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娟
“兩重一提”高職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周亞娟
針對產業升級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兩重一提”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思路,即重構課程體系、重塑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能力,主動策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新的發展趨勢和要求。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和開發勞動力資源,直接向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任。但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將關注的重點不自覺地指向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理論性,而忽視了高職教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致使實際培養效果與原定教育目標出現某種程度的偏差,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認可程度不高、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相當一部分專業的學生專業技能難以適應社會需求等。
高職教育出現上述“不適應”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高職教育現行的課程模式難以擺脫“學科本位”的思想束縛,還是“本科改良型”或“本科壓縮型”課程模式,沒有充分體現高職教育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或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特色要求。其二,是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模式尚未真正建立,課程教學內容難以適應職場崗位工作的需求。
為培養地方產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以培養具有“現代班組長”潛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全面推進“兩重一提”專業建設工程,通過重構課程體系、重塑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式,主動策應高等職業教育“市場需求為導向,內涵建設為根本”的人才培養新的發展趨勢和要求,不斷提高教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人才培養方案是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課程教學計劃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保證專業教學質量的基本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的基本依據。其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課程教學計劃)要依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按照專業人才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解構,再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要求構建起以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新型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形成了由文化通識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綜合實踐環節五個環節構成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1]
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就業崗位(群)的職業活動過程和職業活動行為進行分析,從中概括和提煉出某一職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流程或職業活動規范。在綜合考慮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崗位職業資格證與技能證書需求、教學組織實施可能性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可控性等多種因素基礎上將其序列化,使其成為設計學習領域課程體系的基礎。
在確定學生就業崗位(群)職業活動過程或職業活動流程的基礎上,校企雙方應進一步對每一個職業活動過程或每一個職業活動流程的具體工作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直到能提煉和歸納出各個工種的典型工作項目和任務。同時這些典型的工作項目和任務應具有可操作、可描述、可測量、可控制、可展示、可拓展等特性。將這些典型工作任務按高職學習規律進行整合集成,就構成了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框架,以體現“任務導向”的培養特征。
通過對學生就業崗位(群)職業活動過程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和歸納,將職業活動中的典型工作任務以來源于職場的具體工作任務或具體工作項目的形式嵌入所開發設計的具體課程中,成為將要學習和實踐的主要內容,使學習與未來崗位工作有機融合、學習與個人職業發展有機融合。
在進行學生職業崗位活動分析的過程中,不僅要分析每個工作過程的典型工作任務,同時也要一體化考慮培養這些職業技能以及形成職業能力所需的實訓條件。這樣在重構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將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能力培養所需的實訓場所進行系統設計和規劃,使學校的實訓基地與專業建設同步進行,滿足“項目、任務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需要。
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不僅是對學習領域課程的設計和架構,同時也是對學生職業成長的全程設計和架構。考慮到職業活動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要對素質拓展課程進行有效設計,將專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全過程。針對“現代班組長型”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實際,精選教學內容、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改革與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培養過程,將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如“現代班組管理”課程的開設。
重塑課程內容是基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理念,結合專業人才所需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需要,將來源于生產經營管理一線的工作項目和任務重新整合和序化為課程學習內容的課程開發方法。[2]
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對學生主要就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從中選擇比較適合學生學習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典型工作任務為項目教學的載體,使學生在“教學做一體化”學習方式下,既完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又同時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構筑起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集合,凸顯了高職教育的實踐性特征。
依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內容,一個重要的考量是學習內容是否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規律。因此,將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細化為若干個具體實在的項目,使學生在實際動手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同時,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符合高職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的特征,可使學生增強學習行為的自主性,體現高職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高等職業教育由于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和開發勞動力資源,直接向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任,其學習不僅是理論知識點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實踐技能的磨煉。要實現這一目標,除應對學習內容進行細致的設計規劃外,還必須改變以往在教室“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依“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活動,在學習的整個過程針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釋疑,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
