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錢集中心小學 楊曉林
重視開展閱讀教學 促進寫作水平提高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錢集中心小學 楊曉林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開展閱讀教學,能滲透到學生寫作方面,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效的閱讀教學實踐,能夠彌補課內教學的局限性,拓展學生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幫助其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從而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更好地提升語文綜合素質與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作為語文老師要起到引領的作用。為學生的今后學習與生活奠定了基礎,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閱讀教學就是圍繞某個閱讀材料,搜集相關的各種信息與資源重建文本語境,并在延伸與拓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聯系、發現、創造,不斷反思,從而形成個人認知,深化對閱讀文本的理解。開展閱讀教學,促進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促使其在積極的思考與探究中形成感悟、激發思維與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與能力,將閱讀作為學習與生活的一部分,從而獲取知識,提升自身綜合素養與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了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閱讀量的擴大與拓展,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與評價等能力的培養。因此,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應重視拓展閱讀教學實踐,為學生創設一個更為活躍、開放的平臺,幫助其拓展獲取信息的途徑與來源,并在文本的基礎上,實現以課堂為中心的有效延伸,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行為產生的原動力。而小學生的年齡又較小,活潑好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依據其特點、愛好與水平等,投其所好,靈活應用教學方法與策略,充分激發其拓展性閱讀的興趣與熱情,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豐富學生知識面,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作業,通過網絡或書籍搜索一些關于諸葛亮的生平事跡或故事;大概了解一些如:《火燒赤壁》《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經典故事,讓學生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聰明才智有一定的理解,從而奠定課本中“劉備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教學基礎,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與熱情,進而深化拓展性閱讀教學的目的。
此外,教室后面設立“圖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拿來與其他同學分享借閱,從而讓學生在互動中產生拓展閱讀的濃厚興趣,促使其愛上閱讀;同時,教師可以多為學生介紹一些貼近生活的讀物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少兒科普知識》等;條件允許的話,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入校園或生活,引導其在實際的觀察、體驗與感悟中領悟閱讀材料的內容,并鼓勵其在自由交流與討論中獲取、掌握新知識。
在書聲瑯瑯閱讀的氛圍中,學生能夠被有效吸引,且設身處地置身其中,從而產生閱讀的強烈興趣,并產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同時,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之中,學生會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深化對文章內涵的理解與體會。
比如,《槐鄉五月》這篇散文語言優美,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作者對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寫話寫人,花與人交融在一起。為了凸顯“花美人更美”的主題,讓學生了解槐花、槐樹、槐鄉,借助多媒體呈現一串串槐花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文本的興趣。通過對文中“山山洼洼”“坡坡崗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受花多色白;通過“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掛滿枝頭”“近看入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的小辮兒”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同時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和比喻的巧妙。在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美景呢?請同學仿照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篇小練筆。教師加強課內與課外的聯通,讓閱讀延伸到寫作,深化課內、課外教學,升華閱讀拓展教學的主題。
新課標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拓展訓練,從而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與知識,實現對某些問題的深入了解與思考。
比如,在寓言《揠苗助長》等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設置 “寓言”主題,引導學生多讀一些伊索寓言故事,促使學生感悟一下寓言故事的特點,并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與感悟。比如,哪個寓言故事印象最深刻,從故事中學到了什么,這些寓言故事對日后的成長有什么啟發作用?
此外,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以拓展課內資源,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比如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互相推薦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魯賓遜漂流記》《青銅葵花》等優秀課外讀物,并鼓勵學生暢談讀書心得,從而幫助其開闊視野,提升文字掌控能力和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直接關系了學生語文素養及能力的提升。新課程標準也提倡了學生閱讀量的擴大與拓展,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重視開展閱讀教學,為學生創造更為開放的平臺,激發其閱讀的興趣與熱情,實現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