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李巖
摘要:優質的氣象探測環境,是獲得精準氣象探測數據的基礎與保障。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狀況經常發生,大大降低了氣象探測數據的比較性、代表性與精準性,不利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高效、順利進行。本文總結了氣象探測環境的現狀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保護措施。
關鍵詞:氣象探測環境;現狀問題;保護措施
氣象探測,指的是借助先進技術對近地層大氣的化學性質、現象及物理過程等進行細致測量與觀察的一種方式,探測中所獲得的數據為防災減災、科學研究、氣象服務、氣候變化研究、天氣預報等提供了必要的科學依據及科學基礎。氣象探測環境指的是預防各種干擾以確保氣象探測儀器可獲得精準氣象探測數據多需要的空間。優質的氣象探測環境,有助于獲得科學、準確的探測數據。但是,受到城市化建設的影響,氣象探測環境多有被破壞的情況,這就不利于氣象探測數據的精準獲得。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保護氣象探測環境,是氣象部門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氣象探測環境現狀問題
筆者借助實地考察、多方調研等途徑得知,當前我國氣象探測環境受到程式化建設等原因的影響,存在嚴重的被破壞問題,現將這些問題總結如下:①社會公眾未充分認識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當前,很多群眾人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是氣象部門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這就使得他們不能很多的約束與規定自己的行為,從而極易出現無意識中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狀況。②當前,我國氣象部門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視與國土資源、城建等部門的交流、合作與溝通,這就使得這些部門在開展工作時不能考慮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問題,從而導致破壞探測環境問題的頻繁出現,這就增加了保護難度,并且極易加劇氣象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矛盾。③氣象執法力度不夠。當前,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主體多為地方集團及政府,迫于強大壓力,氣象部門在執法中常常處于被動地位,再加上氣象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對執法程序不夠熟悉,這就導致氣象執法質量與效率始終處于較低狀態,難以有效保護氣象探測環境。
二、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有效措施
依據上文分析的當前我國氣象探測環境所遭遇的各種問題,筆者在深度剖析產生這些問題核心原因的基礎上,依據自身積累的一些工作經驗,有針對性地探究了一些保護措施,供各位讀者參考。
1、積極宣傳保護法。氣象探測環境的各種保護措施中涵蓋有很多專業的法律制度,這是一般群眾很難接觸到的,這就使得他們難以理解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重要意義,從而出現了大量的大量的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與舉動。針對這種情況,要想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氣象保護意識,就需要氣象部門積極采取措施加大氣象保護法的宣傳力度,比如可借助報刊、網絡、電視等媒介為群眾普及破壞氣象設施與環境的行為是什么,對這些行為有什么樣的懲罰措施等。并且,為了讓廣大群眾更直接理解氣象保護的重要性,及更深刻理解氣象保護的措施及懲罰制度,氣象部門還應精心篩選一些經典案例制作成宣傳資料,給群眾普及知識,以切實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氣象部門還應在各個氣象探測環境周邊用醒目的標牌或警示標志提醒廣大群眾不可破壞這里的環境,并在多個地方張貼附近氣象探測環境基點的位置及保護區域,使得人們真正感知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價值與意義,從而真正增強自身的氣象保護意識。
2、加大各部門溝通。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導致氣象探測環境屢屢遭受破壞的主要原因,是氣象部分及建設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這就使得建設規劃方案與氣象探測站點存在沖突,從而難以避免地發生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事件。針對這一情況,為從根源上保護好氣象探測環境,就需要氣象部門主動與環保部門、國土部門、城建部門等相關行政部門進行溝通與交流,以便及時了解當地城市建設的具體規劃方案,從而及早預防、發現可能導致氣象探測環境被破壞狀況的出現。另一方面,還應制定科學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制度,把其加入到地方建設規劃工作中,從而使得各個部門在開展建設工作時,可全面了解氣象探測工作的詳細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規劃建設方案,以保證城市建設各項活動盡可能對氣象探測環境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并且,氣象部門應積極和規劃部門、城建部門、環保部門等進行協商,以建立合理的聯動工作制度,保證部門之間資源與心理的高度共享與暢通,最終切實做好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工作。
3、加大執法的力度。要想切實優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效果,就需要氣象執法機構大幅提升實際執法力度,并積極健全氣象探測環境相應的保護制度,使得每一個保護措施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從法律高度警示人們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針對發生的眼中的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活動與行為,氣象執法機構應依據有關制度對當事人或企業進行嚴厲懲處,以儆效尤,并推動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氣象部門還應努力爭取專項氣象探測環境執法檢查的機會與權利,從而盡可能徹底地清除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活動中的障礙性因素。但是,要想真正有效保護氣象探測環境,僅僅依靠氣象部門的執法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其努力爭取得到地方政府的領導及人大的監督,并盡力加大對可能或者破壞氣象探測設施及環境案件的檢查與執法力度,從嚴處理各種破壞性案件。各個省市及縣級氣象部門應主動完善與健全探測環境保護的監督機制,應積極對改建、擴建、新建的城建項目進行動態化監督,假如出現了影響或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狀況,應及時將實際情況反饋給政府部門,并與建設機構進行交涉與溝通,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可依據《氣象行政處罰方法》相關條例,及時立案且快速啟動執法程序。并且,地方人大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協調與監督作用,借助專項檢查與執法等途徑,進一步增強對破壞氣象探測設施與環境案件的執法力度。
總之,氣象探測是獲得氣象信息的有效途徑,而良好的氣象探測環境是確保氣象信息精準性的前提條件。因此,氣象部門應全面了解并正視當前氣象探測環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大膽探究有效的保護措施,從而為獲得精準氣象信息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羅杰. 論氣象探測環境發展現狀及其保護措施[J]. 低碳世界,2015,35:172-173.
[2]羅延斌. 對廣西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困難分析及應對措施[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4,04:83-86.
[3]曹向林,陳姣榮,閻雍,常艾. 湖南省氣象探測環境現狀評估及保護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15,13:283-285.