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興東實驗學校 丁倩玉
綻放快樂的花朵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快樂教學研究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興東實驗學校 丁倩玉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經不再完全適應學生的需要。而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快樂教學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夠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同時,讓學生在快樂、平等的環境和氛圍中更好地進行語文的學習,綻放快樂的花朵。
小學 語文教學 快樂教學
我國一直以來都極為重視素質教育的實現和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既是家庭的希望,又是國家的未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但是,現階段部分學生仍舊難以對小學語文產生興趣,體會不到語文帶給心靈的洗滌和激蕩。所以,怎樣讓學生真正地融入于語文的世界中,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成為了新的研究課題,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快樂教學也逐漸以其獨特的優勢引起了眾多一線教師和教育學者的關注。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地位不可動搖,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思維和想法來進行學習,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而且由于沒有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學生追求自由、喜歡嬉戲的天性相背離,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從而難以真正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而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由于快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強調學生學習情緒的調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快樂教學來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整師生之間的關系,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快樂、平等、自由的進行語文的學習,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去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在《歡樂的潑水節》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的應用快樂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我們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獨特的節日,同學們都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呢?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這樣就會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針對少數民族的節日進行努力的思考。然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與學生共同的進行討論,并將學生引導到傣族的潑水節,和學生分享一些關于傣族和潑水節的知識,進而在增進師生之間關系的同時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愉快的進行學習。
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課堂氛圍有著直接的關系,枯燥死板的課堂氛圍不僅會導致學生難以長時間的集中于課堂的學習,更糟糕的是它會嚴重的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扼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而興趣是促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的關鍵性因素。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促使學生更加專注于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提高快樂教學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快樂教學來改變枯燥死板的課堂氛圍,促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從而在營造一個積極向上、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和溝通的有效性,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比如,在小學語文生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快樂教學,使用快樂游戲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拼音和生字是走失的好伙伴,然后拿出提前制作的彩色生字卡片和相應的拼音卡片,組織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小組比拼。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很好的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比拼的結果來對學生不熟練的生字進行強化記憶,從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讓學生在快樂中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不斷學習和吸收知識的過程中,怎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教師最為重視的問題。而小學語文中的知識較為基礎,大部分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快樂教學的時候,為了更好的發揮快樂教學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將語文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幫助學生通過對實際生活的觀察和感悟來加深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在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自信心,提高學習語文知識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學習語文主動性的同時,樹立和形成觀察生活的意識和習慣,促使學生仔細的感悟生活和理解生活。
比如,在學習《做一片美的葉子》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入公園或者室外,帶領學生仔細的觀察樹木和美麗的樹葉,將課文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促使學生積極的展開聯想,觀察是否真的“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并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在含義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在幫助學生較為容易掌握課文內容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真正的體會生活的內涵。
快樂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快樂教學的重要性,積極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發揮快樂教學的積極作用,不斷調整師生關系,縮短師生距離,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聯系實際生活,加深理解程度,從而幫助學生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