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俊
多維運作 全面提升江蘇職校教學質量
——解讀《省教育廳關于建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意見》
周 俊
江蘇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三個體系;十項任務;四大行動
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涉及職業教育領域教學、管理、資源、條件等多層面、多維度、多環節的系統運作工程。從整體來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是教學投入、教學運作和教學輸出等多個環節綜合作用的自然反映,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等多個行為主體共同積極作為。基于此,江蘇省教育廳頒發了《省教育廳關于建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致力于多維并舉、整體推進,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教育現代化為方向,堅持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指導思想落到了實處,為全省職業學校增強辦學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奠定了基礎,為實現江蘇現代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之源。
質量保障體系是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抓手和保證。《意見》從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時代高度出發,依據職業教育規律、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基于標準化教學設施、完整的教學工作狀態數據、學校自我診斷自主發展、行政部門有效監管,提出建立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質量評價等三大體系,為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夯實基礎、提供保障。
第一,建立目標明確、標準科學、導向鮮明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標準是行動的依據,也是目標實現的基礎,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必須立足于目標,堅持目標引領。職業學校作為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主體,也是質量提升的核心工作主體,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必須著眼于學校。《意見》從標準引領、以學校為主體的原則出發,依據不同區域、不同類型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在辦學基礎設施、專業建設、實訓基地、信息技術應用、師資隊伍建設等五個環節制定明確的標準目標;提出通過實施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現代化實訓基地、智慧校園、教師素質提升計劃等五大工程,全面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五大環節是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的推手,也是職業學校內涵建設的主要內容,更是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著力點。通過五大環節標準目標的建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系統工程不僅有了方向和基礎,也有了動力和保證。
第二,建立規范有序、全程監控、自我診改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管理是教學資源科學組合的手段,是教學各要素有效運作的基礎,也是教學效應有效實現、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保證。《意見》從建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全局出發,提出三大建設舉措,將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落到實處。一是實現兩個規范,即通過規范職業學校教學文件,保證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等符合質量提升的要求;通過規范教師教學行為,保證課堂有效教學。二是基于整體運作的理念,提出實現全流程質量管理,即對專業設置、招生入學、課程教學、實習實訓、畢業就業等辦學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管理,覆蓋教學質量提升所涉及的各個環節。三是基于學校內生發展動力的培植,著力提升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自我診斷、自主改進的能力,力爭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能切實履行教學質量提升的主體責任,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覆蓋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第三,建立內外結合、多元并舉、客觀公正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質量評價是質量提升的工作抓手,也是質量提升的促進要素。《意見》基于多維運作、多方參與的原則,從更好地激勵學校積極主動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出發,提出三大工作舉措。一是著眼于機制建設,健全以教育行政為主導、學校為主體、相關部門指導、第三方有效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健全質量評價制度、建構質量評價組織、制定質量評價工作流程,確保質量評價機制有效運作。二是基于需求導向原則,堅持學校內部評價與外部(主管部門、行業企業、家長、社會)評價并重,堅持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機構多元化,力圖讓職業學校服務的多個需求主體都能對職業學校質量建設狀況具有建議權、評價權,從而在形成學校質量提升外部壓力的同時多方面凝聚智慧,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三是基于提高職業教育影響力、吸引力的考慮,提出營造開放透明的評價氛圍,使職業學校在更大規模上、更廣范圍內、更深程度上融入社會,形成全社會廣泛關注、積極參與的氛圍,在全面客觀展現職業學校辦學成果的同時,更大限度地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職業教育校企融合、知行合一、腦手一體的特質,決定了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面向社會的整體工程,必須多管齊下、多維運作。《意見》圍繞中國教育2030目標,從外部到內部、從教育行政到職業學校、從發展大勢到建設舉措,系統提出了十大重點任務,整體建構了集宏觀與微觀為一體、融教育與教學為一爐,具有鮮明江蘇特色、江蘇風格、江蘇風貌的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第一,全面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辦學。職業學校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主體,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學校的工作力度。標準化辦學是教學質量提升的前提和保證,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職業學校的辦學行為是否規范,是否符合相關標準。《意見》站在教育現代化的時代高度,提出建立職業學校辦學四大標準,即職業學校建設標準、專業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將標準化辦學的要求落到了教學工作實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五年工作抓手”,即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10所國內知名的一流職業學校、100所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50所優質特色職業學校、350個現代化中職專業群、100個現代化五年制高職專業群、300個現代化實訓基地、110個職業學校智慧校園,形成職業學校標準化辦學的江蘇模式。