對高職學生而言,由于把原來相對抽象的理論嵌入一個個具體的工作任務中,使學生在完成學習性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深化了對知識點的認知,掌握了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和能力。同時,學習效果的可展示性、可測量性不僅會激發其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也為其未來的求職就業提早打下了基礎,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學校學習與職場工作需要之間的距離。
學院實施“兩重一提”工程的重點在于教師執教能力的培養,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職業能力,達到促進學生就業,改善就業質量的目的。學院以培育教師高職課程開發能力為抓手,將“項目化課程”“任務導向”等方式有機融入具體的課程內容中,通過豐富和活化課程學習內容,努力縮小學校教學與職場工作需要之間的距離,并通過能力測評來全面檢驗教師對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奠定扎實的基礎。
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采取多種形式強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整合與加工、引導與溝通、組織與監控能力,使得教學過程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訓練高度融合,學生技能訓練得到進一步強化。教學過程注重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已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為,“教學做一體化”已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常態。
建立健全并認真實施教師業務進修與訪問工程師制度,組織教師出國培訓和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社會實踐,加強教師間學習互動的過程監控,舉辦教師實踐教學競賽,開展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檢測與觀摩等,提高教師“典型工作任務項目化”課程開發能力。
為全面提高全院教師的高等職業教育能力,學院采取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提高了全體專任教師高職課程開發的理論素養,加強了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能力,強化了教師對企業工作過程的分析及高度概括的能力、學習性工作項目的開發與設計能力、課程教學的組織與控制能力,再造了教師職教新能力,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是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通過“兩重一提”工程系統的綜合訓練、測評考核以及課程的教學實施使全院的專任教師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能力,并在教學過程組織能力、教學內容整合能力、企業實戰能力等方面有了重點突破,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要滿足這種市場需求,就應按照超前性、多元性、基礎性、實踐性和靈活性等原則對專業課程體系不斷調整,并同步開發滿足職場崗位工作需要的課程。專業人才培養主要通過課程教學來組織和實施,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重要渠道。因此,以課程開發為切入點,在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素材等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使課程建設水平與教師職業能力提升得以同步發展,成為具有有機成長性的生態系統。通過近幾年“兩重一提”工程的系統推進,學院在下述兩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提升。
1.校企協同共建機制。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為導向,與緊密合作企業協同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課程教學內容,充分吸收項目化課程的精髓,積極進行課程改革與開發,強化了高職課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深化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崗位適應性。同時,使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內容整合、企業實戰等能力的提升方面取得重點突破,促進了教師職業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2.考核管理與激勵機制。為激發全體教師投身“兩重一提”工程,提高大家主動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學院出臺了相應的考核辦法,教師測評全程錄像,開發成果存檔備查,應用成效隨機跟蹤,形成了制度化的過程考核與績效激勵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形成了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與學習領域課程的工作模式及管理機制,形成了不斷提升教師職業能力的長效機制。
學院的“兩重一提”工程以培育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為抓手,將“工學結合、產學合作”的思想以“項目化課程”“任務導向”等方式有機融入具體的課程設計中,不僅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也縮小了學校教學與職場工作需要之間的距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深化了對高等職業教育特征的認識。“兩重一提”工程的實施,讓學院幾十個專業帶頭人和教學骨干對現代高職教育的理念和特征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讓大量參與“課程重塑”教學團隊的教師提升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掌握了項目化課程開發方法,突破了傳統課程章節知識體系的架構,按照項目化課程來重組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教學內容。在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和課程重塑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高職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了明顯轉變。
2.校企合作開發了一批課程開發方案。參加“課程重塑”工程的教師在企業專家的參與下進行課程整體設計、學習單元教學方案設計、主題學習單元授課方案設計,開發出一批建立在工作過程系統化和項目化課程理論基礎上體現“工學結合”的示范性課程。目前,通過課程開發能力測評的教師已初步完成了上百門課程開發方案的編寫,真正達到了提升教師課程開發能力、重塑課程教學內容的目的。
3.培養了“課程重塑”工程核心團隊。在“兩重一提”工程的開展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批對課改思想把握準確,肯鉆研、善思考、善于發現他人問題,并能提出建設性改進建議的教師。在這些教師中篩選骨干人選,組建了“課程重塑”工程核心團隊,負責審核課程重塑工程立項申報表,并對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進行測評。測評員本著公正、公平、客觀的態度,為每一位參加測評的教師把脈診斷,既充分肯定其長處,又指出其不足,使測評真正發揮出引導和激勵的作用。
[1]傅偉,袁強,王庭俊.高職教育行動導向課程體系的特征與要素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1(4):91-93.
[2]張波,劉春雷,劉琴,劉建國.基于項目化課程模式的教學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1):240-243.
G717
A
1005-6009(2017)84-0032-04
周亞娟,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江陰,214400)教師,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積極教育的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題編號:B-b/2015/03/09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