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教師“職業價值觀”團體輔導
張冬梅
職校教師;職業價值觀;團體輔導
職業價值觀團體輔導的目的是協助教師通過價值澄清的方法,了解個人職業價值觀與行為間的關系,澄清個人對生活與工作的價值觀念,思考生活及工作的意義、目的。這里討論的職業價值觀,不是指人們如何看待“職業價值”的本質,而是注重探討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在眾多的職業價值取向里,優先考慮哪種價值,這種被優先選擇的價值意義何在,并由此探索教師與工作相關的行為目標的信念與標準。
團體輔導的設計基于職業價值觀的分類理論。金茲伯格等人把職業價值分為三類:一是有關工作活動自身的;二是有關工作報酬的,例如薪金及工作所許可的工作方式等;三是有關工作伙伴的,例如同事及領導。薩帕的劃分與金茲伯格略有不同,他認為職業價值一是內在職業價值,即與職業本身有關的一些因素,例如職業的創造性、獨立性等;二是外在職業價值,即與職業本身性質無關的一些因素,例如工作環境、同事關系、領導關系及職業變動性等;三是外在報酬,包括職業的安全性、聲譽、報酬,及職業帶來的生活方式等。以上學者對職業價值觀進行分類的維度,可以為職業價值觀團體輔導的活動設計提供理論基礎。
澄清職業價值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辨明自己對職業中存在的價值因素的看法與評價的過程。輔導者要求團體成員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排序,讓成員在提供的職業價值項目中自主選擇,從多個選項中選擇自己贊同的職業價值觀,依次挑出最有價值的、次有價值的或價值最小的,并進行排序。 具體內容:(1)工作自主性大;(2)能照顧家人;(3)收入高;(4)工作時間彈性;(5)工作環境好;(6)工作壓力小;(7)工作富有挑戰性;(8)有好同事、好領導;(9)安全性高;(10)晉升空間大。然后小組分享:你最想要的和最不想要的是什么?選擇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否考慮了表達這項職業價值觀的后果?你是否已經按照這種職業價值觀采取了行動?
接下來小組進行職業價值觀拍賣活動,根據以上10個項目逐條進行競拍。規則:每人手里有100萬,1萬起跳,競拍自己最想要的項目,競拍過程中不許借錢,不許反悔退貨。拍賣前,輔導者可以解釋拍賣10項內容的含義,但是不要陳述自己的價值觀,以免暗示成員。拍賣結束后,輔導者可以普通成員的身份分享自己的價值觀。競拍后團體分享:我拍到了什么?花了多少錢?這符合我心目中的項目嗎?當多位伙伴抬高價位時,我對原來看中的項目有什么新的思考?如果再來一次,我如何競拍?
教師職業價值觀團體輔導的目的不是要求教師達到職業價值觀的統一,而是通過與團體成員的討論,開闊視野,促進思考,引發行為動機,獲得反饋,理清個人的職業價值觀。
在團體輔導中,輔導者不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強加給成員,要尊重、接納成員的獨特想法與感受。在團體中,成員是自由的,他們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任何意見。當面對成員的職業價值觀、心態與行為與自己不一致時,輔導者應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和尊重成員的獨特之處。輔導者民主而溫和的接納態度與行為會使成員感到輔導者對他的尊重。通過輔導者的接納與尊重,成員會逐漸感到團體的安全,他們會積極地投入和參與團體活動,大膽地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隨著自我探索的深入,他們往往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自己,有更多的能力處理個人問題,由此產生積極改變的動力,在團體中取得進步,從而逐漸成長。只有是成員自己選擇而非他人硬性塞給的價值觀,才能對他們的行為真正起到引導作用。
輔導中發現,讓教師給職業價值觀進行排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在兩種令人向往的價值中選擇,選擇一種價值就意味著對另一種幾乎同樣可取價值的放棄,成員往往會面臨雙趨沖突,導致思想斗爭,出現猶豫不決或“魚和熊掌”都想獲得的現象。輔導者應引導成員對自己的選擇可能帶來的后果進行思考,以排除那些非理性的、沖動的選擇,鼓勵成員重視和珍惜自己的選擇,并且能夠按照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采取鍥而不舍的行動。
職業價值觀團體輔導有助于教師思考自己最在乎職業中的哪些因素,哪些可以妥協,哪些可以放棄。下面是幾位教師輔導后的體會:
——作為一名中年教師,今天和一群初入職場的90后教師在一起參加團體輔導,感覺輕松且有活力。女教師總體傾向于彈性的、能照顧家人的、壓力小的、安全的工作;男教師偏向于有挑戰性的、晉升空間大的工作。經過幾番競價拍賣,老師們對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增進了情感與交流。
——我最看重“收入高”,其次是能夠照顧家人。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工作收入自然不能低,有足夠的收入才能保證家人很好地生活。當然,工作不能影響到家庭的生活,收入再高、財富再多,沒有美滿的家庭,沒有家人一起分享,一切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我是個不喜歡挑戰的人,所以將“工作富有挑戰性”放在最后,把“工作壓力小”排在第一位。我所希望的“工作壓力小”是指能在一個較單純的人際環境中工作,領導善解人意,同事好相處,工作時心情舒暢。
——我拍到了“好領導”。我長期處理不好和領導的關系,有時會把責任都歸結到領導身上,其實我自己不善溝通才是最大的問題。參加團體輔導之后,我會嘗試與領導溝通,哪怕只是每次和領導交流時多說一句話也行。
——很多人開始不肯輕易競拍,當發現自己最想要的東西被人拍走后,只好退而求其次。拍賣結束后再來對比自己原先的排序和最后拍到的項目,有的人要么錢沒花完,要么拍到的不是自己清單里排在前幾位的項目。拍賣結束后,有人說早知道錢會花不完就該玩命去拍自己最想要的項目。現實生活中哪來那么多“早知道”?當這件東西是我們不愿花一切代價去換取的時候,它究竟是不是我們最想要的呢?
通過團體輔導,教師們彼此相互啟發,從新的視角看待職業價值觀:有的人更重視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而且更善于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感受以獲得支持;有的人不再為家庭生活瑣事困擾,對工作和家人更有責任感;有的人面對工作的變化更具挑戰精神,可以接受新的觀念與經驗,接受不確定性,克服焦慮,學會彈性地對待事物。
個人職業價值觀是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體系,一個人不可能只有一種單一的職業價值觀。在某一時期,我們可能有一個主導的價值觀,但不同時期我們對各種事物價值的認識會發生變化,因而職業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職業價值觀是動態變化的,時代變遷、社會影響、個人的社會閱歷及工作經驗的增加,甚至遭遇特別的生活、工作事件等都可能導致價值觀的改變。因此,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對職業價值觀的選擇,只是他們對當時成長階段的思考。
G443
B
1005-6009(2017)56-0042-02
張冬梅,江蘇理工學院(江蘇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