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嵐
制度與教育剛柔并濟
郭 嵐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明確規定中學生“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穿高跟鞋”。《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定:大學生“上課時應保持儀容整潔,衣著大方,夏天不得穿背心、三角褲頭、拖鞋進入教室。”五年制高職學生入學年齡在14~15歲,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紀律和行為規范養成的重要階段。所以,文明著裝的“校園禁令”應該有。
但“校園禁令”的邊界在哪里?這是實際管理中把握“度”的難題:長發如何界定,短褲和短裙多短算是短?必須確定一個既不保守又能為師生所接受的“邊界”。以我校為例,男生頭發“前不過眉,側不遮耳,后不到頸”,短褲和短裙不能短于膝蓋上四指。這些規定在頒布初期也遭到了部分師生的質疑和反感,不光有女生染發、燙發,也會冒出個男生染個“彩漂”、燙個“大卷”,有的學生還會振振有詞地和教師理論,有的學生家長也說管好學習就是了,管這些小事干什么?我們在做學生和家長思想工作的同時,嚴格文明著裝的檢查制度。堅持兩年后效果顯著,學生遵守文明著裝規定已經成為習慣,老生帶新生,學生著裝更加清新自然。
文明著裝等日常行為規范應該是通過日常教育、中華傳統文化講解、文明禮儀課程等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但高職生成長環境不同、性格迥異、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一些叛逆心較強、個性張揚、標榜自我、行為特異的學生,他們對傳統的班主任教育、主題班會等教育方式置若罔聞,因而學生教育也要“兩手抓”,教育管理和校園禁令相結合,“一手軟、一手硬”。文明著裝的“校園禁令”屬于學校制度規定,是學生不可觸碰的底線,雖然是最直接、最省事、“最粗暴”的管理方式,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校園禁令”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沖突。校園禁令效果明顯,卻不能“一禁了之”,必須進行學生的思想教育。一味地圍追堵截、嚴防死守只會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讓正面教育起反作用。尊重學生、以生為本,不等于一切盲目地順應學生,在學生的成長中,成人教育比成才教育更重要。我校的管理經驗是“教、學、演、看、統”五步結合。“教”是加強德育、美育課程教學,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學”是開設文明禮儀課程,教育和引導學生認知和學習服裝禮儀。“演”是組織校園服裝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讓愛好奇異服飾的學生有展示的機會。“看”是走出校園看著裝,如走進企業,學習企業文化、觀摩企業人士著裝;走進藝術學校,了解舞臺服飾與日常服飾的區別。“統”是統一著裝,學生在校園內統一著校服,校服也貼近學生的需求,由呆板、單調的運動裝逐步改變為清新大方的休閑裝,學生不僅可以在校穿,外出、旅游都可以穿。
古語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學生著裝是一種文明,更是一種習慣,良好行為習慣是我們正性、養心、成德的關鍵和基礎。在學生成長成人的過程中,制度是剛性的,教育是柔性的,剛柔相濟、多種教育方法相結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G717
C
1005-6009(2017)76-0071-02
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