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娟
我的學習我做主
——高中心理活動課教學設計
崔娟
高中生;學習;自我監控;朋輩互助
設計意圖:
升入高中之后,學習科目增多、學習難度加大、學習進度加快,不少學生關于學習的負面情緒體驗強烈,壓力有余,動力不足,無法以積極的姿態全身心投入學習。總有一些學生在聽課、討論或做作業時“走神”,除了動機不強、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等因素,自我監控能力相對較弱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之一。
相比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習,非智力因素在高中階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和事實表明,學生對學習活動所實施的控制和調節,是影響學業成績的關鍵性因素。學生對學習行為進行必要的自我監控,旨在不斷根據學習目標修正學習進度和策略。
自我學習監控行為的具體過程包括三個部分,即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調控。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應該引導學生從對其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開始;然后對觀察到的學習行為進行適宜性和有效性分析,并將之與自己擇定的某些標準相比較,做出判斷和評價;進而根據預期學習目標對學習行為的下一步運作采取修正或調整措施。
這節課的三個基本層次——“自我覺察學資源”“理性把脈求發展”“助人自助共成長”,正是基于以上理念而確定。由“自我觀察”切入,找尋自身積極資源,獲得關于學習的積極情緒體驗。“自我判斷”和“自我調控”是本節課的兩個重點環節,植入“朋輩互助”相關理念與技巧,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尋求解決之道,在獲得“自我成長”的基礎上,實現團隊成員的“共同成長”。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1.真心話大放送。
教師:同學們,你們愛學習嗎?
學生:不愛!(異口同聲)
教師:不愛學習卻一直在堅持,我們沒有理由不為自己鼓個掌!
2.相關訓言分享。
學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人還能做什么呢?——哈佛大學圖書館訓言
教師:誰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在學業發展上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但我們完全可以努力讓自己邁出的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計劃和調控之中。
3.參照教材上的“知識卡片”,自讀與講解相結合,讓學生了解自我學習監控行為的三個核心概念及其內涵。
4.觀看視頻1。
上課前一周,筆者就學習狀態隨機采訪了高一在讀學生三十多人,少數學生對自己當下的學習狀態比較滿意,大多數學生陳述的是關于當下學習的困惑。采訪內容錄像保存,經過反復篩選,剪輯出有代表性的四段合成課堂用微視頻。
教師:觀看這段視頻,旨在管中窺豹,了解我們同齡人當下的學習狀態。就視頻中所看到的內容,說說你對這四位同學當下學習狀態的認識。
學生:在這四位同學中,自主性最強的是第四位同學,另外三位對自己當下的狀態不滿意,但是他們也已經在自我監控的路上了。
設計意圖:以視頻呈現的方式,讓學生真切了解同齡人當下的學習狀態,旨在喚起他們關于自身學習狀態的積極思考。
1.“自我開放”技術的課堂應用。
教師:某一天凌晨兩點多,一個大三年級的學生跑到學校外的24小時便利店跟他父母通了一個半小時的電話。他告訴父母,面對未來他茫然了,他懊悔于在過往的兩年中他沒有盡力而為。孩子的痛苦讓父母心疼,但是他們明白,孩子長大了,但眼下的不如意讓他否定了自己的努力。第二天父母驅車趕到孩子的學校,只為對孩子說三句話:祝賀我們的兒子長大了。眼下這個痛苦的糾結點一定是你成長的轉折點。不管你當下狀態的怎樣,你的努力我們都看到了。一個星期之后,孩子打來電話說,比起身邊不少同學,他還是很努力的。又一個星期之后,孩子又打來電話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有計劃地將手頭的每件事做好,而只要做好這件事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我就是這個孩子的媽媽。
很多時候,我們的自我覺察是伴隨著糾結和痛苦的。學習中的挫折和不如意,常常會讓我們無視或否定了自己的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看到并承認自己的努力就是我們成長的一種很重要的資源。
2.PPT呈現自我學習監控轉盤,引領學生熟悉監控轉盤上的5個構成元素(即自我覺察的5個基本切入點)。教師有選擇性地對“目標確定、策略研究、時間管理、動力激發、外在資源挖掘”5個基本概念做必要解讀。
教師:學習有法,卻無定法。所謂學法,很難斷言孰好孰壞。打個比方來說,汽車貴于自行車,但是,在交通日益擁堵的今天,開著高級轎車卻寸步難行的人,恐怕很難有心情去嘲笑騎著自行車卻穿梭自由的人。學習也是如此,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3.“社會測量法”的課堂應用。
A.相關準備
事先準備好6塊寫有“目標確定、策略研究、時間管理、動力激發、外在資源挖掘、其他”字樣的牌板。
現場物色6名助教(舉牌兼觀察),舉牌并站到指定位置。
B.分組站隊
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熟悉了自我覺察的6個切入點。回顧過往學習經歷,仔細想一想,你在哪一方面的努力最讓自己滿意?給你1分鐘的時間做一個慎重的確認,確認后請站到相應隊伍中去。
C.現場分享
教師:作為觀察員,在分組站隊的過程中,你覺察到什么?