第二,制定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指標體系。現代化平臺上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內容豐富、要素眾多的多維運作整體,提升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必須立足于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建設的立體維度,把握影響質量狀態的各個要素,整體推進。《意見》提出從基礎能力、德育工作、專業水平、質量保證、課程教學、學生發展、教師素質、制度建設、管理運行、校企合作、特色創新、服務貢獻等12個方面,建設全省統一的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及其指標體系,作為職業學校教學規范化管理、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年度質量報告、辦學能力評估的工作依據。
第三,提升職業學校規范化管理水平。規范化管理是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基礎和前提,沒有規范化管理水平的支撐,教學質量就無法提高。《意見》將規范化管理作為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提出以貫徹落實《江蘇省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6—2018年)》為抓手,強調實施六大行動,即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現代學校制度健全、管理隊伍能力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學校文化育人創新、質量保證體系完善,建立依法治校、自主辦學、民主管理的運行機制,為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建構牢固的保障機制。
第四,提高職業學校自我診斷與自主發展能力。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是以提高質量為行動宗旨、以問題導向為實施原則、以自主診改為工作重心、以問題改進為著力要點、以抽樣復核為工作推手,著力于職業學校內生發展力量建構的重大工程,對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提升教學質量,必須扎實推進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使職業學校樹立起牢固的質量意識、反思意識、即時改進意識。《意見》將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要求各職業學校建立周期性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和常規性教學質量監控有機結合的工作制度,成立教學質量監控保障工作委員會,統籌實施教學工作診改和常規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并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此項工作的常規運行,在此基礎上生成質量提升的內在發展動力。
第五,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主要著力點。依據職業教育的特質和發展的時代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意見》圍繞立德樹人,提出從八個方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一是突出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二是加強職業精神教育,結合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素養教育;三是通過以“三創”優秀學生、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標兵為引領,引導學生自覺踐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四是全面實施中職“2.5+0.5”和五年制高職“4.5+0.5”的人才培養模式;五是堅持“做中學、做中教”,推行項目教學、場景教學、主題教學和崗位教學,完善分層教學制、走班制、學分制和導師制;六是依據相關文件精神,強化認識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等專業技能實踐性教育教學;七是堅持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化校企合作;八是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
第六,強化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是職業學校內涵建設的兩大要點,也是提升教學質量最為重要的抓手。《意見》立足于現代職業教育的特質,提出從三個方面加強專業建設。一是應用數據平臺定期開展職業學校第三方專業診斷與專業評價,推進職業學校專業標準化建設;二是完善區域性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評價制度,健全專業設置動態調整優化機制,強化專業與產業對接;三是按照“突出優勢、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的思路,實施職業教育現代化專業群建設計劃。在課程建設方面,《意見》提出四大建設舉措。一是實施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建設,覆蓋所有專業及主干課程;二是建立課程內容跟隨產業技術動態更新機制,推進課程的綜合化、模塊化和項目化;三是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統籌推進中職與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工學比例、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等方面有機銜接;四是結合現代職教體系試點項目的實施,遴選建設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中職、高職、應用本科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材及其配置資源。為保證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能取得應有的效果,《意見》提出通過校企人員相互兼職制度、“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優秀教師團隊和200個職教名師工作室建設,提升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
第七,開發并應用職業學校省級數據平臺和管理系統。建設數據平臺、運用數據平臺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顯著特征,也是大數據時代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作。《意見》立足于大數據時代教育教學管理的新要求、新特點,提出建設具有江蘇特點的五級應用的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平臺和省級通用管理平臺,為數據發布、學校評估、專業評價、課程評價、教學診改、學校管理、質量年度報告編制等提供相關數據應用,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建構了科學化、精細化的技術基礎。
