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聰
一、方案名稱:霧霾天氣與人的健康
二、課題來源
1、心理和日常生活需要
近段時間,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被霧霾天氣籠罩,南方地區也被波及,那么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事實上,這幾年,每到秋冬,我國中東部地區不時會遇到霧霾天氣,只是都沒近段時間波及范圍如此之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個人飲食、環境衛生、身體健康等越來越關注。然而,隨著霧霾問題的持續升溫,人們開始擔心起這種天氣是否會對人體造成不利的影響。于是,一系列的問題接連出現,比如:PM2.5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天氣屬于霧霾天?遇到這種天氣,人們在進行晨練,集會,出行社會活動時,應做好哪些準備措施?應該在什么時間段進行正常的活動等??
2、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⑴ 天氣預報每天都會報道當天及接下來幾天的PM2.5數值。
⑵ 霧霾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是現在社會話題的一個熱點,霧霾關乎于人體的健康,貼近實際,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參與。
三、活動目標:
通過實施本活動,使學生能親自開展調查與考察,體驗對課題探究過程與方法,引起他們對生活的關注,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負責任的社會態度,促進學生自我保健,健康成長,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并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合作精神,能互相交流《霧霾天氣與人的健康》課題活動的心得,讓學生從小就形成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
四、活動對象:高興小學六年級全體學生
活動人數:40人以上
五、活動需求分析:
1、氣象站、實時精確的氣象數據。
2、邀請有關專家對活動進行現場指導。
3、與學校行政部門取得聯系,必要時在課時、經費、人員等方面給予支持。
六、方案主體部分:
1、活動內容:
主要內容:
⑴ 什么是霧霾天氣?它是怎樣形成的?
⑵ 人類對霧霾有多少了解?
⑶ 霧霾天氣與健康的關系?
⑷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PM2.5的值有區別嗎?區別在哪?哪個時間段適合室外活動?
⑸現在行之有效的應對霧霾天氣的方法有哪些?
⑹霧霾天氣如何治理,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么?
2、 活動方式:
⑴ 采訪氣象站的專家。(查詢檔案,近五年霧霾天氣數值,近三個月天氣情況,霧霾天氣所占比例)
⑵ 向專家咨詢(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霧霾天氣的防護措施) 。
⑶ 走訪與考察(采訪親人、朋友、同學了解對其霧霾天氣的了解情況、防護措施等等)。
⑷上網查詢資料。
⑸分析、總結。
3、活動時間:
2014年3月份利用勞動實踐課、科技活動課、第二課堂或課外等時間;各階段活動具體時間校、班、學生、教師及活動進度等具體情況來具體安排。
4、活動難點、重點
難點:霧霾的概念,學生對霧霾會帶來傷害的理解
氣象檔案調查,對有關歷史資料、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重點:霧霾形成的原因;霧霾與健康的關系;對于霧霾天氣的防治,小學生能做些什么。
5、活動過程和步驟
⑴ 校內座談、討論:確立本次活動的調查、訪談主題及內容。
⑵ 社區調查、訪談:a.近三個月當地天氣情況 b. 向氣象專家、工作人員咨詢(霧霾天氣與健康的關系等) c. 走訪長輩們了解本地霧霾天氣的變化;
⑶ 鎮內實地考察:一天中不同時間段霧霾的情況、社員群眾主要的室外活動時間段;
⑷ 問卷調查:社員群眾對霧霾的認識,防治霧霾的措施;
⑸ 學生分析調查資料、填寫調查報告、撰寫考察心得。
⑹ 環保宣傳,倡議保護環境、關注霧霾與健康問題等。
6、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預案
⑴ 在調查過程出現不理解術語,如果時間不允許,就課外再查找資料解決。
⑵ 對霧霾成分的認識、理解有較大難度,本活動過程主要以定性認識為主,定量認識可延長至中學研究。
⑶ 分析、總結時學生綜合知識儲備不夠,教師要多加引導。
這些問題一般要根據實時情況去解決:如活動前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課外知識、活動中根據實際問題采用適當方法去處理遇到的問題、活動后及時解決疑難問題,并對活動進行各項反饋,有些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去探索解決,延長活動時間,將科學活動融入學生生活,形成一種常態。
7、活動結果及呈現方式
⑴ 活動相照片、調查表格、文獻資料、分析總結、考察心得等展示
⑵ 活動心得與感受的交流
⑶ 向全校學生、社員宣傳“霧霾與健康”專題知識(小報、板報、廣播等)
8、評價標準
⑴ 能制定有關采訪、考察、調查計劃,并能做到及時調整。
⑵ 學生能積極主動地上網查詢資料,去咨詢相關關方面專家。技術人員等,并能作好記錄。
⑶ 能準確地記錄信息,并進行適當的處理。
⑷ 善于提出問題,并能積極想辦法逐步解決提出的問題。
⑸ 學生能小與組員合作,解決遇到的問題。
⑹ 能將自己活動成果展示出來,并與大家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