學生:從“動力激發”組和“策略研究”組的人數對比看,我們班是一個動力十足的班級,如果能注重學習策略研究,我們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另外,在“時間管理”方面,女生有明顯的優勢,男生要加油。
教師:在確認了自己的努力后,試著用一個詞來表達你當下的感受。
學生1:踏實。
學生2:開心。
學生3:信心十足。
設計意圖:借助“社會測量”技術了解班級學生整體學習狀態;滲透積極心理學“優點切入”“正向強化”的育人理念,借此引領學生覺察自己為達成既定目標所做的努力與嘗試,喚起關于學習的積極情緒體驗。
教師:自我評價偏高或偏低的人都很難發展出完善的自我監控能力,我們只有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在學習中的優缺點,才能產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才能將自我監控活動進行到底。
1.自我把脈。
學生對照相應的評估標準,分別對自己的“知識掌握”“學習能力”“學習動力”“學習策略”做一個客觀、理性的自我評估。從相關條目中,選一“滿意”項作經驗分享,選一“不滿意”項作為近期的改進重點。
教師:我們因為相同而連接,因為不同而成長。在接下來的分享環節,期待知己知彼,期待取長補短,更期待我們可以在交流碰撞中收獲學業發展的智慧。
2.小組交流。
分享自我評估結果。
就組內成員普遍關注的改進點,以經驗分享的方式為自我監控獻計助力。
3.班級分享。
教師:給自己做了一個具體化的評估,又聆聽了來自身邊同學的智慧分享,你此時有怎樣的想法或感受?
學生1:進入高中之后屢遭打擊,我都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了。剛才的交流讓我確信,我在學習上存在的困惑,也是身邊不少同學的困惑,心里一下子坦然很多了。
學生2:“學習動力”和“學習策略”是因,“知識掌握”和“學習能力”是果。與身邊優秀的同學相比,我學習的計劃性明顯不夠,這是我眼下改進提升的重點所在。
學生3:我們在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評估的時候,不宜多用“我感覺”這一說法,因為“我感覺”不等于事實,過多的主觀因素會阻礙我們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
設計意圖:針對當下不少學生以感性認知替代理性思考的現狀,引導學生對自主學習狀態做客觀、具體、理性的分析。
教師:只說不練是假把式。剛才視頻中的那三個同學的困惑一定也是在座不少同學的困惑。我們一起來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出謀劃策,相信幫助他們就是幫助我們自己。(PPT再現視頻1中的案例)
學生A:基本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很努力地背了,但總是會忘記。即使記住了,在具體的運用中還是不能很好地發揮,導致成績不是很理想。
學生B:作業效率不高,花很長時間,做出來的題很少,慢慢地養成了拖沓的壞習慣。每天做作業到很晚,白天上課精神不足,聽課效率低下,惡性循環。
學生C:原本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考上南師大,進入高中后,一直奔著這個目標努力,自我感覺不錯。后來征求姐姐的意見,姐姐說南師大不是一個很好的學校,也不是很適合他,于是他迷茫了。
小組討論:以旁觀者的身份覺察問題所在;以主人公的姿態尋求解決之道。
班級分享。
設計意圖:依托“朋輩互助”基本原理,在“自我覺察”的基礎上,從學生相對熟悉的案例切入,借“旁觀者”視角思考問題并實現共同成長。
教師: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多,需要因人而異去選擇,但確實有一些具有普適性的智慧和做法可以幫助到我們,請看一段視頻。(觀看視頻2)
教師:視頻中的沈先生沒有上到最好的高中,也沒有上到最好的大學,但是他一直將成長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的分享帶給你們哪些啟發?
學生:這段視頻給我很大的啟發,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1)確立一個具體明確的目標;(2)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計劃;(3)保持一種平和篤定的心態。
教師:我一直都是用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我的學生和來訪者,但你們在這節課的表現讓我確信,年輕人身上蘊藏的資源遠遠超出我的想象。祝福你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遇見更加優秀的自己,在自主學習的路上愈行愈遠!
設計意圖:避免空洞說教,借成功者的經驗分享為迷惘彷徨中的學子點亮心燈,正向激勵,堅定他們繼續前行的信念。
教學反思:
關于學習的話題,一直是不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意無意回避的話題,因為這是一個相對理性的話題,操作難度大,很難引發學生的共鳴。快速將學生“帶進”課堂,是教學活動能有效實施的關鍵所在,因此教者確定了“理性話題,感性切入”的教學設想,導入環節的“真心話大放送”與探究活動1中“自我開放技術”的運用即是這種設想的具體呈現。活動方案與“自我監控轉盤”的組成元素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均略作調整,并引入“社會測量”技術了解班級學生整體學習狀態,主要考慮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原方案的操作難度相當大,易流于形式,也可能讓自我監控能力稍差的學生一開始就產生挫敗感;第二,學習有法,又無定法,增加“其他”項,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都能覺察并認可自己所做的努力,以免部分學生因無能感而置身事外;第三,滲透積極心理學“優點切入”“正向強化”的育人理念,借此引領學生覺察自己為達成既定目標所做的努力與嘗試,喚起關于學習的積極情緒體驗。在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上,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輕說教、重體驗,并充分利用教者自身積累的資源。以上三點設想均收到預期效果,課堂反應良好。明確而合理的目標定位是學習活動有序、高效開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習動力得以充分激發的重要保障。本節課多次涉及“目標”這個關鍵詞,但是學生個體該確定怎樣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按什么樣的標準去確定,是值得執教者思考的一個問題。在課堂內容設計中,若能融入目標制定的SMART法則,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
G441
B
1005-6009(2017)40-0059-04
崔娟,江蘇省如皋市第一中學(江蘇如皋,226500)心理教研組組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