教師在出字謎的時候可以利用歌訣來幫助學生識字和區分筆畫相近的字。“兔子尾巴一點點,一點不要就是免”這樣的口訣讀起來非常的簡單,并且很容易的就把“兔”和“免”字進行了區分,也同時很直白的告訴了學生們多一點就是兔,少一點就是免,很容易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不斷的在游戲中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增長知識,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最后達到主動學習的效果,也同時得到了心理的成長和升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們的漢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多義字,這些都很難分清,在什么時候應該讀什么樣的音,在什么情況下用哪種解釋,這也成為我們對于漢字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此,在進行多音字和多義字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尋找一種完善的方法來進行多音字的學習。根據相關數據表明,不論孩子還是大人,都對聽故事情有獨鐘。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區分多音字。故事帶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快速的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繼續聽下去的積極性,也同時能夠在聽故事的時候記住故事的內容,在日后遇到這個多音字的時候,能夠及時的想起故事。由此看來,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更容易幫助學生們進行漢字的學習與應用。
例如,有一個大家眾所周知的故事,就是一個外國人在中國旅游的時候,看見了很多地方都寫著“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他回去就跟他的一個中國朋友說:“怪不得中國發展的這么快,中國人太不謙虛了,每家店門口都寫著‘中國人民很行’‘中國建設很行’。”他的朋友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原來是外國有人將“銀行”讀成了“很行”鬧出了一個大笑話。同學們在聽過后哈哈一樂的同時,也能夠明白“行”是個多音字,在什么時候讀“xing”在什么時候讀“hang”。因此,別看一個小小的故事,其實其中蘊含著很大的知識,也能夠保證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無論是多大年齡段的時候,我們對于學習的認知都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找到一種可以避免學生厭惡學習的方法。記憶是需要時間的,但是記憶也是枯燥的,目前來看,我們現階段最常用的就是通過比賽的方式,來刺激學生們的學習動力,良好的評比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同學們對于學習的記憶,也能夠幫助學生們明白,團隊和個人的利益榮辱,保證學生們今后更加懂得團結協作,增強他們克服困難,善于挑戰的勇氣,從而刺激他們繼續學習。
例如,在進行漢字講授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漢字融入到詩詞當中,在學習“鵝”這個字的時候,我們可以教學生們背誦駱賓王的《詠鵝》,并且通過抄寫的方式來進行比賽,在規定時間內,看誰抄寫的完全正確,并且時間短,就獎勵誰一個小紅花或者評為小能手等稱號。通過這種競爭的方式,不斷的增強難度,幫助學生們進行記憶和有效的學習。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基礎,其地位是不可撼動和忽視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更加要更新識字教學的策略和方法,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的策略,幫助和引導學生們進行合理的學習和記憶,并且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不斷提高識字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