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李倫強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許多城市面臨著內澇、水資源短缺等現象,使得海綿城市建設成為必然之選。本文基于國內海綿城市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對重慶市雨洪資源的研究,分析其內澇的主要問題,提出構建海綿城市來改變當前現狀,并給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海綿城市;雨洪資源;建設構想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海綿城市的建設如火如荼,由于海綿城市在雨水充沛的季節能夠對其進行蓄存和凈化,從而能夠有效的防止城市出現洪澇災害。同時,在比較干旱的季節,所蓄存的水資源又能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從而起到防洪抗旱的雙重目的,因此備受人們的喜愛。因此,作為相關人員,需要把控海綿城市的建設要點,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等設施的蓄水、滲水作用,從而在凈化城市水資源的同時,使得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二、國內海綿城市研究與發展
雖然我國正在大力發展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階段我國海綿城市的建設正處于初級階段,相關學者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研究的時候,主要通過加強城市的透水鋪裝、綠色屋頂、滲水溝道等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與推廣。隨著我國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城市被列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經過不斷的努力和研究,很多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以我國的廣東省惠州市為例,為了有效地降低洪澇災害,今年惠州市以惠城區、仲愷高新區作為規劃區域,總面積約為1480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16- 2020年,遠期展望到2030年。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將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三、重慶市內澇現狀及成因
1、重慶市內澇現狀。隨著重慶市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城鄉建設的發展,由于重慶市城區的進一步擴建,使得其所遭遇到的內澇災害日益嚴重,這不僅直接影響到了重慶市城區的進一步建設,同時還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今年6月,重慶市大部地區出現大到暴雨。重慶渝北區、綦江區、巫山縣、巫溪縣、武隆縣等22個區縣出現暴雨,其中最大雨量出現在武隆縣江口鎮,降雨量為210.5毫米。暴雨使得了重慶市的多個城區出現內澇災害,涉及涪陵區、豐都縣、開縣、云陽縣、武隆縣、彭水縣等8個地方,給該地區的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2、重慶市內澇成因。第一,隨著重慶市城區的發展,城鎮化推進也不斷加快,攤大餅的現象不少,重量不重質,使得了一些建筑被修建在了地勢較低的地方,一旦出現較強的降水量,勢必導致低洼處的城區出現內澇災害。第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生態水循環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致使我國經常出現強降水量的情況,從而造成內澇災害。第三,重慶市一些城鎮地下排水管廊建設嚴重滯后,設施老化,標準低,這樣在極強的降雨量情況下,城區內的雨水很難及時排放出去,進一步加劇了城市內澇災害。第四,一些市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過程中,不注意自身行為的檢點性,隨處或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嚴重,當較大的垃圾物件堵塞了排水管道之后,勢必會嚴重影響整個城區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從而導致積水難以排水,最終加大內澇災害。
四、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
2015年,國家將重慶及其他15個城市和地區列入了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的試建點。在今后的三年時間內,重慶市將會在悅來新城18.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在去年的一年時間里,重慶市累計投入八億多元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包括對原有的城市道路進行擴建、對悅來國博中心場館和周邊40多萬平方米的環境進行升級改造,并取得了不錯的建設效果。
另外,針對城市排洪防澇問題,重慶市酉陽縣建設海綿城市提升城市排洪防澇能力。第一,加強生活污水治理。通過推進小壩片區“引污入城、引污歸廠”22公里污水管網建設。第二,加強城市排水體系建設。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33條,新增殖雨污水管網4.5公里;啟動背街道路改造,配套雨污水管網18公里。第三,加強城市道路積水點整治。完成街心花園、西山溝路口、城南車站路口等路面易澇點整治42處。第四,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新建城市綠地7萬平方米,完成桃花源中路、南路道路綠化帶升級改造4200平方米,修復酉城河河堤生態6800平方米,提高綠地系統雨水調控能力。
五、海綿城市建設的對策
1、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管理,以防其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故障,最終導致海綿城市防澇抗旱功能的下降。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加強對海綿城市建設重要性的宣傳工作,讓全民參與到保護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來。對于有礙于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行為,需給予相應的政治和處罰,以促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更好進行。
2、通過法律途徑來保護城市排水蓄水系統。對于城市的排蓄水系統,除了需要進行及時更新換代之外,還需要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途徑來加大對城市排蓄水系統的保護,以免出現人為破壞。
3、加大對環境的保護。由于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氣候變化程度較大,極易出現長時間的強降水或干旱的情況發生。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還需要做好城市環境的保護工作。發動城市內所有的居民來進行城市環境的保護,以更好地起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最終為海綿城市的建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我國城市水資源污染嚴重、供水短缺以及洪澇災害不斷的情況下,加快對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意義重大。因此,相關人員需要不斷研究和開發海綿城市的建設方法,從而更好地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以實現我國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云才,崔瑩,彭震偉.快速城市化地區“綠色海綿”雨洪調蓄與水處理系統規劃研究,2013.
[2]車生泉,謝長坤,陳丹,等.海綿城市理論與技術發展沿革及構建途徑[J].中國園林,2015,31(6):11-15.
[3]陳獻,尤慶國,張瑞美,等.試論我國城市雨洪資源綜合利用[J].水利發展研究,201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