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建
如何讓教學更精致
金永建
精心備課;精巧導入;精準講授;精當組織;提升素養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激發學習潛能。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享受課堂,成就人生,教師必須內外兼修,潛心研究,熟悉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學生核心素養,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統籌教學各環節,讓教學精致。
教師要勤在課前,“懶”在課上,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精心備課是前提。為什么填鴨式、滿堂灌、一講到底的課堂屢見不鮮,根源就是教師沒有充分備課,那是他們心虛的體現,因為教師只是在用讓自己一講到底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無法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和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缺點。不少高中英語教師受教材的影響,即使備課也通常是一個單元備一次,一個單元可以覆蓋一周的課時,教案很少具體到每一課時。于是,他們的教學就出現了很大的隨意性,每堂課的重難點不突出,目標不明確,針對性不強,更談不上幫助學生及時歸納、總結和提高。要避免以上現象,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研讀教材。沒有深刻的學科理解,就沒有真正有效的學科教學。對于整堂課來說,有效教學只是一種手段,是服務于教學內容的。遺憾的是,現在很多教師本末倒置,只是追求教學形式的多元化,忽略了教學內容本身的設置。
當前的高中英語教材,無論是什么版本,信息容量都非常大,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要求都比較高,不能不分主次、不加選擇地就進行講授。教師必須認真地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特別是重難點。比如說第一單元重點是定語從句,但是同時課本中也出現了虛擬語氣和非謂語動詞等知識點,我們就要進行取舍,重點就講定語從句。其他內容就讓學生感知,“臉熟”就行,因為英語教材中知識的復現率非常高,到時間再去講解也不遲。否則,再好的教學手段都無法保證教學成效。
其次,要分析學生。教師既要有自己的學科專業,又應有超越學科的專業——“第一專業”。這里的“第一專業”就是兒童研究。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愛莉諾·達克沃斯提出:教學即兒童研究,兒童研究不僅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而且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兒童研究,教學過程就是兒童研究過程。所以,我們不能忽視了我們教學的對象——學生,上課前要充分分析、研究自己所教的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如何,他們對該堂課的重難點了解多少,怎樣講他們更容易接受。現在很多學校都強調集體備課,教案、課件都開始共享,雖然學校也強調個人二次備課,但不少教師沒有考慮自己班上學生的差異性與特殊性,仍然是生搬硬套,其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備課時對班上學生的詞匯量、語法基礎、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等諸多因素進行了充分考慮,也就容易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針對性就強,很容易精準發力,與學生產生共鳴。
喜歡是學習發生的前提,快樂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找不到快樂,體驗不到讀書的樂趣,那么一切將成為負擔。我們要創設美的課堂,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這就要求我們課堂導入的設置要非常精巧,能一下子扣住學生的心弦。
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導入可以是形式多樣的。從形式上,可以是視頻、音頻、圖片;從內容上,可以是故事、歌曲、問題、創設的情境等等。導入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盡量做到新穎、有懸念、有啟發性,將學生的心和興奮點一下子吸引過來,讓他們全神貫注于馬上要講的內容,帶著好奇心與期望值去關注教師所講的每一個細節,真正達到以教師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進而創設優良的教學情境,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所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少高中英語教師喜歡講語言點,貪大求全,面面俱到,恨不得將字典上的詞條全部復制給學生,似乎只有這樣才算放心。往往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渴寫得累,渾身粉筆灰;學生抄得累記得煩,情緒低沒興趣。試想這樣的教學有什么效果呢?筆者認為,每堂課重難點要突出,可講可不講的堅決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要講,重點關注解題方法、技巧、思路,少講甚至不講固定的知識點,這些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掌握。我們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科素養,變知識立意為能力立意,最終走向思維和審美立意。知識只是手段,能力是目的。知識是樹葉,能力是樹根,能力會長出知識。
英語學科素養是什么呢?“能夠根據自己的愿望和需求,通過口頭或書面等形式,運用英語實現理解、表達和交流。它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程曉堂)所以,英語課堂要著力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教學目標應由“教會、會學”轉向“想學、享學”。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土,師生向往的家園,在這里深度學習會真正發生,學生的學科素養能真正提升。
一堂課準備得再充分,內容再合理,如果不能精當地組織好,也只能前功盡棄,事與愿違。精當組織包括從上課到下課各個環節的組織與管理。
1.醞釀好飽滿的教學情緒。
教師應該提前進入教室,讓學生心理上做好準備,上課鈴聲一響就要充滿激情地組織上課,遺憾的是,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這個環節已經沒有了。讓學生起立,一方面是禮節,師生的互相尊重;另一方面,更是一種收心的重要手段。如果發現個別學生不在狀態,可以適當延長站立的時間,學生會馬上有所感覺,注意力就回到了課堂。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為下面高效地組織教學埋下了伏筆。
2.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所有知識的講解,能力的訓練,練習的鞏固,都要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這樣孤立、枯燥的知識會變得靈動,充滿生命力,學生就會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知識。比如,英語中的虛擬語氣是學生非常頭疼的語法,如果按照傳統的講授方法,即先告知學生基本用法,然后大量地造句,學生會學得很累,效果很差。筆者找了一篇關于汶川大地震的報道,翻譯成英文,其中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虛擬句式,假設你是汶川某中學的學生,你也經歷了那段歷程。學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狀態,會主動考慮動詞形式,即使不經過教師點撥也能明白,印象非常深刻。其他語法教學也是,筆者從來不孤立地講授某一語法,都是放在情境中讓學生去感悟。
3.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
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讓人厭煩,思維僵化。教師連續講授時間不要超過五分鐘,要不斷地靈活機動地采用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踴躍發言、大膽質疑、積極展示、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多元評價、角色扮演、鞏固訓練、講練結合等多種手段,鼓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讓學生一直處于思維的興奮狀態,永遠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應該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適時點撥,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特別是學習困難生,更要及時適度地加以表揚,學生是表揚出來的,不是批評出來的,讓他們在樂中學,在學中樂,享受學習,寓教于樂,這樣一定能事半功倍。
G633.4
A
1005-6009(2017)75-0055-02
金永建,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江蘇如東,226406)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南通市政府特聘高級翻譯,揚州大學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