第八,全面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是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直接的推進作用。《意見》從以生為本的理念出發,強調一要貫徹落實學業水平測試制度;二要完善以公共基礎課程測試、專業基礎課程測試和專業技能測試等為內容的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三要建立全省統一的專業技能考核測試平臺,建構立體化、多維度的教學水平和學習效果監測體系;四要建立校、市、省三級學業水平分析體系,充分發揮學業水平考試對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基礎性監測和評價功能。
第九,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是繼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之后整體提高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舉措,對職業學校提升教學質量具有直接的推進作用。《意見》依據教育部文件精神,提出在利用數據平臺、加強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上,建設省、市和學校三級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明確了省教育廳對此項工作檢查和抽查的相關要求;明確了職業學校年度質量報告的撰寫內容;明確了質量年度報告的工作目標,即通過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形成自我診斷、自我改進、社會監督、促進發展的機制;明確了質量年度報告接受社會監督的具體形式。
第十,依法依規開展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辦學能力評估是推進職業學校完善辦學條件、加強質量管理的重要推手,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意見》從建構推進質量提升外部動力機制出發,要求落實好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的工作部署,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相關數據準確錄入工作;二是委托第三方進行省本職業學校數據分析;三是撰寫好的省級評估報告,須依法向社會發布評估結果,接受社會監督,按程序接受國家評估。
整個質量保障體系設計科學、思想深湛、立意新穎、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指向明確,整合了決定和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內外要素、諸多環節,必將對推進江蘇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實現江蘇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時代意義。要將這一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保障體系落實好、實施好,使其在質量提升行動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系統思考、整體布置、統一運作,做好頂層設計。為促進質量保障體系有效運作和完美落地,《意見》提出了四大行動要求,力圖將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環節、相關要素整合起來,形成推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落地生根的積極力量。
第一,明確職責分工。《意見》自上而下,明確了教育廳、市教育局和職業學校在建立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具體職責。省教育廳要履行好職業教育省本決策者、管理者的職責,需要做好五項工作。一要制定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和指標體系;二要建立人才培養狀態數據及通用管理平臺;三要組建省級專家委員會;四要制定全省職業學校質量保障實施計劃,明確重點任務和時間進度;五要組織義務培訓,做好指導和督查工作。設區市教育局作為省級職業教育決策的執行者和市域職業教育發展決策的制定者、職業學校管理者,要在承上啟下中做好四項工作。一要制定好本地區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具體實施方案;二要健全市級層面與教學質量提升相關的各項工作制度;三要不斷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為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四要建構督查指導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職業學校作為教學質量生成主體、落實教學質量保障工作的責任主體,需要做好三項工作。一要依據上級文件要求,制定學校教學質量保障實施細則;二要成立學校教學質量保障工作委員會,做好學校層面組織和人員保障工作;三要健全教學工作診改、教學質量監控、辦學能力評估、質量年度報告等四大工作機制,將教學質量保障的各項具體任務落實到位。
第二,統籌工作進度。為確保質量保障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且能取得應有效果,《意見》提出了穩扎穩打、分步實施、逐步落實、逐步完善的推進策略,計劃分三步將全部工作落實到位。一是先期組織47所國示范學校進行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試點,其他學校按省廳統一布置積極實施;二是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指導符合條件的職業學校先行進行質量年度報告工作,其他學校按統一布置積極實施;三是集中力量做好質量標準指標體系研制工作,架構職業學校狀態數據管理系統,為質量提升做好技術支撐。
第三,落實經費保障。經費是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也是推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為保證質量保障體系的順利建構,《意見》提出了三級落實、整體到位的設想。一是省教育廳要安排好專項經費;二是設區市要針對各項工作的具體要求,安排好相應的工作經費;三是職業學校要依據文件要求,落實好質量保障工作經費。經費的三級落實、三級保證構筑了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落地生根的良好物質條件,保證了質量保障體系能在現代化平臺上有序運作。
第四,開展實踐研究。建立質量保障體系是新形勢下提升質量的新對策,為保證工作取得應有成效,《意見》提出了開展實踐研究的要求,明確了學校、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廳各自開展實踐研究的具體內容。對于職業學校來說,要針對質量保障體系的特質,邊實踐、邊思考、邊研究、邊改進,進而在改進中逐步完善;對于市教育局來說,要整合好教研力量,設立專題,面對問題開展職業學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實踐研究,特別要加強實效研究;對于省教育廳來說,要通過全省職業學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討會,總結推廣各地典型經驗,在研究中健全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
G710
A
1005-6009(2017)76-0016-04
江蘇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