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言意表現素養,促進閱讀感悟高效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海安集實驗小學 王洪艷
語文教學需要跳出過于強調語文知識與方法教學的思維定式,符合學生的語言學習規律。人們在跳出相關思維定式中,思考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的一些策略的構建,期許獲取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形成。
構建策略 言意表現 素養形成
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曾對現代語文教學的教做過比較專門和細致的研究,先生的研究對當今人們的語文教學極具啟迪意義。人們閱讀著先生的論文論著,感到不能再過于強調語文知識與方法的教學了,必須構建相關策略,以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姓語”。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注意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構建具體策略,踐行學生言語表現素養的培養。
《小學教學設計》曾刊載特級教師周有利《回歸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園”》的文章,作者從倪萍所主持的《等著我》之大型公益尋親節目入手,比較系統地闡述著語文教學的言意本質、言意本體和言意策略,讀來受益匪淺。讓人們比較深刻地感受著語文到底是什么,語文是什么?是帶有個人情感的說話及個人說話所表達的獨特情感。小學生學習語文,能夠去帶有個人情感地進行說話,能夠在說話中表達出自己獨特情感,需要什么?讀著周有利特級教師的文著,人們感到語文教學亟需學生哪怕就是小學生也需要走上理順文本之言和意的關系上來,在具體的學習語文中感知語文之言意的高度統一,進而逐步有效、有序地形成語文素養。平時的語文教學,人們是關注文本之言意結合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忽略學生之言意表現,就此而言,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需思考言意的統一,需抓住文本的“言”去感悟出文本的“意”,需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言”表達出相關自己的“意”來。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閱讀和感悟,要逐步讓學生以自己的嘴巴說出自己的心聲。如教學《大江保衛戰》,讓學生抓住“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的言進行朗讀,進行體會,學生們從“言”中感悟到“子弟兵的大無畏,子弟兵的樂觀,子弟兵與人民的心連心”之意。
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之言意統一的兼顧,必須比較能夠正確地考量學生。在相關的語文教學中,人們對學生總是那樣的不夠信任,也總不是那樣的尊重。說對學生不信任,大都以為學生言意表現之素養是相當缺失的,讓學生進行言意兼顧之表現還是為時過早的;說對學生不尊重,主要表現在根本就不讓以表現的機會,對學生的表現也不予以承認、肯定,更談不上什么欣賞和不欣賞了。由此,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需兼顧言意的統一,首當其沖的當是信任尊重一個個小學生。應當說,人是有思想的,一個個小學生也都是有思想的;也應當去說,人是多用語言來確認自己的存在,而我們的教學對象卻不是能夠很理想地且隨時隨地地用語言確認自己。但并不意味著就不要循序漸進地去訓練著學生。從相關意義上講,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需要立足學生,需要回歸學生,需要關注學生言意形成的思想梯度。只有在這樣基礎上的言意形成,那一個個小學生才有相當的可能與文本編者、作者進行對話,與文本內容進行對話,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老師進行對話。當一個個學生能夠在學習的活動中,建立起如此豐富的對話框,并運用相關的形式進行著似乎促膝談心的對話,那學生言意表現的素養則可得到長足的發展,所發展的也不僅僅就是極少數,而且當是完全意義上的廣泛。如教學《黃河的主人》,呈現黃河滾滾的課件,讓一個個學生對那滾滾黃河產生著驚訝,并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心情,再讓學生去欣賞艄公的風采。學生們看到黃河的濁浪排空,想到自己的膽戰心驚,欣賞到艄公駕馭皮筏子的游刃有余,并與艄公進行著這樣的對話:你是個智慧者,你又是位勇敢者。
可以肯定的是,當學生注意著語文學習的言意表現,都是可以得到發展的。但作為語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師是否就能夠以學生的區區發展感到滿足?應當是不能的。古之教育家孔子的“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舉一反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有教育專家已將此教學觀念和方法上升到教師道德來進行闡述,如此理論研究的升華,對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當極具啟迪意義。無論從“循循善誘”還是從其他的諸多方面,都應當成為我們當今所必須遵循的師德原則。從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需生成言意統一的角度去思考,學生言意的表現水準和能力的提高,必須努力“因材施教”,也必須去“舉一反三”。無論是“因材施教”還是“舉一反三”,其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實為重要。因此,在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中,尤其注意利用學生的創新創造生成學生的智慧,實現閱讀感悟智慧的升華。如教學《將相和》一文,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爭辯,形成學生的思維碰撞,并讓學生能夠各述其理。學生圍繞著“完璧歸趙”故事中秦王的“真”換和“假”換進行辯說,學生們抓住趙王召集大臣所做的商議,藺相如去秦國時秦王“絕口不提”的表現,具體闡述著自己的言說。學生們有的說秦王是真騙,也有的說學生是在假騙,各自所說的都比較豐富,所闡述的道理也比較深刻。如學生說秦王是真換,就舉出這樣的理由,秦王絕口不提是對和氏璧這寶貝太愛了,“愛不釋手”,要不他怎愿以十五城池來交換?
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需要我們去思考的還比較廣泛;培養學生言意表現素養,所進行的思考、實踐、探究也還顯得比較復雜,甚至還會遇到具體的困難。但只要人們能夠不懈追求,科學探究,肯定是能夠獲取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