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高級中學 胡 芳
試論合理地設置作業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益處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高級中學 胡 芳
至今為止,在發展的這個時代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教育的質量問題,教育逐漸不再是知識分子的研究方向,許多普通人也逐漸加入這個大行列中,正因為如此,作為教育關鍵階段的高中學子們才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討論,高中的課程相對于初中來說要加深不少,同樣的作業量也會有所提升,所以有些學生的心理壓力也就隨之增大,因此,教育部面對這樣的問題,努力尋找解決辦法,力圖做到即使是面對考大學的壓力也要讓學子們做到輕松應考,本文就運用蘇教版教材以及作業量的研究來分析合理的教育應產生的效果。
高中語文 教學力度 作業量的合理化 產生的效果
教學是現階段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作業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教學與作業要起到配合關系,相互促進協調比例,所以,作業的合理化設置就成為知識分子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有些老師為了使學生得到練習,會將作業的比重布置過大,甚至超出有些學生的承受范圍之內,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反而會適得其反,作業的完成量有時是可以達到一定的學習作用,但是,這樣學習下的學生往往形成的是定式思維,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是開放性思維人才,所以應該更加注重合理化。
作業作為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實際手段,所以作業的合理化設置是老師要考量的重點,那么,如何在課后有效地布置作業量使得學生不再終日陷于題海之中,苦不堪言,重復機械化的誤區,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還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我們就用蘇教版課后作業教學案例進行分析[1]。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課后練習題中有一部分是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這類題目的定位是希望學生能通過自身主動學習理解文章內容,參透文章涵義,以達到從整體感知文章的目的。
例如:必修四《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后有這樣一道練習題:為什么說馬克思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恩格斯是從哪些方面總結馬克思的貢獻的?在文中,恩格斯對馬克思的指稱變換了多次,說說這樣表達的作用。筆者在布置學生預習時就提醒學生借助這個題目初步理解課文,等到真正上課的時候處理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語文的廣泛性非常強,它不像數學英語專業性要求比較高,語文的學習講究創新,講究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現代高中語文教師應更多的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正如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葉》的文章中課后有道練習題:根據文章中的有關內容,想像并描寫貝爾曼畫常春藤葉時的場景。筆者在教完這課后讓學生完成了這個作業,結果很多學生都非常生動地描繪出了當時的場景,效果遠比平時的作文訓練要好。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選擇課后練習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以及必修四中“走進語言現場”專題《作為偶像》課文后有這樣一條練習:這次采訪是在楊利偉凱旋兩個多月以后進行的,想一想,記者所提問題是圍繞什么中心的?采訪中提到的幾個細節有什么作用?你認為哪些提問比較精彩?哪些提問還可以設計得更好一些?筆者用這個題目讓學生深入理解這篇訪談,努力形成自己的認識,提出自己的疑問。
全方位開放型發展型人格才是我們現在所應該倡導的,因此,利用課后練習培養學生能力尤為重要。
據以上所述,在老師確保調整自己的教學力度之下,那么表現的形式就是作業的量度了。
例如:必修一《想北平》課后有條練習題:老舍在《想北平》中對北京的一些風俗、物產作了描寫,寄托了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這是許多以鄉思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常用的手法,如葉圣陶的《藕與莼菜》、孫犁的《鄉里舊聞》、汪曾祺的《故鄉的事物》等。筆者將這些文章全部印發給學生作為他們課外閱讀的材料,這樣課后作業的設置不僅提升了學生們課后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作業的形式也不再是枯燥乏味,在閱讀中完成作業,增加趣味性[2]。
要想有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準備階段的測試與信息的收集尤為重要,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來說,年齡和和實際發展水平都是考量的重點,應較早擬定高中學生作業情況調查表、問卷等,對癥下藥,做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案,掌握情況觀察表和評分標準,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3]。
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了,最重要的也就是實施階段了,當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架構,我們就可以開始找到設計作業的切入點,激發作業興趣,收集一系列的創設條件的資料,讓學生參與到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學習中來,為學習高考語文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
作為現在大語文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探討問題無非與如何教育有關,我們常常需要有新的論題探討,才可以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為此,教師們都應該首先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做好榜樣的力量,將學科的完整度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語文,快樂的語文[4]。
最后,總結一系列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分析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研究案例之后。匯總成一篇概述性的總結報告,以供參考。
【1】江海豐.蘇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作業系統的設計特點及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2】周於.蘇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3】王守芳.新課程下高中語文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4(7)
【4】謝慧梅.讓語文作業的魅力亮起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優化作業探究【J】.文教資料,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