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霞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面臨很大沖擊,本文通過對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比較,對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進行探討,意在使圖書情報人員轉變傳統觀念,形成全新的市場的思維模式。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
網絡信息的迅速發展,使我們能快速的接納了解很多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好的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就面臨著圖書館必須要創新與改革,創新就要打破以往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局面,不失時機地開拓出迎合時代需求、新形勢要求的良好局面。創新的目的在于提高、拓展、增強圖書館功能,服務的創新與提高是推動圖書館發展的必要手段,也迫在眉睫。這就決定了讀者服務工作在整個圖書館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
1 服務創新的必要性
高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質,在知識需求上較為專業化,教師和學生知識的創新過程,必然是對專業化知識進行充分挖掘的過程,因此,針對其專業化特點,立足本校館藏資源建設實際,不斷充實自身資源建設,利用多種方式和手段搜集、儲藏和整理資料,建立具有專業和學科優勢的服務數據庫,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一大典型特點。用戶需求的個性化是基于自身職業、修養以及用途來區分,在解決用戶需求的過程中,設定一些具有個性化各色的服務模式和板塊,對于更好地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來說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化優勢實施個性化定制服務,向用戶推送更多其需要的有效信息。隨著用戶需求逐漸向綜合化方面發展,面對眾多復雜的生活、工作和學校問題,高校圖書館也要在做好專業化學科建設的同時,對邊緣學科、跨學科研究加以涉獵,尤其對于綜合性學科知識的搜集和整理要跟上時代腳步。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館內資源共享的同時,打破服務障礙,向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綜合性圖書館服務。
2 服務理念的創新
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的文明核心,圖書館的服務水平高低決定著圖書館的長遠發展。雖然“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早已提出,但只是停留在口號上,真正落實的并不理想,圖書館現代化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為讀者提供更好地服務,因此,除了堅持且傳承“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外,還應順應時代和形勢的發展,不斷地創造和更新讀者服務理念。21世紀的讀者服務理念,必須建立在現代的科學的思想觀念基礎上,實現“以書本為主體”的服務觀念向“以人為主體”的服務理念的轉變,順利完成從“物的傳遞”向“知識的傳遞”的過渡,創造全新的現代服務理念。黨的十七大提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圖書館讀者服務同樣應該遵循這樣的理念,提倡人文關懷,為讀者提供人性化服務,因此“以人為本”的理念應成為圖書館人追求的目標。
3 服務內容的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圖書館讀者的需求愈來愈多元化,單純的文獻服務已無法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長期以來,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都是以館藏為主,圖書館的一切業務流程都圍繞藏書展開,工作重心大都放在對圖書文獻的收集、整理、加工等內部基礎工作上;圖書文獻的外借、閱覽等服務也只是針對讀者的需求,向他們提供所需要的具體的文獻資料;對提高讀者服務水平,也只限于如何提高文獻利用率上;對如何為讀者提供高層次服務方面做得還不夠,甚至有一種偏見,認為讀者工作是低層次的、業務性不強的工作。這種認識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圖書館人的思想,也是造成讀者服務水平上不去的根本原因。然而,文獻的收藏是為了最終能充分利用,只有被讀者所用的文獻,才能實現其收藏的價值.因此,在讀者服務內容上應該打破陳規,一方面,對那些內容陳舊過時、復本過多、無人問津的文獻,應該及時提存或剔除;對剛到館的新書則應該盡快投入流通,通過新書目錄、新書專欄進行推薦宣傳,改變過去圖書館給讀者留下的藏書陳舊的印象;另一方面,隨著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日益完善,多媒體、光盤及網絡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圖書館的信息存貯、傳遞和檢索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的“深閨”“獨院”的封閉式服務向開放式網絡化信息服務轉變,服務內容由館藏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轉向館藏資源上網服務,徹底改變僅憑有限的館藏文獻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做法。這樣才能滿足讀者的最大需求,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品質,真正實現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價值。
4 服務方式的創新
新時期,讀者服務形式與手段的創新,將更多地依賴于現代化的應用和普及,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圖書館傳統服務形式和手段也應不斷創新。
個性化服務即對于不同的讀者群體、不同的服務對象,應該提供不一樣的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圖書館的讀者存在著年齡、性別、學科、職業、需求等許多方面的差異,即反映出各自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因此,讀者服務工作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該是滿足個體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具體講,個性化服務就是根據讀者的知識結構、心理傾向、信息需求、行為方式,在對讀者個性和信息使用習慣分析的基礎上,向讀者提供適應個人心理和行為需求的一種讀者服務方式。個性化服務是“以人為本”在讀者服務中的真正體現,它能激勵讀者的信息需求,促進讀者進行有效的檢索、獲取和利用信息,保障了讀者信息檢索利用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1 按照人性化要求改進服務態度
傳統的圖書館為了加強藏書和設備的管理,制定了大量限制讀者的規章制度來約束讀者,如制定了命令式的警示語“不得大聲喧嘩”“不得隨地葉痰”等,要求讀者無條件地服從管理,這種不尊重讀者、不以人為本的做法,加深了圖書館與讀者之問的隔閡。我們應該樹立以人為本,以讀者為軸心,一切從讀者的需求出發的思想,改變過去冷漠、刻板、機械、僵化的服務態度,做到親切、熱情、友好、靈活地對待讀者,使讀者對圖書館有親近感,愿意來到圖書館,這才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4.2 按照人性化要求優化服務環境
圖書館優美的環境不僅能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氣息的熏陶,而且能激發讀者講文明、講禮貌的道德風尚.所以圖書館要處處從讀者角度出發,無論館外還是館內環境,均須充分體現圖書館服務對讀者的人文關懷,為讀者營造賞心悅目、舒適怡人的良好環境.
綜上所述,圖書館服務創新是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改進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措施。因此,圖書館要以用戶為出發點,滿足用戶需求,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圖書館服務創新,改進圖書館服務體系,從而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滿足人們的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促進圖書館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玉姬.新時期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發展及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8)
[2]聶英,楊秀敏.探究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J].科技視界,2013(32)
[3]崔同彬.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科技傳播,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