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樹人中學 朱 薇
初中語文古詩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探討
江蘇省徐州市樹人中學 朱 薇
利用好情景教學法的優勢,讓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成為古詩的鑒賞者,認可中國古代文學,才能讓語文教育的整體水平提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文章從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入手,主要分析了初中語文古詩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初中語文 古詩教學 情景教學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情景教學法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在初中語文古詩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給學生營造形象、生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美,才能激發學生的古詩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古詩欣賞能力的提高。
將情景教學法與初中語文古詩教學結合在一起,教師要考慮到情景與教學內容、教學需求之間的契合度,不能生硬使用。如果為了應用情景教學法而生硬地創設情境,反而會讓學生有誤入情景之感,不利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無法發揮情景教學法的積極作用。將音樂與畫面融入到初中語文課堂中,用音樂啟發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情感,用畫面吸引學生的眼球,能夠讓古詩學習變得有趣起來。音樂,是一門反映大眾生活的藝術,作曲者利用音樂作品表達自己的人生遭遇與價值觀,表達個人心境。同時,音樂是一門激發想象力與拓展思維的藝術,將其應用于語文課堂活動中,能夠帶動整個課堂的氛圍,促進學習情境的形成,讓學生快速明確古詩所傳達的情感。用音樂在聽覺上給學生刺激,讓學生懷著與詩人一樣的心情融入到古詩的畫面中,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比如,在講解《次北固山下》這首古詩時,教師要結合“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些詩句去選擇教學所用的圖片,更要揣摩作者的情感,選擇對應的音樂作品。用音樂與畫面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教師要關注圖畫資源與音樂資源的收集工作,保障音樂與畫面的質量與匹配度。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選擇稍夸張的圖片,但圖片一定要合理,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另外,要關注古詩中的每一個詞語,讓學生在音樂作品與畫面的支持下推敲古詩中的關鍵詞。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作者王灣起了鄉愁。結合古詩中的“殘夜”一詞,教師要關注畫面的時間,選擇天快亮時,外出一人觀海的圖片,更能細化古詩內容。同時,結合古詩的鄉愁主題,教師可以選擇《故鄉的云》、《驛動的心》等歌曲伴奏作為創設課堂情景的音樂,讓學生聽著、看著、理解著,于課堂中賞析美麗的古詩。
朗讀能力,是初中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學習,更不能少了朗讀環節。利用古詩誦讀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與情感迸發力,才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古詩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有了音樂與畫面資源的支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古詩支持。在這樣的基礎上,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理解古詩中的每一個元素,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詩句所對應的畫面,促進學生全面理解古詩內容。要促進課堂情景的形成,誦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會通過點名的方式,讓學生隨意誦讀古詩,讓誦讀古詩作為古詩學習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這樣的教學活動不會引起學生的重視,更不能讓學生通過誦讀發現古詩的韻律之美。
組織豐富的古詩誦讀活動,調動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情境,用詩人的心境通過誦讀將自己帶入到對應的情景之中,才能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率。比如在講解《夜雨寄北》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四句詩背后有著濃濃的思念之情。在學生誦讀之前,教師應當讓學生討論一下本詩的情感基調,以此來確定個人誦讀的方式與方法。針對這首詩,學生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誦讀出來,更顯古詩本味。不同的古詩有不同的誦讀方式,不同的誦讀方式會營造出不同的課堂情景,給學生不同的古詩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古詩學習興趣的濃厚。
語言,是初中語言課堂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師的語言是傳授知識的載體,學生的語言是反饋信息的載體。在課堂中創設情景,教師要關注語言的作用。講解,是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古詩內容的有效方法。用講解語言去創設真實、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跟隨自己的講解開啟一場穿越之旅,是教師的本領,也是身為教師的職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畫去講解古詩之中的語句與詞語,也可以利用肢體語言給學生演示性解釋,促進學生深入體會古詩描述的畫面。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教師的語言描述能夠讓消除學生與古詩之間的隔閡,促進學生學習信心的充足。
利用語言描述去創設情景,對于教師來講不免是一場考驗。做好教學準備,摸清學生的理解水平,用學生能夠理解且不失美感的語言創設課堂教學情景,才能讓古詩成為有魅力的學習內容。像在講解《使至塞上》時,古詩的內容遠離當代初中學生的生活,其中的許多鏡像也不易理解。教師可以用“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這樣的語言描述情景,讓古詩文字更有畫面感。在用語言描述古詩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理解能力,適當插入背景知識,解釋古詩中的“居延”“都護”“燕都”能夠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古詩內容,并拓展學生的古詩學習視野。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是教育改革過程中被推廣的創新教學手段,利用情景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從傳統的學習環境中走出來,體會創新學習方式的美好,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和諧化。用情景抓住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產生古詩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扭轉語文課堂教學局面。
【1】張豪林.淺談初中古詩意義的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5(06)
【2】王興茂.初中語文古詩教學分析【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