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
摘要:在大眾旅游時代興起的今天,全域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模式。因此,本文在分析全域旅游概念的基礎上,對全域旅游視角下的旅游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對全域旅游下的旅游發展模式有更清楚的認識。
關鍵詞:全域旅游;旅游;發展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對發展全域旅游給予充分肯定,其中“推動我國旅游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在當前的旅游行業之中,全域旅游是當前的研究焦點和熱點,也是旅游需求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必然產物。所以,對全域旅游加以了解,這樣才能夠對未來的旅游發展有一定的了解。
一、全域旅游概念解析
在全域旅游概念迅速火熱的前提下,引起了學術的熱潮。不少學者都對此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但是全域旅游從提出到發展經歷的時間很短,所以,也僅僅局限于理論方面的研究[1]。
所謂的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區域之中,以旅游業作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之中的經濟社會資源,如相關產業、旅游資源、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進行系統化、全方位的優化提升,這樣就可以實現區域資源的整合,實現社會的共建共享,促進產生的融合發展,這樣就可以形成旅游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全新的協調發展模式與理念。
二、全域旅游視角下旅游發展路徑
(一)旅游觀念更新。更新旅游觀念,就是需要將協調、綠色、創新、共享、開放的五大發展理念,依托自身的優勢,做好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的頂層設計,并且邀請專家,立足于產業現狀和資源實際情況,制定旅游發展規劃。全域旅游是集娛樂、觀光、購物、休閑等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主要包含了休閑養生、文化旅游、商貿購物、主題娛樂等多種業態的全域式旅游。這一種模式在于樹立出全域的優質形象,這樣才可以為旅游發展掛上全域的品牌,不過這樣的旅游不得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
創新思路:啟動“多規合一”工作,即:以全域旅游規劃為主導,將旅游景點規劃、生態旅游環境規劃、縣城古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所有規劃合成一套整體規劃。誰來干,就要破解資金“瓶頸”。引進戰略投資伙伴,抓緊機遇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投資+運營,推進旅游基礎設施、高端服務設施、精品旅游項目建設。
如何分配,要讓社會資本和政府實現雙贏。
(二)創建三體系,轉型升級。第一,要創建三體系:全域化景觀體系、‘快進慢游交通體系和功能完善的服務體系,這是全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第二,“快進”:對內對外,加快縣城到其他城市、縣城到景區通暢路網建設、改造升級。第三,“慢游”:在加快推進景觀慢行系統建設。就要游客所到之處有景觀可看,也有景色可游。
(三)產業體系完善。旅游發展中,應該將全域旅游示范區作為創建的契機,做好全域基礎設施的統籌,做好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制定相配套的旅游服務標準,這樣才可以形成全域的旅游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城鎮化推進于一體的全面發展和良性互動新局面。
做好“產品體系、品牌體系、新引力體系、保障體系”的協調創新,就應該實現多元化的主題投資,能夠形成政府投資和外商投資、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為主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并且可以借鑒BTO、BOOT和PFI等模式,提升公共產品供給的市場化水平[2]。
(四)發揮旅游帶動作用,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的優化配置。全域旅游在進行全域謀劃時,應該根據供給側結構改革以及需求的側剛性需求來進行,配置點不能放置在景點景區或者是賓館飯店等方面,而是要注意經濟社會發展之中的公共服務以及各種資料的有效再配置。如,在為城市道路管理與交通建設方面,就應該在城鎮交通各種需求滿足的前提下,將道路建設成為風景道,讓游客能夠移步觀察;城市公共服務方面,就可以完善自駕車旅游服務體系以及廁所服務體系,全域致力于打造具有滲透力和感染力的環境,這樣才能讓城鎮在方便居住的同時還能促進旅游,進而形成處處是風景、處處可旅游的氛圍,讓游客可以停留在休閑與放松之中。
(五)發展全域旅游景區建設,形成旅游發展主體功能區。旅游的發展可以借鑒部分城市發展的一核、兩帶、四板塊的模式。一核指的是以經濟開發區、城區建設作為中心的城市中心集散核;兩代指的是兩條旅游發展帶,如沿著江海旅游帶和濱河旅游帶進行發展;四大板塊指的是基于農業園區的生態板塊,基于古鎮發展的人文板塊,基于小鎮、公園、廣場的活力板塊以及基于鄉鎮的風情板塊。在這樣的板塊模式建設中,就可以利用點、線、面相互結合的發展思路,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將旅游基礎服務所配套的設施完善,支撐特色產業發展,再配合上公共服務方面的保障,就能夠將區域建設成為空間有序、資源優化、產業發達以及產品豐富的全域旅游景區[3]。
(六)提升服務質量,注重行業規范。針對這一點,我們以鄉村為例,第一,扎實推廣民宿及農家樂星級評定,規范鄉村旅游服務,提高整體的產品質量和旅游管理水平,引導民宿、農家樂朝著特色化、規范化以及規模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第二,完善旅游要素行業的組織體系,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擁有條件的鄉鎮成立旅游協會。成立鄉村旅游協會等專業性的合作組織,就可以將其帶頭作用發揮出來,同時也可以增強行業的自律功能,進而推動旅游產業的健康運行,提升旅游服務的質量。第三,強化旅游市場的檢查和監督,不斷加大旅游綜合執法力度,將涉及到旅游經營的行為加以規范,妥善處理游客的投訴,依法保護游客的合法權益,做到規范經營與誠信經營,進而優化旅游環境。
結語:總而言之,構建全域旅游視角下的旅游發展模式,就應該將傳統的旅游發展局限性打破,能夠站在全域的視角下進行分析,這樣才可以推動新型旅游發展,為今后的旅游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崔瑩.吉林全域旅游發展方向選擇[J].開放導報,2016(06):94-96.
[2]本報記者付小惠張家華.全域視角下的旅游之變[N].樂山日報,2016(01):26001.
[3]溫州市旅游局規劃發展處處長胡念望.發展“全域旅游”需要具備七個“體系”[N].中國商報,2016(09):23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